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口結構變化趨勢、城市化進程以及收入增長等方面看,房地產的成長期還有十年。”4月7日,朗詩集團董事長田明在接受早報記者專訪時稱,房地產行業的發展趨勢是利潤趨平,競爭激烈;進入平穩期的房地產企業需謀求創新。
朗詩在其最新的一個“五年戰略規劃”(2012年-2016年)中稱,要憑借此前積累的綠色建筑技術整合經驗,逐步培育朗詩綠建技術核心能力;進行養老業務試水,逐步形成養老業務的商業模式;建立綠色金融服務平臺,拓寬投融資渠道。
“不會追漲拿地”
房地產業務依然是朗詩四大業務板塊中的主角。
田明介紹,2013年,朗詩計劃全年銷售目標為110億元,較2012年實現30%的增長。他強調,2013年依然是調控年,“國五條”出臺后,如果市場出現大幅反彈,政策無疑會加碼,因此今年的銷售額和價格一定是溫和的。
土地儲備方面,2013年朗詩計劃買地資金為80億元,土地投資主攻二線城市。
不過,田明稱,朗詩對上海也有所期待。2012年朗詩就計劃在上海繼續拿地,但優質地塊供應少,加上朗詩出價保守,沒把握住機會。
田明強調,朗詩未來依然不會追高地價。除了招拍掛市場,朗詩還會關注二級市場的并購轉讓。
在他看來,一線城市外圍區域的較大泡沫值得警覺。田明以紐約、東京為例稱,這些城市中心城區的土地和房屋價格十分堅挺,外圍區域則存在很大的落差。因為中心區域地塊稀缺。但中國的一線城市外圍區域的地塊價格也在不斷飆升,這不符合規律。原因是土地完全由政府供應,中國房地產投資比重過高。企業必須對此警覺。
“綠色科技住宅成本、技術沒問題”
相比土地市場,朗詩對于科技住宅的投入則不遺余力。
據田明介紹,以前大家認為,綠色科技住宅的投入和使用成本高,這存在誤解。綠色科技住宅經過多年的發展,其成本和技術都不成問題。目前朗詩開發的產品,相比非綠色科技住宅,每平方米的成本投入并沒有想象中高。照現有能源價格計算,大約9年就可收回初始成本,隨著能源稀缺價格上行的預期,投入產出的周期更短。
眼下,朗詩已開發了五個綠色科技住宅系列,剛需是未來朗詩最為關注的市場。
田明說,過去10年房地產的錢太好賺了,只要造房子都能賺錢,房產商對科技投入的熱情和動力都不足,行業的發展需要創新,“任何行業都沒有永遠的老大。”
除了綠色科技住宅,朗詩對養老地產亦有涉獵。
在田明看來,養老地產是朝陽產業,大家普遍進入得晚,這個行業遠未到飽和狀態。
據稱,目前朗詩已在南京、無錫、常州等地建有4個養老項目。田明稱,養老地產的發展必須要探索出一個可復制的盈利模式。
朗詩目前的規劃是,未來拿到的每一塊地,都會對項目做養老地產配建的研究。如果合適,就會配置一定比例的養老地產。開發的養老地產分兩部分:一部分銷售,針對有能力購買的高端客戶;另一部分公司自己持有。
田明稱,朗詩在綠色科技住宅領域探索了十余年,這部分經驗可以為養老地產提供技術支持,未來還要考量為老年客戶提供服務。養老地產會成為朗詩地產業務的新增長點。
“不排除海外上市”
相比普通住宅銷售,綠色科技住宅和養老地產的資金周期均相對更長。
田明稱,朗詩一直強調高周轉的運營模式,資金回流主要靠項目銷售。但他也承認,以前朗詩只開發住宅,勉強可以通過原有的融資渠道——即開發貸款、少量的信托和基金獲得現金流,但原有的融資渠道已無力支撐其未來發展。特別是養老地產,資金投入周期更長。
上市是手段之一。田明介紹,朗詩從2005年就開始考慮在國內上市,但鑒于調控,房企上市一直沒有得到監管層的允許,因此不排除在海外上市的可能。他說,朗詩分拆哪一塊業務上市目前還未決定。對融資規模,他也未作披露。
除了上市,朗詩在2012年設立了自己的金融發展業務——青杉資本,主要服務于朗詩內部各業務板塊。據稱,朗詩金融將逐步探索對外部市場的金融服務,打造具有綠色經濟特色的金融服務品牌。
田明介紹,2012年,青杉資本資產管理規模為15億元,今年有望突破30億元。到2016年,朗詩金融的資產管理規模要達到百億元。
來源: 東方早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