• 聚隆科技董事長吳汾:把聚隆打造成“中國的杜邦”


    時間:2013-09-16





      見到南京聚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汾時,她身著工作服,但這絲毫掩飾不了她的知性、干練和率性十足。“簡單形容一下,我們是一家類似將‘面粉’加工成‘面條’和‘餃子’的企業,這就是改性塑料。”吳汾開門見山地說。

      作為聚隆的董事長,吳汾習慣于深入科研和生產一線,思考如何滿足客戶對改性工程塑料的個性化需求。她的背后,是一個成立僅12年,卻制定和參與制定了5項國家標準,擁有53項專利(其中包括10項發明專利),兩度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年產值達到7億元的高成長性科技型企業,在改性工程塑料的王國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1999年,當人們對塑料的認識還停留在塑料鞋、塑料桶的時候,當時高分子專業畢業的吳汾毅然辭去了國企的“鐵飯碗”,謝絕了外商的高薪挽留,與12個同行一起湊了118萬元開始了工程塑料的創業之旅。

      然而市場何其復雜,工程塑料高端市場有杜邦、巴斯夫這樣的國際公司,中低端市場上江浙一帶大大小小的塑料廠又是魚龍混雜,憑空殺出來的聚隆如何生存?創業之初,資金周轉、產品研發、市場拓展,一切都是步履維艱。

      “創業初期的情形真的很難。”最讓吳汾犯愁的事情就是資金,利潤薄又貸不到款,好不容易爭取來了訂單,卻沒錢購買原料,也開不了工。“為了堅持走下去,就連親戚手中的積蓄,也被我借來充當了流動資金。”

      站在創業的十字路口:工程塑料市場競爭激烈,怎么做才能在強手如林的市場上分得一杯羹呢?緊跟市場發展和政策“風向標”,吳汾確定了以“通用塑料工程化、工程塑料高性能化”為目標的中高端產品路線。

      汽車和電子電氣行業是“以塑代鋼”運用最廣泛的領域,在國外汽車行業改性塑料用量占總用量的42%,但國內汽車行業改性塑料用量只占總用量的10%。“汽車產業發展迅猛,客戶對輕量化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這條路大有可為。”吳汾當機立斷,加大了相關技術研究上的投入力度,充分發揮技術優勢,以國有改性工程塑料替代進口產品的中高檔汽車、電子電器及交通運輸領域塑料制品。并且,針對汽車內飾材料對改性聚丙烯復合材料需求量大、要求高等特點,采用動態硫化技術改性聚丙烯,提高復合材料的綜合力學性能和耐劃傷性能,增強材料的剛性和韌性,且價格更便宜,生產工藝更簡便。經過幾年努力,聚隆已成為國內汽車用工程塑料原料重要的生產商及供應商。

      “其實不僅在汽車產業,‘以塑代鋼’也能在高速鐵路上有大作為。”如今,聚隆公司自主開發的高性能尼龍已應用于武廣、京滬等高速鐵路。“咱們的產品也讓鐵路‘鐵骨錚錚’變得‘柔情’萬千了。”吳汾笑道。

      在“以塑代鋼”獲得成功之后,吳汾接著又思考下一步:中國塑料產業發展很快,很多塑料制品已使用了20年-30年,馬上就要進入高報廢期,日本塑料產業強調零排放,我們該怎么辦?

      有了“以塑代鋼”的經驗,吳汾很清楚想要產業化、市場化,首先要過技術關。經過努力研發,聚隆最終研制出了具有天然木材外觀的環保塑木“綠色建材”。如今這些“綠色建材”已經打入到一些國家重點工程和旅游景點之中,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黃山風景區……處處可以看到聚隆的“身影”。

      “由于人們長久以來對木料的習慣性和依賴性,塑木產品在國內的應用才剛起步,推行相對緩慢,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去做。當保護資源、關愛環境的思想深入人心之日,也就是我們的事業成功之時。”吳汾很自信地說。

      吳汾未來的目標是把聚隆打造成“中國的杜邦”:“這是在我們開始創業時就談到的,準確說,這個目標一直貫穿于我們的發展過程中。不僅因為我們用的原料是杜邦發明的,更重要的是這個企業不斷創新的精神讓人敬佩。兩百多年歷史的企業,之所以還能生存、發展得如此好,依靠的就是創新這個法寶。”

      “和杜邦相比,我們還算不上大企業。”吳汾說:“但通過科技創新,我們可以生產與國外同等品質的產品,我們有自己的品牌,價格方面又比‘洋產品’有競爭力,在中國市場,一些國外產品他們就變得沒有什么話語權了。”

      對于企業的生命力,吳汾的詮釋是“技術”和“人才”。在她看來,將來勢必還要三、四次創業,企業要想做大做強必須有一個競爭優勢,如果沒有技術這個第一生產力來引領,沒有技術創新,那就沒有競爭力和差異化可言。“我們從來不比國外差,杜邦能做到做出的,我們同樣可以,而且可以做得更好。”

      “不論是產品、技術還是市場,都和客戶需求息息相關,歸根到底,‘客戶滿意’是企業一切工作的中心。”吳汾這樣強調。“在新材料領域,我始終是一個追夢人,讓科技服務實體發展、服務時代發展”。

    來源: 中華工商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