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資申辦國內通用航空公司第一人唐繼龍


    時間:2012-07-26





    64歲的唐繼龍現在很忙,日程表排得滿滿的,頻頻受邀出席全國各地舉辦的通用航空發展論壇、戰略研討會。

      唐是中國航空運輸協會通用航空委員會副秘書長,重慶直投高級顧問。但他還有一個更響亮的身份:民資申辦國內通用航空公司第一人。

      他創辦的重慶市首家通用航空企業—三峽通用航空公司下稱“三峽通用航空”1995年注冊,是國內首個以自然人身份申報的通用航空公司。但這家公司在苦撐13年后,已于2008年10月黯然收場—適航證亦被民航主管部門注銷。

      “創辦三峽通用航空公司時,我一直在挫折與失敗的歷史夾縫中艱難地前行,經歷了我國通用航空發展的陣痛。”唐繼龍7月23日接受時代周報專訪時表示,目前國家高度重視通用航空產業發展,讓該產業正迎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回憶自己十余載堅守的寂寞,對比如今在政府主導下通用航空的蓬勃發展,唐繼龍唏噓不已,淚眼婆挲。

      十年一夢

      唐繼龍從1996年開始籌辦通用航空公司。當時他的身份,是重慶大學教授、重慶市作協副秘書長,還兼任空軍駐渝辦副主任。偶然聽聞國家即將出臺允許民營資本發展通用航空的消息,激起了這名空軍老兵搏擊長空呼嘯翱翔的美妙感覺。

      1996年10月,《通用航空企業審批管理規定》民航局53號令出臺,向社會開放通用航空的領域。不久,“重慶三峽通用航空公司籌備處”的招牌出現在空軍駐渝辦事處,幕后操作者正是唐繼龍。

      盡管53號令向民間資本敞開了大門,但準入標準苛刻,程序繁瑣。唐繼龍于1997年11月18日向地方政府申請立項,得到時任重慶市常務副市長的王鴻舉批示:“這是一份令人感興趣的項目。”同年12月31日,唐拿到立項批復。接著,為準備繁瑣的申報材料,唐繼龍先后跑了軍隊和地方41個部門,160多個不同層次、類型的辦公室,蓋了50類次、共計100多個公章。

      1998年4月,唐繼龍向民航西南管理局遞交了籌備許可申請,但直到2001年才獲得批復。2005年3月29日,民航西南管理局給三峽通用航空頒發“飛行經營許可證”。

      同年8月30日12點,兩架“運五”機從成都新津機場起飛,至重慶萬州機場,接受最后的驗證飛行。“考試”歷時一小時,所有科目全部通過。

      2005年9月16日,唐繼龍從民航西南管理局手中接過“運行合格證”。在歷經唐繼龍近十年的奔波后,三峽通用航空終于具備了飛機上天的資質。

      13年的堅守與等待

      但三峽通用航空的飛機遲遲未能飛起來。唐繼龍說,在創辦三峽通用航空過程中,資金是最讓他困擾的事。

      三峽通用航空100萬元啟動資金,主要來源于7家私企的風險投資和唐所有的積蓄。“銀行不愿意貸款,因為重慶沒有自己的航空企業,他們沒有向航空企業貸款的經驗。”

      后因審批部門一再拖延項目批復,投資的私企們失望撤資,唐繼龍舉步維艱。

      唐繼龍一度找到力帆集團。2000年5月,唐與力帆集團老板尹明善達成合作意向,合資成立三峽通用航空,注冊資金1200萬元,力帆持股60%,唐繼龍持股40%。但好景不長,在與力帆的合作中,雙方出現分歧,更看好足球和汽車的力帆于2001年10月撤資。

      力帆之后,唐繼龍面前又出現另一個機會,2001年10月,江蘇航空產業集團在民航局的推薦下找到唐繼龍。江蘇航空產業集團為國有航空集團,計劃進軍通用航空,但苦于無“牌照”,出價1000萬元并購,以清除這一障礙。最終,唐繼龍本人立志于開辟重慶市場的理想,令雙方最終未能達成協議。

      而沒有強大財力支撐的唐繼龍只能苦苦守候,2002年10月,他終于找到投資方—重慶金宇集團。這是一家從事房地產、裝飾、廣告業的民營企業。

      2003年,唐繼龍購置了兩架二手“運五”飛機,并在萬州機場設立了基地。三峽通用航空2005年獲得運營資格后的3年時間里,竟沒有接到一單業務,兩架飛機一直靜靜地停在萬州機場。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