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德芳: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作者:胡雅野    時間:2012-11-16





    題記: 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50年代就說過,市場營銷的最高境界就是創造市場創造客戶,那種隨著市場起伏投機的行徑是為企業界所不恥的,這就是商人和企業家的區別。在最偉大的時代,無數企業家英雄在滄海中搏流而出,完成一個人類歷史的涅槃。深圳拜特科技董事長胡德芳就是一個典型。


    文/《嶺南商道》 胡雅野

    聰明的自嘲


    “金錢”、“精英”、“名牌”、“應酬”、“贏利”,這些足以解構一切成功學和“狼性崇拜”。拜特科技董事長胡德芳顯然是個異類:不愛出風頭,不喜交際應酬,不吹噓自己卓爾不群,不追求名牌,不配女秘書。他習慣在一個“尼姑搬磚”的故事最后,加上“我這人比較笨,一生只能做一件事,而且只能是搬磚”的自嘲,即使在快速發展的同行面前,他仍然保持著對“成功學”的免疫。不迫切地證明自己;在一片激進的歡呼聲中,他沒有忘記將“搬磚者”的角色循序漸進地扮演下去,“只要你選定的目標能為社會創造價值,并一直堅持下去,財富不是問題。”——這恰恰體現了他不被雜念所左右、堅定和獨立的個人精神。并有意無意地提醒著我們,在成功學之外還有一種“搬磚學”。


    生命里不能沒有“資金管理”


    胡德芳與資金管理的結緣,是在1994年。廣東省經貿委員會在深圳小梅沙召開企業集團、財務公司資金管理研討會,在這里,深圳華強集團結算中心軟件開發項目的橄欖枝伸向了愛華電子公司的工程師胡德芳。然而結算軟件怎么做?這對于一直在從事金融軟件產品研發的胡德芳來說,是一次具有挑戰性的嘗試。他參照了商業銀行的盈利模式,將集團眾多分支機構的資金集中起來進行統一管理,在集團成立資金管理的專業機構——結算中心。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胡德芳摸著石頭過河,順利地安裝了系統,并幫助華強集團建立起完善的規章制度。


    當時資金管理對于國內市場來說,還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市面上最流行的軟件是財務電算化,而且絕大多數還是單機版。資金管理軟件與財務軟件有很大差別,如果企業集團的資金管理還要用手工或用財務軟件去替換,與社會進步與發展不相符。而銀行提供的產品其目的是把企業的資金鎖定在本行,無法給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長期的免費系統使用下來,服務跟不上,還得重新實施。胡德芳敏銳地看到了資金管理市場的巨大發展潛力。


    在習慣不用過程論英雄的速食年代里,研究軟件的人更多地只是把技術當做謀生的手段,希望用技術帶來經濟效益。能愿意去深層鉆研的,寥寥無幾。胡德芳決定全身心投入到資金管理模式研究和資金管理軟件的開發當中,用技術手段實現新的資金管理模式。作為深圳愛華公司軟件研究室主任的胡德芳向公司提出這個想法之后,便開始攻克一道道技術難關,進行單元測試、系統調試。冷了,披一件衣服;累了,就在辦公室打個盹,沒有上班下班時間的區分,絕大部分時間都在研究室渡過。一次測試失敗了,反復再做十次,二十次。“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這一做又是幾年。一心研究鉆研的胡德芳甚至不知道,自己研發的結算中心軟件,已經由公司報給國家五部委,在1997年就悄悄獲得了“國家重點新產品”稱號。直到華強、韶鋼、美的、格力、TCL、中核、中電這些大的客戶都慕名而來,胡德芳才發現自己火了——不知不覺地成為中國第一批結算中心的開拓者、中國資金管理信息化浪潮的倡導者和先驅。


    為了幫助更多的企業意識到資金管理的重要性并從中吸取經驗啟發,胡德芳將自己多年的經驗成果寫成了專著——《企業集團財務結算中心與計算機系統》,事隔十幾年,很多拜特的客戶都還在看他這本“行業教科書”,并尊稱他為胡老師。


    2000年,在深圳愛華公司做了十七年的胡德芳面臨著公司暫停營業的事實,他實在不愿意離開從事了多年的軟件行業,更不愿意停止自己的資金管理之路,命運給他打開了另一扇門,在客戶的鼓勵下,沒有任何“發財”野心的胡德芳創辦了拜特科技。“生命中不能沒有資金管理,做一個行業的行家,是我的理想,這一點不會輕易改變。”——根植于胡德芳內心的,是他對技術的迷戀。不僅僅源于他工程師的出身,還來源于他對中國資金管理市場的憂患和它所帶來效益的認知。


    拜特賣什么?


    2003年,拜特還是一家面臨著“人跑了,錢沒了”尷尬處境的小公司; 但2012年,拜特已經成長為了中國資金管理信息化服務的領先品牌,擁有了多項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每年為客戶節省的財務費用都至少有50億。華強、韶鋼、中國移動、中冶、蘇寧電器等國內近300家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客戶都與拜特有著長達十幾年的合作,一起攜手并進。


    這一組數據印證了拜特在行業領域的領先性:第一個出版發行了資金管理專著;第一個實現了銀企直聯并實現“一點接入,全國通用”;第一個利用銀行通道實現資金監控;第一個實現預算與結算的動態結合;第一個提出企業集團資金管理多網點的概念并加以實現;第一個實現網上票據管理……


    不同于用友、金蝶等財務軟件廠商向ERP等管理軟件橫向擴展,拜特選擇了一條在企業資金管理領域精耕細作的路線,它如同資金管理軟件供應商中的幽靈,在廣大軟件廠商對產品線進行橫向擴展而在資金管理的專業度上有所欠缺時,將觸角伸向了競爭對手觸角不到的地方——向資金管理的精深服務不斷拓展。


    IT行業有句老話,實施ERP是找死,不實施是等死。而資金管理更具有專業性。軟件沒有管理咨詢就沒辦法運行實施。必須通過了解客戶的歷史、現狀以及將來發展趨勢、才能對不同企業量身定制做方案。做好資金管理至少要擁有金融知識、財務知識、集團管理知識以及IT技術知識四個方面的專業知識。而這正是拜特的優勢所在。


    拜特的戰略是從純粹產品到咨詢+產品,轉型靠軟件收入、實施收入,逐步延伸至收取服務費用。服務范圍從前期的資金管理體系建設規劃咨詢、實施過程中應用集成服務、到實施后包括系統運維在內的全生命周期的服務產品。在某種程度上,胡德芳豐富了“中國資金管理”的內涵,通過拜特,他放大了自己的使命。


    資金管理的“黃埔軍校”


    50歲的胡德芳為了企業的生存所付出的努力、所冒的風險以及魄力毋庸置疑,正是這些因素成就了拜特,成就了中國本土企業家的“企業家精神”。拜特走到今天,從未被激烈地詬病過,在業界擁有良好的口碑,被譽為“資金管理”的黃埔軍校。


    這不僅僅因為胡德芳是中國資金管理領域的研究鼻祖,更因為他花費兩年時間精心組建起來的專業管理團隊:總經理甘少煊,來拜特前在美的集團工作15年,先后任結算中心結算科長、結算中心副總經理、廚房電器財務總監、百年科技副總裁;財務總監洪立陽,曾在華強集團任集團結算中心主任,財務部長等職;營銷總監王成,曾是神州數碼、金蝶軟件市場銷售的高管;研發總監劉鈞則曾在金蝶公司任職研發高管;行政總監葉愛國,在公司重組時期帶著口罩來到拜特,默默地在拜特奉獻了自己十一年的青春。團隊重組后,公司每年都以50%的速度快速增長。


    甘總曾經是胡德芳的客戶,當時美的集團服務器出現問題,IT部門束手無策,胡德芳帶著兩個助理埋頭工作到凌晨時分,把本來不屬于服務范圍的問題解決了,臉也顧不上洗的胡德芳分文未收,在樓下吃了一碗凌晨的炒河粉,就悄悄地走了。這才有了他們后來的故事。


    拜特各位高管的詳細簡歷給我們透露了三個細節:一都是挖角于各個大型企業的高管;二是他們都曾與胡德芳有著多年的私交,并跟隨拜特多年,對公司忠誠度極高;三是他們對胡德芳的人格十分認可。這支有著共同理念的高管團隊成為了拜特的生力軍。


    “拜特將來要靠賽馬不相馬的文化,所有的專家顧問都從內部進行選拔,公平,公正,公開,競爭上崗。拜特吸引了那么多優秀的人才,要制定一個好的發展方向,搭建一個好的平臺,把核心競爭力培育好,發揮好,促進公司未來的進一步發展。”——胡德芳的敬業精神和忘我狀態,已經感染到整個團隊,這本身就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培訓和提升。


    直面世界的沉浮和悲歡


    12年的市場波瀾,磨礪出胡德芳敢于逆風飛揚、勇于逆勢而上的錚錚風骨,推動著拜特在市場經濟風浪中逐步成長。擁有多重身份的胡德芳一直癡迷技術,但并不占有資產,也沒有獲得最大利益的意圖。不把從事資金管理研究作為致富手段,而是當做一種生活方式。除了位置和一個自發的光輝理想之外,他和那些突然暴富的“資本家”不一樣:1.78米的身材和傳說的工程師有些差距,帶著眼鏡,步履迅速,沒有凸起的將軍肚,這或許與他堅持運動的習慣有關——每周固定暴走。那畫面如同他人生的真實寫照:在繁榮和浮躁并存的市場經濟中,以平靜和理智的心理,踏實而不失堅定地走下去。


    在胡德芳心中,拜特上市不是最終目的,把自己在資金管理領域所付出的多年心血和所研究出的各種成果應用到更多企業,為他們解決困難,創造效益,整體提升中國企業的資金管理水平,這才是胡德芳自己追求的人生價值與夢想。作為一個以資金管理研究為終身樂趣的企業家,他已經擁有了獨立的專業技術,合作良好的團隊、豐富的客戶資源,其他的事情,似乎已經不那么重要。

    來源:《嶺南商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