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占地500平方米的小作坊,是怎樣蛻變成一個以五金實業為根基,酒店、餐飲、地產三業并舉的大型集團?
當前全球經濟仍未復蘇,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亦尚未完全緩解,中國企業的經營普遍面臨較為嚴峻的挑戰。而香港華勁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華勁集團”)屬下的陽江市華威金屬制品有限公司,今年的出口額達2500萬美元,逆勢增長25%,其秘訣在哪?
華勁集團董事長馮勁給出的答案是:化危機為機遇,在務實中拓展。“海外客戶對產品設計和品質要求甚高,中國制造業需把當前的市場危機化為企業苦練‘內功’的機會,通過層出不窮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主導競爭,步步為營擴張市場。”
十年“三級跳”
馮勁的創業史,可追溯到1997年。時年25歲的他放棄了前幾年在深圳、湛江等大公司打工的生涯,回到家鄉陽江。憑借積累下來的營銷經驗,他舉債創辦了陽威工藝制刷廠。當時這個工廠占地500平方米,員工僅有10人,資金不足5萬元,是一個以生產烤刷、烤掃為主的小作坊。
當年,亞洲金融風暴橫掃東南亞,中國企業紛紛面臨破產倒閉。面對創業起步“生不逢時”,馮勁沒有被惡劣的外部環境擊退,反而在逆境中磨礪出更強的斗志。他為了節約開支,每天起早貪黑,分身有術,“我身兼廠長、業務員、技術員、搬運工、生產工人,白天管生產,晚上去送貨。”馮勁說。
憑著執著的信念,他的小廠逐漸步入正軌,2000年產值發展至100多萬元。
2001年底,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外貿行業更加紅火。馮勁借助這股東風,完成了創業歷程中的第一次飛躍。2002年他成立了陽威日用工藝制品有限公司,廠區擴大至近10000平方米,當年的年產值達到500多萬元。
隨著國內燒烤行業的逐步興起,陽江開始涌現一批制造燒烤用具的企業,大多數與陽威的經營模式相同,以生產烤刷等小配件為主,因此陽威工藝制刷廠的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馮勁從2000年起已涉足外貿業務,前期的銷售經驗讓他找到了這個行業的“突破口”,“我看到國外市場中對于高端燒烤用具的需求很大,且相對于刷子來說,利潤也很可觀。而且烤爐在生產設備、技術等方面的要求非常高,生產投入成本大,所以在當時的國內尚屬新興產業。”
2006年,陽江市華威金屬制品有限公司成立,正式投入了烤爐的生產,華威生產的燒烤用具實現了從刷子到烤爐的全面覆蓋,成為了國內燒烤用具行業最早實現全面供應鏈的企業之一,當年產值達1000多萬美元。
2007年,華威進一步實行全方位的開發戰略,在原陽威工藝制刷廠的基礎上建立了陽威工業園生產配套基地,包括拉絲廠、塑料廠、木材廠等,通過工貿合作、經濟互補的經營方式,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新時期。
回望企業的十年發展歷程,馮勁依然時刻保持危機感:“創業的過程有順境和逆境。在順境時,企業也可能蘊藏著很大風險,如同溫水煮青蛙一樣,當把青蛙直接放到熱水里面,青蛙就跳出來了;而把青蛙放到涼水里面慢慢加熱,青蛙不會跳出來,反而很愜意,直到被煮死。如果公司在順境中不居安思危、審時度勢,不及時拓展新的高附加值產品,當危機來時企業的死法將會很難看。而在逆境時,危機可以化為企業苦練‘內功’的機會,需要降低成本、優化產品結構,大力開發新產品,依靠堅實的基礎才可以參與市場競爭。然后有了市場的波動,很多機會別人才舍得吐出來,哪個企業能夠為客戶提供更多價值、管理扎實、心存高遠,它就能脫穎而出。”
技術創新領跑海外市場
“所謂危機,有危險,就有機遇,就看誰能抓住機遇,危機后才能拔得頭籌。”馮勁如是說。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再次襲來,中國一些根基不穩的制造企業紛紛倒閉,馮勁也因應時勢放緩了市場擴張的進度。但是,華威的訂單量卻保持平穩增長。許多原來在珠三角及江浙一帶訂貨的外商,主動與馮勁聯系,要求供貨。
“別人沒有競爭力,是因為他們沒有創新,沒有研發,沒有技術保護。”馮勁說,華威從2007年起,就把大量精力投入到設計研發中去。
馮勁笑稱,多年下來,創新已經成為華威的企業文化。海外的高端消費群使華威需要不斷創新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這無形中也促使華威不斷進步。公司還會派人專門走訪國外超市深入研究客戶需求,管理層也定期到國內外同行企業里取經。
一路以來,華威走的是環保型的產品研發路線,“提到燒烤,也許很多人首先想到一個煙熏火燎的場景。所以節能環保就是未來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要有耐心,不要急功近利,應注重產業生態環境和產業鏈的建設,否則還是將成為低端制造業。”馮勁說。
馮勁帶記者參觀華威的工廠時,隨手指著一個紅色燒烤爐說:“這個炭燒爐采用的是優質化的木炭,木炭在燃燒的過程中釋放一氧化碳,它無色無味,而且由于木炭本身已經燃燒過,是能源的二次利用,所以沒有煙霧的污染。”
他又拿起另一個體型較小的烤爐,插上電源,一邊示范一邊說:“這個燃氣烤爐采用優質不銹鋼爐體,通過電子脈沖點火,使用液化氣或天然氣的燃燒熱量來加熱。電子脈沖開關還可以控制火苗的大小,以控制鐵板的溫度。”
正是這種對產品細節與功能更加現代化、人性化的執著追求,讓華威在同行中占有絕對優勢,得到外商的青睞。現在華威為美國、英國、歐洲等地的國際著名燒烤用具公司代工,自主品牌“Winway”產品也開始遠銷國外。截至今年9月,出口額已達2500萬美元,比去年增長25%左右。據了解,華威未來將進軍非洲、南美洲等新興市場,爭取2015年的出口額實現翻倍增長。
自創品牌打開內銷之門
對于國內燒烤用具行業的發展前景,馮勁信心十足:“一是中國的燒烤文化歷史悠久。從遠古時代的中華民族人文始祖伏羲說起,那時他取來天火,教人們用火把鳥兒、魚兒烤熟來吃。二是中國是一個樂于接受國際飲食文化的國家。如今庭院生活已經走進很多中國家庭,燒烤將成為家庭聚會的重要方式;許多人喜歡周末駕車到郊區游玩,可以裝進汽車后備箱的便攜式燒烤用具需求增多;燒烤是一種回歸大自然的生活方式,符合新生代消費者的需求。”
“燒烤用具產品在歐美很受歡迎,但該行業在我國只是處于萌芽階段,原因是中外消費與生活習慣不同。”馮勁分析說,“中國家庭聚會燒烤不算普遍,國內只有極少酒店增設了燒烤的消費項目,中國的燒烤用具行業缺乏自主品牌,中國市場還是需要引導。”
自去年起,華威開啟內銷市場之門。針對中國市場的特點,華威為中國家庭“量身定做”了新產品,“國外烤爐的功能比較單一,國內烤爐則既能燒烤,又能煮飯和煲湯”,馮勁介紹說,“目前Winway烤爐已進駐國內百安居、大潤發等大賣場,并開始嘗試借助電子商務開辟銷售新渠道。”
目前華威已獲得了全國工商聯授予的“中國燒烤用具中心”、中國五金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授予的“中國制刷中心”稱號。
馮勁的理想是在國內打響華威的品牌知名度:“我希望有一天,人們看到‘Winway’,立即就想到燒烤,想到中國的華威!”
穩步推進多元化戰略
對于未來發展的謀劃,馮勁表示,華勁集團將以五金實業為根基,實施多元化發展戰略:實業方面將不斷延伸產業鏈,從制刷到烤爐再向廚房用品進軍,爭創中國第一大烤爐品牌;服務業方面,要將“華盈”酒店和夜總會塑造成陽江市頂級品牌,現在已建立陽江市最大的俱樂部“華盈白金99”和附近的華盈賓館,另一間俱樂部和酒店正在著手建造;公司目前已開始進軍商業地產、產業園區的開發建設;近期還在籌備建立自主品牌超市,第一間超市將于2013年在陽江本地開業,預計接下來兩年會將該品牌超市開進北京和上海等一線城市。
馮勁的創業之路起步于亞洲金融危機,擴張于全球金融危機,市場步伐不斷加快。被問及多年來做生意的心得,他擲地有聲地說:“經營企業需要‘膽大’的同時還要‘心細’。第一,企業走出去要抓住機會,所以要盡早謀劃,做好準備,整合公司內部的產業和資源對企業的整體發展是一個極大的推動。第二,細節化的操作很重要,企業走的每一步都要務實謹慎,做好生產質量控制。”
陽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工商業聯合會(商會)在2010年底成立,馮勁在當地政府機構的推舉下成為商會會長。在他的帶領下,商會走訪會員單位,了解企業需求,及時將企業反映的問題整合、梳理,協助企業向上級部門反映問題,尋求解決方案。如聯系相關部門把企業基建用水收費標準調整回正常用水收費標準,解決企業用水方面的經濟負擔;多次組織會員企業代表與建設銀行(601939)陽江分行、江城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中國農業銀行(601288)等舉行銀企交流洽談會,為會員企業解決高新區企業融資難問題;積極與陽江職業技術學院、麻橋學校聯系,開展招聘工作,解決會員企業招聘難的問題等等。
作為第五屆陽江十大杰出青年、陽江市人大代表、江城區人大代表,馮勁始終強調回報社會是企業的責任。“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支持,企業只有具備社會屬性以后才得以可持續發展。”
據了解,高新區工商聯商會不僅注重高新區及會員企業經濟的發展,還會以各種形式回饋社會、造福人民。他組織了商會的現有100多家會員企業為災區捐款捐物,為貧困山區的扶貧救困工作貢獻力量。
來源: 《贏周刊》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