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翼董事長郭清泉:工業脊梁 追求卓越


    時間:2012-02-17





    采訪廈門海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廈門廈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郭清泉完全出乎意料。

      在政府機關工作10年、企業任職17年,他只跟媒體打過兩次交道,面對面的專訪,是從未有過的。

      不曝光、不上鏡、不見報的他,在海翼集團核心投資企業廈門廈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廈工股份”或“廈工”)60華誕之際,破例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更出乎意料的是,2個多小時的采訪,這位國有企業集團的掌門人侃侃而談,回顧企業的發展歷程,暢談企業發展理念和戰略,展望企業未來藍圖,看似嚴謹的外表背后實則隱藏著一顆溫暖、感性的心。
      也就是他,心懷感恩之心的低調企業家,將率領有著60年輝煌的企業開啟新征程,創跨越新篇,挺起海西先進制造的“工業脊梁”,鑄就中國工程機械產業的輝煌未來!


      廈工情懷


      “我在政府機關工作10年、企業任職17年,這是第一次接受記者的專訪,為了廈工。我被廈工感動了。”
      記者:這些年來,您從未接受媒體的采訪,相當低調,這次您破例接受采訪,是什么因素,促使您做出這樣的改變?
      郭清泉:廈工是幾代人用智慧和心血打拼出來的,走過60年很不容易,它的奮斗史相當激勵人,很多廈工人熱愛廈工,對廈工充滿著感情,這種感情是會打動人的。我被廈工感動了,廈門本土還有哪家企業的品牌比廈工歷史久遠?我在政府機關工作10年、企業任職17年,這是第一次接受記者的專訪,為了廈工。
      我對自己說,海翼集團要把廈工發展好,要有一顆感恩心,不是為自己,而是為很多人。海翼集團成立5年了,過去我到廈工生產線,沒有太多感覺,現在我去看,能看出一些問題了,了解廈工,我整整花了兩年的時間。
      記者:當今中國工程機械產業風起云涌,群雄角逐,60年來,廈工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其中的佼佼者。關于廈工的成功,有人這樣評價——這個企業在最不能出現的地方出現了,在最不易生長的時間生長了,在最不可能的領域成功了。在您看來,廈工憑什么成功?
      郭清泉:廈工的成功非常不易,因為它成長的環境特別艱難:廈門當時屬臺海前線,國家工業建設投資少有問津;位置也比較偏,春運的時候,產品都運不出去;文化大革命時,生產受到干擾,不進反退,一落千丈;后來,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由此產生許多新的問題,等待著廈工去面對。廈工可謂幾經波折、命運多舛,但它都挺過來了,而且由小到大,由弱到強。
      尋求廈工成功的答案,我們應該追溯它的發展歷史,了解它的文化內涵。最主要的因素可以歸結為:廈工人有一種敢為愛拼、勇于創新的精神;廈工人有一種愈挫愈勇、百折不撓的品格;廈工人有一種包容寬厚、海納百川的胸懷。







      廈工風云


      “我有時走到辦公室這扇窗前,看著前面那棟白色的老房子,那是廈工的老宿舍,這時,我會想起很多廈工人。”
      記者:60年廈工有輝煌,也有波折,您能否講述一下廈工發展的幾個關鍵時期。
      郭清泉:廈工于1951年成立,當時才17個人,叫機械修造廠,如今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成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響當當的民族品牌。
      上個世紀,廈工、柳工、成工和宜工一同成為國內裝載機的“四大家族”,如今,宜工已不存在,成工被兼并了。
      我有時走到辦公室這扇窗前,看著前面那棟白色的老房子,那是廈工的老宿舍,這時,我會想起很多廈工人。回顧廈工的發展歷程,有幾個大人物值得銘記,比如蘇敏等。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