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和企業家責任互為因果關系。企業家責任就是企業家精神,在這個互為因果的關系當中,企業家精神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企業家精神是什么呢?就是一些學者所說的破壞性的創新,也就是如果企業取得很大的成果,特別是在行業當中處于領先的地位,就必須破壞自我,否則會被別人破壞。手機行業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先是摩托羅拉,后是諾基亞,現在是蘋果,新的企業總是在破壞中創新發展。
企業家精神太重要,但又太難保持。原因在于如果要有企業家精神,只有永遠自以為非,永遠挑戰自我、戰勝自我。在海爾有一種觀點,只有時代的企業,沒有成功的企業,如果自以為企業成功,就離失敗不遠了。因為企業的成功只是踏上時代的節拍而已,時代變化非常快,永遠踏上時代的節拍是不可能的。企業需要不斷研究時代變化是什么、怎樣適應它,才能不斷前行。
企業家現在面臨的最大挑戰來自互聯網。互聯網時代已逐漸把傳統管理時代的理論拋棄掉、顛覆掉,構建出了符合時代需要的管理模式,企業和企業家當務之急是如何去適應它。傳統管理時代的管理理論是分工理論,這是亞當·斯密在《國富論》當中提出來的。互聯網時代這條理論卻相對滯后了。上世紀90年代,美國學者提出用合工理論取代分工理論,即用戶要什么企業提供什么,不能借口流程沒有走完、部門沒有審批完,就回絕用戶。必須跟著用戶走,把流程改變掉、把部門合并掉。所以,現代的管理模式不是以企業為中心,而是以用戶為中心,企業唯一能做的是跟上用戶點鼠標的速度。
驗證現代管理理論有三大標準:第一是企業與用戶之間的零距離,這是從外部來講的。第二是對內部所有員工充分放權,讓他們可以自主管理,這是從內部來講的。第三是與企業所有相關的合作方都能夠成為利益共同體,可以共享利益、共創價值。
海爾對互聯網時代管理模式的探索已經有好幾年了。我們始終覺得在時代變遷的時候,企業一定是挑戰與機遇同在,換句話說就是幸運之神和死亡之神與企業同在。如果把握住時代的變遷、抓住時代的機遇,就等于抓住幸運之神,否則就會與死亡之神擁抱。海爾這幾年的做法,引起哈佛商學院、沃頓商學院的關注,他們一直想把它寫成一個案例。案例的主題就是人單合一雙贏模式。人單合一中的人就是員工,單不是狹義上的訂單而是用戶資源和用戶需求,人單合一就是把員工和用戶連在一起。雙贏是什么呢?就是讓員工在創造用戶價值的同時實現自身價值。從實踐來看,海爾做的這個模式在方向上契合了現代管理理論的三大標準。
在分工理論中,企業組織就是一個金字塔,最高領導在上面,員工在下面。現在,我們把企業組織做成了網狀的結構。為什么這樣?因為用戶的需求是個性化的,而個性化的需求就是碎片化的需求。打一個比方來說,這種需求像一面五彩繽紛的馬賽克墻,色彩跳動、豐富。為滿足這種個性化的需求,企業只能變成一張網,努力在動態過程當中滿足用戶需求。前兩天我在舊金山,與美國現在最知名的管理專家加里·哈默探討過這個問題,他非常認同我的觀點。他寫過一篇文章,形象地表示海爾把一座金字塔倒轉了180度。哈默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觀點,那就是21世紀的企業管理應該有一個目標,即消滅管理者。他認為,如果每一個員工都對自己的用戶負責,那就不存在管理者指揮他和指定他的問題。
時下,企業家精神不再是傳統意義上主要領導者或所謂有職務的企業家應該具備的,而是每個員工在企業這個平臺上都應具備的。只要做到這一點,企業可持續發展就一定能夠基業常青。
來源:中國企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