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具有投入大、風險高、利潤低、回報周期長等特點,與別的產業相比較,它對民資的吸引力要相對弱一些。而浙江雅林園林有限公司董事長柳學真為何賣房賣車、向民間借高利貸,在眾多股東并不看好而且反對的情況下,卻一意孤行拿出4000多萬元投資現代農業園?據說去年他資金特別緊張,銀行怕他跑路不給貸款,民間高利貸還不上,他急得差點要跳樓。盡管如此,至今他對農業園依然情有獨鐘。
為了揭開這個謎題,2013年6月13日,端午節過后的第一天,本報記者來到了位于浙江省瑞安市飛云街道鐵爐村的雅林現代農業園,見到了柳學真,這位身高1.82米的南方帥哥,被太陽曬得滿臉黝黑。雖然農業園4000多萬元的投入至今尚未回收,但他對農業園的前景卻十分看好。
農業園到處是錢壘出來的
柳學真一邊帶記者參觀農業園,不時講解農業園里栽培的各種瓜果和植物的特性,一邊向記者訴說自己投資農業園的緣由以及艱難的經營歷程。
“4000多萬元投資一個農場,別說一般人,二般人都舍不得,而我就敢投。我的農業園總占地318畝,到處都是錢壘出來的。你看園內三個變形金剛花費了七萬多元。一個小的游樂場,木質地板花了十多萬元,上面的設施花費七八萬元。還有植物也很貴,一棵樹就幾千塊,200多種植物要多少錢……”柳學真邊走邊掰著手指頭,向記者介紹4000多萬投資的花費情況。
他的錢就這樣不知不覺地投入了,記者在他的農業園里卻看不出賺錢的奧妙,倒為他的農業園產出問題捏一把汗。看著記者滿臉的疑惑,他立即解釋道:“這么說吧,別人農家樂是四千平方米的大棚做了70個包廂,我是七千平方米的大棚做了40個包廂。我留出很多土地種植物,我這里有兩百多種熱帶植物,是目前華東地區品種最齊全的熱帶植物園。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到我這里觀光、消費。”
柳學真告訴記者,他之所以這么做,得益于一位教授的一番話。“有一次,我在北大,一位教授說,做農業的,只要脫離了農就會死掉。當時別人都不相信,現在我逐漸驗證了這句話。很多人搞農莊,脫離了農,最后都死掉了,我一直堅持做,雖然做得很辛苦,但還是堅持下來了。這在溫州地區是沒有的,很多老板去炒房、炒礦山,做那種利潤高的短平快項目,而我對農業園卻情有獨鐘。也有人認為我傻,去年銀行不給貸款,幾位股東要求退股,在資金特別困難的時候,甚至有人認為我會跳樓,可我還是挺過來了。”
為了圓一個夢想
對于涉農企業來說,投入與產出模式直接影響到其效益以及后續資金流動情況。農業園前期投入尚未回收,后續還需擴大投入,股東們看不到希望因而要求退股,銀行又不給貸款。這對資金積累有限的柳學真來說,簡直是雪上加霜。
當記者問他為何在大家都不看好并且反對的情況下還執意投資農業園時,他的神情顯得有些天真,并滔滔不絕地道出了心中的一個夢想——
“我做這個農業園的初衷就是想做一番能發揮自己特長的事業。”我是學林業出身的,也懂一些農業,此前是做園林工程的,那時我很想通過自己的技術專長做一個最漂亮的園林,結果做工程的時候,很多事情不是有技術的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偏偏我們這些有技術的要聽沒有技術的人指揮,因為他是領導。本來這樣做好看,但是領導偏要那樣做,我們只有根據領導的意愿去做,因而自己的一些設想很難得以實施。還有,做園林工程天天和政府部門打交道,上面有經理、業主單位、還有很多部門,你都要去求他們,天天求爺爺告奶奶的,看別人的臉色行事,做得很累。我心想,別人學歷比我高,能力比我強,但是我也有自己的目標與想法,我想何不將公園與農業結合起來,做現代農業園,集農業種植、科普教育、觀光旅游、采摘、餐飲為一體?于是,2010年我在瑞安市飛云街道鐵爐村向農民租用了幾百畝土地,租期為10年,經營起了這個農業園。
按照柳學真的設想,雅林農業園以現代都市農業開發為宗旨,以“低碳生態、科技創新、發展精品”為建設目標,集農業品種展示、科技示范、旅游觀光、休閑采摘、勞動體驗、科普教育、農家樂于一體的高科技現代都市農業示范園。因此,在建園期間,他們借鑒了山東壽光農業科技博覽園、上海新橋農業園的優點和精華,建設連棟塑料溫室30000多平方米,從而展示熱帶果樹、奇異瓜果品種和蔬菜水培技術,并開展了有機綠色蔬菜的生產和農業休閑采摘活動。
與此同時,農業園自開園以來不斷完善設施,增加了兒童拓展設施、荷蘭大風車、變形金剛、羅馬柱等游樂景觀,并在春夏秋不同季節先后承辦了瑞安市首屆郁金香旅游節、葵花旅游節和菊花旅游節等活動。通過以花會友,以一產促三產,在發展農業休閑觀光旅游的同時,進一步帶動農家樂的發展。
“現在我農業園做起來了,我把園林技術變成了可以賣錢的農業產品與藝術,而且達到了預期效果。”柳學真說,他所坦言的預期效果就是自己的夢想實現了,“這么多年我的夢想就是建造一個超過山東壽光的,超過上海新橋的,一個別具一格的別人沒有的農莊。”而且按他判斷,農業園的經營水平和產出效益甚至高于房地產行情 專區。
他分析說,我這里年營業額達八千萬,其中包括花卉、農產品、門票、餐飲等營業收入,凈利潤可達一千多萬元。我大棚里面生產出來的蔬菜可供應這里的300多個員工,還有一個農家樂。很多地方主要經營農家樂而不經營農莊,而我后面農莊產出效益比農家樂還高,我這里門票一天最多能賣20多萬,大人30元,小孩半價。雖然有淡季和旺季,有時候周一到周五加起來才賣一萬元左右,周六日兩天可以賣到七八萬,節假日一天可以賣到二十多萬。但按全年來算,一年有120天左右賣得好,其余的可以休息。“五一”向日葵節,一個月門票賣了兩百萬。“如果按今年的效益,兩年可以收回成本,我的農業園甚至比房地產收效還高。為什么我會跟房地產比較,房地產蓋房子兩年能收回成本,我這個也一樣。他們是向銀行貸款,我是借高利貸的,我每年的利息要六七百萬,還要上交幾百萬元稅費。如果我是向銀行貸款的,我的成本很早就收回了。”
此外,在柳學真看來,他的社會效益遠遠超過房地產。“我有科普農業,很多小學生來這接受科普教育,知道農業是怎樣搞的,產生了很大社會效益。而且我還帶動了周圍的農民,提供了300多個就業崗位,增加農民的收入,我給養豬的、養雞的、養魚的、養鴨子的、種菜的下訂單,直接帶動了下游30多家農業企業的發展,這是我的直接社會效益。還有間接社會效益,提高溫州地區農業的知名度,為下游企業提供技術支撐。”
資金緊張仍是最大的困難
盡管按柳學真所言農業園的效益高于房地產,但由于前期投入大,后期還需持續投入,再加上借了高利貸,每年要還高額利息,導致他的資金特別緊張,至今這個難題仍困擾著他。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雅林農業園經營不到3年,先后獲得全國青少年農業科普示范基地、溫州市農村科普示范基地、溫州市休閑觀光農業示范園區、溫州市農家樂示范點、2011年度溫州市旅游工作先進單位、2012年度溫州青年文明號等榮譽。農業園作為現代農業的拓展性項目,按理應當享受現代農業的相關優惠和資金補貼政策。而柳學真告訴記者,他的農業園是按商業用電來收費,而且得不到政府補貼資金和銀行貸款。
據柳學真判斷,導致涉農企業資金來源少而且困難的原因在于人們的觀念,長期以來大家對農業的歧視。他向記者坦言了自己經營農業園以來所遭遇的尷尬主要是三個不認可:即政府不認可,銀行不認可,社會不認可。他解釋道,政府不認可,主要擔心我圈地不搞農業,在變相地改變土地的用途,怕我惹出什么麻煩,這是最大的障礙。銀行不認可,怕我農莊沒錢賺,拿錢砸到田里肯定會虧的,不愿意給貸款。社會不認可這個項目的可行性,怕我會跑路,不給賒賬,買什么東西都要付現金。股東也怕沒錢賺,反對我,不愿意跟我搭伙。這三個不認可,導致政策享受不了,銀行貸不了款,股東要退股,最后就剩我一個人硬撐著。沒錢了就賣房、賣車,借了一千萬高利貸,五分的利息。
“從去年開始大家都說,雅林的柳老板跑掉了,所以去年我特別困難,溫州所有的酒店去買菜,都是賒賬,兩個月結一次賬,唯有我買菜付現金,欠兩百塊錢都不行。”柳學真說,“我這種境遇體現了整個社會對農業的不認可,并不是對我本人不認可。此前大家對我的認可度還是比較高的,我做園林也有一定名氣,不至于三、五十萬貸不出來,也不至于說柳老板跑路了。現在搞農業園,大家都說我肯定會跑路。如果大家都不認可農業,農業還能好嗎?”談起投資農業園以來的窘境,柳學真恨不得一口氣把心中的苦水都倒出來。
盡管投資農業園困難重重,而柳學真告訴記者,“我從來沒有想過退縮。現在資金還是個問題,我已經沒有退路了,只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林春霞)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