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化集團公司總經理王峰濤:深化轉型升級不停歇


    作者:殷銘    時間:2012-02-29





    2011年,巨化集團公司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全年業務收入130.6億元,比上年增長21.33%;實現利稅23.72億元,比上年增長130.72%;利潤15.6億元,比上年增長255.05%,其發展速度與創效能力業內領先。


    新春伊始,巨化集團公司總經理王峰濤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為把巨化打造成為真正受人尊重的企業,公司上下將以深化轉型升級為核心,以更開闊的視野、更全面的思維、更扎實的舉措開創企業發展的新局面。

       
    記者:2011是開局之年,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市場需求下跌、成本剛性上升、限電壓力加大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下,巨化是如何推進“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


    王峰濤:過去一年是巨化戰略落地、夯實基礎、強化支撐、優化結構的一年。這一年,公司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依靠廣大干部職工,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實施“加減乘除”,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大力推進基礎化工向新材料、新能源、新環保、新用途四大領域轉型,為今后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加法”上,完善產業組合戰略,著力培育裝備制造業、物理性材料加工產業、以貿易物流為主的生產性服務業等新的經濟增長點。短短一年時間,巨化集團抓住市場機遇,己內酰胺二期、R125擴建、離子膜燒堿一期NCS電解槽改造等19個項目已順利建成投用,精細化工產業整合有序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初步成效。


    在“減法”上,加快落后產能淘汰,結構調整孕育著新的突破。相繼淘汰了10多套“三高一低”的落后裝置,并進行了減值計提,優化了產業功能布局。同時,開展循環經濟生態化示范區改造,堪稱巨化集團節能減排工作的“點晴之筆”。去年投資2700多萬元的生態化一期改造工程已完成,投資近1億元的二期工程啟動且初見成效,并盤活了近1000畝存量用地,消除了28項重大安全環保隱患,提高了本質安全水平,改善了現場和員工作業環境,使氨氮、COD、含氟廢氣、粉塵排放大幅削減。


    在“乘法”上,加強產融互動,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16億元再融資項目成功發行,開啟了企業新一輪的資本運作,為重大項目建設募集了發展資金。此外,以營銷中心建設為載體,全面構建新的營銷體系,先后搭建了華南、華東、華北、浙東、浙贛、中原與西南等六大區域營銷平臺,實現區域市場資源屬地化、專業化集中管理,規范了區域市場秩序,提高了營銷效率。


    在“除法”上,努力消除系列經營風險,啟動法律程序,全面完成省審計廳提出的25個問題的整改,風險基本得以化解,減少上億元的損失,各項工作逐步走上正軌。同時,完善法人治理機制,加強風險管控制度建設,做好產權投資清理,推進招投標平臺建設,在設備材料采購等領域全面實施招投標359項,節約成本1億多元。

       
    記者:新的一年巨化將面臨哪些困難和挑戰?


    王峰濤:從宏觀上看,全球經濟增長乏力,歐洲債務危機蔓延,國際貿易壁壘和貿易摩擦加劇,企業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增多。但新興國家的消費需求仍在增長,國內經濟也會保持一定的增速,刺激內需政策仍將進一步拉動行業需求。化工作為與戰略新興產業緊密相關的行業,將繼續處于行業景氣度周期,仍會保持較快發展。


    從巨化自身來看,我們既有省市政府的重視與支持,又占據主導產業符合國家政策導向、瓶頸因素得到有效化解、資產質量明顯改善等有利條件,但也面臨行業競爭加劇、市場波動起伏、高端技術缺乏、負擔依舊沉重、資源依賴偏重等嚴峻挑戰。不過這些挑戰也給了巨化從更高的視野謀劃自身發展的動力,企業所蘊藏的巨大潛能將在深化轉型升級中進一步得到釋放。

       
    記者:面對這樣的形勢,企業在經營上有什么新思路?


    王峰濤:為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我們的思路是:首先,主業在做大中做強。以加快實施氟聚合物、新型氟制冷劑、PVDC、己內酰胺、裝備制造業、熱電10#機組、物理性材料加工產業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為依托,做大產業規模,增強發展后勁。其次,在技術創新中做強。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大力推進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深化與氟化工行業跨國公司以及國內外科研機構、院校之間的合作,引進應用研究人才和高端技術,快速提高研發能力和技術裝備水平。再次,在實施縱向一體化中做強。加強對戰略資源的控制,提升產業地位;依靠科技進步,淘汰落后產能,提升制造業整體水平;完善營銷網絡體系,提高產品市場占有率;做大產業鏈下游的深加工,豐富終端產品品種,提高產品利潤率。

       
    記者:如何在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企業的整體市場競爭力?


    王峰濤:實現結構調整的最終目標就是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總體而言,今年企業經營工作的重點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科學營運水平。及時調整生產組織方式和產品結構,促使生產資源向效益好或有利于公司整體效益提高的產品和生產環節傾斜,抓好核心產業鏈的高負荷穩定運行。加強產供銷運綜合平衡,建立即時長效的溝通機制,實現銷售、商貿、供應、運輸、倉儲一體化戰略協同。


    二是堅持創新發展,加快結構調整步伐。圍繞核心主業的發展,確保研發投入和產出;激活創新機制,加強與國內外相關的科研機構和院校合作交流。氟聚合物等拳頭產品要積極做好技術攻關,走特色化、差異化道路,增加新的品種,提升優級品率,滿足市場需求。


    三是深化精細管理,夯實創新發展基礎。按照“十二五”發展規劃制定三年滾動增長計劃,認真分析研究產業、行業、市場的趨勢,確定自身定位和增長模型,深化卓越績效管理。強化目標成本管理,加強成本費用控制,層層分解落實指標,推行車間、班級成本核算工作,扎實做好節能降耗降本和提質增產增效工作。

    來源: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