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星集團董事長曹希波:在化解危機中實現歷史性突破


    作者:孫杰    時間:2012-03-06





    去年以來,濰坊亞星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亞星集團)受“資金門”事件影響,遭遇了嚴峻的經營危機和巨大的生存壓力。在危機關頭,以新任董事長、總經理、黨委書記曹希波為首的新一屆領導班子臨危受命,擔負起亞星集團走出困境、改革發展的重任。一年多來,他們是如何化解危機,度過“嚴冬”的?接下來又將如何走,確定怎樣的發展目標?為此,記者采訪了亞星集團董事長曹希波。

       
    記者:去年以來,面對一系列重大挑戰,亞星集團是如何應對的?


    曹希波:2011年,亞星集團經受了有史以來最嚴峻的考驗。我上任的第一天就面臨著上市公司整改、資金短缺、管理混亂等多重壓力。加上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宏觀調控力度加大,市場需求萎縮,使亞星集團雪上加霜,遭遇了內外兩個“嚴冬”的侵襲。


    面對現實,我們審時度勢,在積極整改的同時,抓住主要矛盾,把握思想主流,公開十大問題,迅速把干部職工引導到幫助企業扭虧增盈的軌道上。緊接著組建成立了生產經營、機構改革和退城進園兩大指揮系統,全面推出以二次創業為主題,包括“八大目標”和“十二字”工作方針的發展戰略。強有力的領導和全新戰略的確立,使廣大員工明確了目標,看到了希望,增強了信心,進而通過各項改革措施,打造了解放思想、創新思維、攻艱破難的良好氛圍,使企業走上健康發展軌道。


    一年來,亞星集團不僅經受住了各種危機的考驗,而且呈現出頑強的生命力。主要表現在:企業資金鏈條牢固,各項改革初見成效,企業活力漸趨旺盛,精細管理效果明顯,退城進園穩步推進,職工待遇逐步改善,集團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35億元,實現了減虧增盈的重大歷史性轉折。如剔除兩項不可比因素,企業全年盈利可達6600多萬元,徹底扭轉連續多年虧損的局面。

       
    記者:圍繞總體發展戰略,亞星集團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曹希波:亞星集團遭遇的經營危機,表面上看是以“資金門”事件為導火索引發各種歷史包袱和問題的凸顯,但究其根本原因,還在于長期以來企業的發展戰略、企業管理、思想觀念存在問題。要破解危機、恢復發展,必須對企業進行全方位的改革。


    亞星集團是一個近30年相對穩定的老國有企業,多年來形成了機構重疊、人浮于事、各自為政、效率低下的頑疾。對此,我們本著機構精簡、強化管理、提高效率的原則,首先對管理機構和人事制度進行改革。2011年2月,通過高管新老更替,公司原來23名高管中的11名離開現有職位;5月,對組織機構進行改革,合并、精簡10個管理處室。同時,通過公開競聘方式,完成了副處級以上干部的調整;6月,按照一人多崗、一崗多能的原則,實現精簡管理人員116名;11月,按照生產崗位實際需要,完成各分子公司和車間的定崗定員方案,壓縮264人,平均減員15.3%。

       
    記者: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亞星集團在營銷方面進行了哪些改革?


    曹希波:整合營銷機制,實施市場化改革,是我們2011年工作的重點,也是效益增長點。由于近年來經營管理混亂,造成企業效率低下,資源浪費,效益流失。為此,我們從樹立品牌的核心價值、實現效益最大化出發,轉變營銷觀念,整合營銷資源,優化營銷流程,抓好購銷兩頭,構筑起與市場接軌的營銷機制。在物資供應上,我們遵循“盯大抓小、真比價、可直供”的原則,打破過去部分原材料獨家供貨的不合理局面,擴大物資直供和招標范圍,不斷降低采購成本,2011年僅國內采購就實現節約資金1.1億元。


    在營銷方面,我們將原來分散的內外貿易職能整合為兩個分公司,增強了銷售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2011年在市場大幅萎縮的情況下,主要產品的產銷率、貨款回收率均達到100%,5種產品的銷售價格實現較大提高。其中主導產品氯化聚乙烯的銷售利潤率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出口量和創匯額分別比上年增長5.4%和16%,海外市場銷售利潤率由-7.3%上升到13.4%,提高了20個百分點;雙氧水產量比上年降低2000多噸的情況下,實現利潤增長185%。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