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馬汽車沈暉:我們做的是量產國民電動汽車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10-17





      在新晉造車企業中,與樂視汽車漸漸淡出公眾視線形成反差的,由原沃爾沃汽車副總裁沈暉創建的威馬汽車愈來愈被行業關注。于此相伴,近十年在海歸的履歷沈暉上的耀眼光環——世界著名零部件供應商博格華納中國公司總經理、菲亞特中國區副總裁、參與吉利收購沃爾沃并成為沃爾沃全球高級副總裁兼中國區董事長,現在已經成為威馬汽車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但在這耀眼光環背后,業內對威馬產品的存在感仍是半信半疑。
     
      在9月底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舉辦的“交通變革與智能出行”常州高峰論壇上,很少在公眾場合露面的沈暉不僅做了論壇演講,并接受了眾多媒體的采訪,向在場業內人士勾勒出威馬汽車的未來大致輪廓。
     
      嬗變:“黑馬”即將馳騁而出為“威馬”
     
      很多人對威馬公司的名稱由來非常感興趣。沈暉解釋道,為什么要叫威馬?來源于一個德語名字“WeltMeister”,意即世界冠軍。
     
      作為激情四射的創業者,沈暉對創立自主品牌的決心異常堅定。他向媒體表示,目前在傳統汽車領域,德國的實力是世界第一;但未來智能電動汽車的第一把交椅,肯定是中國的!所以他要以德國人聽得懂的語言,告訴他們這樣的信息:中國人肯定會是世界冠軍,因此就起了這個名字——威馬!
     
      對于眼下風起云涌的造車企業來說,投資和人才是企業正常運營的關鍵因素。談到人才,沈暉頗為自信地介紹,作為創業公司,我們做的事情是“硬件+軟件+服務”,因此團隊中的70%~80%員工具有在汽車行業工作過的經驗,有30%是出身于軟件行業。為何設置這樣的人才比例?沈暉解釋道,汽車在硬件方面的門檻很高,要安全可靠;軟件也必須不斷迭代,才能讓用戶體驗到汽車作為智能產品的良好功能。為此,威馬汽車在今年9月初聘請了騰訊前CTO、七海資本(SevenSea)創始合伙人熊明華(JeffXiong)加入威馬汽車,并擔任副董事長一職,這也被外界視作威馬進軍人工智能領域的最新動向。
     
      那么涉及到新晉造車企業最頭疼的資金問題,威馬是如何解決的呢?沈暉并未直接作答,而是在回答記者提出的企業為何低調的問題時,順便就資金問題幽了一下默:“我們不缺錢!”根據AutoLab汽車試驗室報道,威馬汽車公司已經在去年完成10億美元的A輪融資,媒體估算累計投資達百億元。
     
      人才、資金到位后,“黑馬”何時變成“威馬”?根據公開報道,2016年年底,威馬新能源汽車智能產業園開工奠基儀式在溫州甌江口產業集聚區舉行。該園區建成投產后將擁有年產20萬臺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能力,首款純電動量產車型預計于2018年正式下線。
     
      在常州論壇上,沈暉明確地表示了威馬汽車的市場定位:不是要做特斯拉,我們做的是量產車,就是大眾版的電動汽車,也即國民車。威馬汽車的首款量產車是定價約20萬元左右的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達到400公里,最高可達600公里。
     
      顛覆:不把用戶當成客戶
     
      在當前汽車工業轉型過程中,新晉造車企業比傳統汽車生產企業更注重理念的創新和傳播。這一點,在沈暉身上體現得尤其明顯。
     
      在常州論壇上,沈暉就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與使用者的關系之不同,做了自己的闡發。他說,在這個(汽車工業轉型)過程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我們并不把用戶當成客戶!他認為,客戶跟制造商和銷售商發生的是直接的金錢交換,一般是一次性的;但是用戶不是,用戶有可能是購車者,有可能僅是用到車子的服務。因此,沈暉特別強調指出,威馬造車的理念就是把使用者當成用戶,而不是客戶。
     
      從這一理念出發,威馬更注重賦予產品更多的共享經濟功能。沈暉笑稱,我們過去幾個月推出了一系列相關的服務,很多人說車沒有上市,做了這么多是為了什么?沈暉認為,這些工作都是為了強化威馬在共享汽車上的作用,包括威馬充電、在海南島這類大型旅游點做分時租賃、與國內共享單車品牌HeloBike結成合作伙伴。據他介紹,威馬做了一個分時租賃的品牌GETnGO,叫隨手可得、馬上出發,就是拿了鑰匙開車就走。
     
      在沈暉對威馬前景的勾勒中,重點在于把汽車作為共享服務及相關服務的主要載體,威馬做的是跟車相關的出行服務,從硬件(體驗很好的產品),加上不斷迭代的軟件,給用戶提供不一樣的出行服務。
     
      沈暉對共享汽車受到網民熱烈追捧的原因進行了分析。他認為,新一代年輕人在互聯網時代長大,更需要的是消費的高效;而傳統汽車更強調制造的高效。作為出身于傳統汽車公司的沈暉,切身體會到傳統汽車的產業鏈條是從車的設計,一直到供應鏈,從研發到制造、銷售,永遠是把制造的效率作為第一。在這種情況下,并沒有關注消費效率如何提高。
     
      此外,全社會對共享汽車的需求還源于消費升級。沈暉談到,中國13億人口中有駕駛執照的大概是2.5億,其中很多人并不擁有車,他們消費升級的需求就是需要的時候有車,用完可以隨時還掉,或者放在某個地方,這就為共享汽車未來提供了很大的市場。
     
      作為仍在爬坡階段的創業者,沈暉用四個字來表示自己當前的心態——“寬容,審慎”。他深切地感到,對于新的共享汽車模式,肯定有很多用戶的痛點一下子解決不了,但是不能以舊的思維來看新的問題,不能以老的想法對付新業態;新業態也不是無限量地打破舊平衡,只有新的思路,才能把新的業態做好。(記者 孫紅)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