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電纜行業發展太快,游戲規則不規范,導致行業發展不健康,無論是價格、質量,還是售后服務,都有問題。”
從收購一家面臨倒閉的集體企業出發,到如今成為年銷售額超過100億元的上海勝華電纜集團(下稱勝華電纜)掌門人,張勝飛回顧說,改革開放給自己提供了一個可能成功的環境,而選擇兼并收購這條道路,則使勝華電纜躋身國內電纜行業前三名。
10月25日,張勝飛在接受早報記者專訪時透露,接下來勝華的重點工作仍是兼并收購,“在宏觀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兼并收購的阻力不僅減少,收購成本也可以降低。”
事實上,勝華電纜的最初創立便始于并購。1997年,張勝飛和朋友攜帶著在東北經銷電器積攢的1200萬元來到上海,收購了當時已經停業、面臨倒閉的南匯新場鎮的一家集體企業——上海海新電纜廠。1998年春節過后,上海實施城鄉電網改造,勝華電纜廠當年便收回了收購成本。
嘗到并購甜頭的張勝飛從此開始了馬不停蹄的并購步伐。1998年,為擴大產能,勝華電纜收購了周邊的上海絲織三廠和上海蘇菲亞鞋業有限公司,將紡織、制鞋工人變成了電纜工人;隨后又收購上海浦江電纜廠;2002年,上海勝華電纜集團組建成立。
隨后的十年間,勝華電纜先后收購了十多家國內電纜企業,包括位列國內八大電纜廠的安徽綠寶電纜股份有限公司等。
張勝飛說,和上世紀80年代相比,這個行業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前只有八家國有電纜企業,壟斷了整個市場,到了1980年代后期,民營電纜廠開始大量出現。”張勝飛認為,同為民營企業的勝華電纜能在眾多同行中脫穎而出,得益于參與了國有企業改制,選擇了兼并收購同行這條道路。
張勝飛說,收購國有企業有幾大比較優勢,除了有現成的設備,人才儲備優勢相當明顯。
“早年也有人讓我投資礦啊油啊,但是我都沒有做,只做電線電纜,我們了解這個行業,收購一個企業后,只要派四五個人過去,就可以讓企業啟動。”張勝飛說。
在張勝飛看來,雖然自己已經做了近三十年的電纜生意,但這仍然是一個朝陽行業,“這個行業是經濟的神經和血脈,各行各業都離不開,而且是可持續的,全國產能達到9000億元,年增長速度仍在10%以上。”
即便如今經濟增速放緩,張勝飛仍然認為“機”大過“危”:“這幾年行業發展太快,游戲規則不規范,導致行業發展不健康,無論是價格、質量,還是售后服務,都有問題。”張勝飛預計,行業隨大環境增長放緩后,必然導致一些企業倒閉或被迫轉型,“此時我們就可以有機會收購,收購成本降低。”
據介紹,目前全國年銷售額達到億元規模的電纜約30家,占整個行業市場份額僅15%,大部分電纜企業均為中小規模。
雖然目前一些國際電纜企業也已進入中國,但張勝飛認為民營企業仍有自身優勢:“首先我們更熟悉國內文化,其次他們的產品研發成本要比我們高,由于不了解中國市場,他們開發出來的產品有時根本沒有市場。”
除了在國內尋找機遇,張勝飛還把眼光放到了海外:“我們打算在打開海外銷售市場后,在海外投資建廠。”從2008年開始,勝華電纜已將產品銷往海外50多個國家,目前海外銷售額占銷售總額的5%左右。
張勝飛說,印尼將是勝華電纜海外建廠的首選地,預計海外生產基地的建設將于2014年啟動。
來源: 東方早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