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雪女士作為商界精英,擁有普樂普(中國)的掌門人、歐美同學會副理事長等諸多耀眼的身份,但更為引人注目的是她在社會領域的貢獻。作為關注女性權益保障的先行者,魏雪女士創辦的“亞洲女性論壇”產生了極大的社會影響,并且作為TCL公益基金執行理事長發起多個公益項目,據了解,魏雪與其先生李東生從2010年至今捐款已經超過了4000萬元。
關注女性命運 倡導女性權益保障的先行者
記者一:作為優秀的商界女性,我們看到您關于女性發展與社會權益方面的很多觀點都極為鮮明,您是亞洲女性論壇的發起人,同時又在慈善救助方面也還作出了很多貢獻,通過捐贈“愛佑童心” 和在中國青基會設立“華萌基金”幫助女性弱勢群體,并且您還涉足于公益傳媒,比如支持《中國慈善家》。
魏雪:劉東華老師、鄧鋒以及龍湖地產的吳亞軍和我共同投資做《中國慈善家》雜志。我在國外生活的時候,關注到國外的女性組織都很活躍,只要是與女性權益相關的事情,無論大小都有相應的女性組織去關注、推動和參與。我是1996年底回國的,回國以后發現大家都認為中國是一個男女平等的國家——不光男性這么認為,女性也這么認為。但我在后來工作和生活經歷中發現,其實中國各個階層的女性所面臨的發展問題、家庭暴力問題、以及對如何平衡生活和事業的挑戰還是非常大的。
在1998年到1999年期間,我邊工作邊思考:為什么中國與婦女相關的問題一直是國家通過婦聯自上而下單向地推動,卻沒有來自民間自發的自下而上的力量;政府推動確實很重要,但現階段我們國家的弱勢人群太多了,僅僅靠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動不可能覆蓋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還需要來自民間的關注參與,只有這樣才可能至下而上、至上而下的雙向推動各種婦女問題的解決。
在思考的過程中,我也感覺個人的力量很渺小,在我開始關注女性問題的時候中國當時幾乎沒有民間的女性組織,當時我就想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先發起一個這樣的組織,先發出這樣的聲音,至少能引起大家關注女性的發展與權益。再到后來我在工作過程當中接觸到了北京大學國際婦女問題研究中心,這批很優秀的教授到農村做過很多女性問題的調研與研究,包括婦女的生存情況、家庭暴力、女性就業等方面。教授們很愿意跟我合作,我也很愿意借助他們的專業力量,因為我更傾向于宏觀地思考一些問題,而他們是做具體的研究。以往學者通過做課題研究形成專業的報告交給國家或者婦聯,去做一些影響國家政策的研究。他們花費大量精力所做的研究報告非常有價值,完全可以廣泛吸引社會力量的關注與參與。在合作過程中我不斷跟教授們溝通,希望能夠以一種合適的方式,把他們的研究成果向社會展示,讓研究的成果更有效的釋放出來,推動公眾的關注與支持,使學術轉化成推動力量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進步,也只有這樣學術研究才能對社會產生更多的價值。教授們最終接受了我的建議。
以研究為基礎我還組織了一些以女性權益為主題的論壇,請了一些知名人士和意見領袖來討論,并在論壇上將北京大學國際婦女問題研究中心的部分調研結果進行公布。論壇不僅邀請了專業學者,還邀請了洪晃、楊瀾、寫電視劇《中國式離婚》的王海翎這樣的知名女性;在這樣女性主題的論壇上,還邀請了馮侖、潘石屹、陳東升等男性企業家,這就打破了女性問題只有女性關注的局限性。在論壇上,我們就調研內容展開了討論,比如女性到底應該回到家庭還是應該堅持工作,是嫁得好還是干得好、女性在職場面臨玻璃天花板等社會現象進行探討。這些問題沒有完全正確的結論,但討論的過程很重要——通過討論能讓很多人更深入地思考,也能發現很多問題。個人的力量實在是太小了,通過這種形式不斷發出聲音,逐漸能夠推動更多的人來關注。
記者一:解放以后我國非常重視婦女權益保護,也大力提倡男女平等,但我們幾千年來的封建習俗還是非常頑固的,并且就反映到了當今生活的很多方面,只有通過一代代人堅持不懈地推動才能改變。您啟動“亞洲女性論壇”時還沒有步入婚姻的殿堂,多年過去,您現的觀念 與當初是否會有一點變化呢?
魏雪:對于男女平等的的追求始終沒有任何變化,只是結婚以后,尤其是做母親以后的變化就是感覺內心變得更平和,很多事情也更能妥協了。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