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業必須形成共識,以誠信為本,在保證中國白酒特色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建立與國際蒸餾酒標準接軌的“中國標準”,以中國白酒的整體形象,堅持不懈地實施“中國白酒國際戰略”,只有這樣國酒才能真正得以振興。
民族復興,中國夢想,這是今年全國兩會上令人倍感激動振奮的一個話題。在來自酒行業的兩會代表委員中間,這個話題同樣引發了熱烈而廣泛的討論,全國人大代表、汾酒集團董事長李秋喜對此感觸尤深:“中國夢對于白酒企業來說,意味著一種趨勢,一個希望,一個更美好廣闊的未來。”
中國酒魂———汾酒的“中國夢”
2012年,在李秋喜的帶領下,汾酒集團提前3年實現了“十二五”確定的百億目標,當年的“汾老大”強勢歸來。而在3年前李秋喜當選為汾酒集團新一屆董事長時,汾酒的銷售總額還不到30億元。
“這幾年汾酒所取得的業績,引起了社會關注,汾酒復興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李秋喜說,汾酒的復興,首先是文化復興,這也帶來了中國酒業核心價值體系的回歸與重建,將開啟中國酒業的一個嶄新時代。李秋喜將這個新時代視為“中國酒魂時代”,其內涵是“以振興國酒為核心的誠信與創新、變革與開放、責任與擔當、激情與夢想”。
李秋喜對此具體詮釋說,所謂“國酒”,意指中國酒業,“振興國酒,這個理念早在100多年前就由山西汾酒行情 股吧 買賣點的老掌柜楊德齡老先生提出,針對當時啤酒、葡萄酒、白蘭地等洋酒產品大量進入中國而提出了汾酒的理想。100多年后的今天,白酒行業仍然面臨著類似的大格局。”
李秋喜說,洋酒在當今中國市場的發展非常迅猛,而中國白酒遲遲沒有真正走出國門,即便有一點出口的量,也都是海外華人所消費,而在華人以外的市場基本處于空白狀態。“隨著中國酒魂時代的到來和發展,我們必須深刻思考并推動國酒振興。”
從杏花村到全國兩會,從汾酒集團掌門人到全國人大代表,李秋喜的話里都離不開“安全”、“誠信”這樣的詞匯。“在食品行情 專區安全體系建設中,首先要注重誠信體系建設,而誠信體系建設尤其要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李秋喜認為,對企業而言,生產誠信、營銷誠信、廣告誠信都是誠信體系建設的重要支撐,尤其是對食品飲料行業來說,更要把誠信納入企業的核心價值和理念當中。
誠信與創新,李秋喜將之視為中國酒魂時代的價值追求,“中國酒業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建,要從誠信和創新開始”。就中國白酒行業而言,大約從上個世紀80年代中后期以來,在宣傳和經營過程中呈現出一種不尊重歷史的浮躁狀態,明顯背離了誠信的基本底線。“這是對消費者的愚弄,甚至會對社會和諧造成直接傷害,必然會使消費者在食品安全乃至其他涉及民生安全的問題上喪失安全感。”所以,白酒行業必須形成共識,要以誠信為本,在保證中國白酒特色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建立與國際蒸餾酒標準接軌的“中國標準”,以中國白酒的整體形象,堅持不懈地實施“中國白酒國際戰略”,只有這樣國酒才能真正得以振興。而“中國標準”的核心與根本基礎,就是誠信宣傳、誠信經營。“變革是汾酒之魂,開放也是汾酒之魂。”李秋喜說,在明清兩代,掌握了中國白酒核心技術的杏花村酒工,沒有局限于傳男不傳女、祖傳秘方式的門戶派別之見,而是以開放的心態,將先進的釀酒行情 專區技術廣為傳播,并且因地制宜,把汾酒生產的一般規律跟各地的水土、環境等具體條件相結合,創造出了不同工藝特色的各種白酒。“今天,變革與開放,更應該成為中國酒魂時代的核心價值觀之一。”李秋喜表示,中國白酒行業應該不斷加強與國際名酒產區的酒文化交流,“以開放促變革,在變革中開放,是汾酒復興的關鍵,也是中國酒魂時代的必由之路。”
責任與擔當,李秋喜對之的理解是敢于正視問題、敢于發出理性的聲音,“這個擔當有很大風險,需要實事求是的勇氣,需要舍我其誰的精神,可能會有犧牲,會有代價,會惹來非議,但這個擔當又是必須的。”李秋喜說,否則中國酒業的文化格局、價值體系將很難長期持續下去。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