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訪成身棕:民營企業在航空制造業不輸國企


    時間:2012-02-17





    “玻璃門”是民營資本進入航空制造業遭遇到尷尬時用得最多的一個形容詞。2010年5月13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要拓寬民間資本投資渠道,為民間資本進入更多壟斷性領域創造環境,但自2007年進入直升機制造領域的北京卓越航空工業有限公司(簡稱“卓越航空”)董事長成身棕卻對《中國經濟和信息化》記者表示,他沒有感受到這些政策所發揮出來的作用。


      在以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Aviation Industry Corporation of China,簡稱“中航工業”)、中航商用飛機有限公司(AVIC I Commercial Aircraft Co.,Ltd,簡稱“中航商飛”)兩家大型央企“把持”的中國航空制造業里,中國正面臨著一個“國產化”嚴重不足的嚴峻形勢。一邊是國產化嚴重不足,一邊卻是央企獨大,航空業民企在夾縫中生存。那么,成身棕如何解析當下中國航空制造業的民企生存現狀。


    “國”“民”仍不同


      CEI:近年來,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有配套的航空制造產業扶持政策出臺,你有沒有感受到這些扶持政策對公司的影響?


      成身棕:一點都沒有。因為我們是民營企業,一點都感受不到。為什么?我覺得我們國家在對于發展航空制造業的導向上有些問題,國家要鼓勵航空制造業發展,就應該想盡一切辦法來支持航空制造業的中小企業,因為這是基礎,這是國家的棟梁。當然,我們國家也一直在強調要支持中小企業,但是支持力度還不夠。


      因為航空制造業的時間周期很長,它不會一夜暴富,它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人人都急功近利,都想做一晚上事,錢就有了,這不現實。況且現在銀行在對民營企業的貸款方面還存在著很多問題,銀行等金融機構都在想:貸給民營企業,他把錢拿走了怎么辦?其實就是金融機構不愿意承擔風險,所以很多政策都沒有落到實處。


      CEI:我國民營航空制造企業一直在國有企業近乎壟斷的大環境中生存,而在國企看來,弱小的民企很難承擔起我國航空制造產業的關鍵技術突破,你如何看待這種觀點?


      成身棕: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如果說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同一個待遇的話,民營企業會發展特別快,因為他們沒有國有企業的包袱。民企的生存意識是很強烈的,所以,他們會很快把一個事情做起來。國企呢?因為它太龐大了,加上歷史原因,國企現在都很臃腫。


      我們現在沒有這個待遇。你比如說中航工業要研發個發動機,政府可能撥款十幾億元或幾十億元的資金來扶持,如果能把這些錢也撥給民企,民企的發展可能會比國企更好,但實際上民企從骨子里就不被看好。


      在很多行業,如果國家政策能放開的話,我想民企一過發展陣痛期,會發展很快。當然,是否會牽涉到國家命脈則是另外一回事,現在國家也放開了軍品,真正放開了的話,你試試看,民企肯定是超過他們(國企)的。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