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風集團總經理朱福壽:改變中國車企既有出口格局


    作者:郭志明    時間:2012-02-09





      加入WTO的10年間,我國汽車整車出口從2萬輛到68萬輛,增長了近40倍,但與1800萬輛的國內銷量相比,外銷僅算正餐之外的“夜宵”。同時,中國汽車出口企業多達853家,但553家出口金額在50萬美元以下,占64.83%。朱福壽認為,2012年,中國車企要實現新的發展,必須調整戰略改變既有的出口格局。


      “走出去是央企的責任使命,也是東風自主品牌發展的客觀需求,公司海外戰略已從機遇出口、整車出口,升級為戰略出口、資本和技術輸出。”東風集團總經理朱福壽日前在接受《中國企業報》記者采訪時稱。


      2011年是中國車市急剎車的一年,這讓許多競爭者很難受,不少沒有“系好安全帶”的企業均遭到重創。造成2011年車市銷量銳減的主要原因始于2011年初的小排量購置稅優惠取消,同時還有汽車下鄉優惠以及汽車報廢補貼政策的改變。


      北京在2011年2月份推出的汽車限購政策直接導致該地區汽車銷量掉入冰窟,北京在早前一年的汽車銷量近90萬輛,而現在政府只發放24萬新牌照。相比購置稅優惠政策的取消,限購政策的出臺幾乎沒有任何征兆。這給市場帶來了不小恐慌。


      同時,從2010年6月份開始實施的節能車補貼標準也抬高了門檻———原來能享受3000元補貼的車型需要滿足百公里油耗6.9升以及以下的標準,這一鼓勵節能的政策之前因覆蓋車型眾多基本變成了惠民政策,而現在變為了6.3升。至此中國車市從2008年金融危機推出的系列刺激政策基本宣告終止。


      在整體車市增速驟降中,自主品牌成了最大的輸家。除了遭地震重創的日本車企之外,自主品牌成了今年中國車市唯一的市場份額下滑的陣營。自主品牌的失利表面看來是政策退出導致的直接后果,但實際上產品自身競爭力弱才是主因。


      在這樣背景下,東風汽車銷量不但沒有感受到寒冷,反而成功邁上300萬輛新臺階、自主品牌年度100萬輛汽車下線,這要得益于東風志在成為“國際化東風”的戰略。朱福壽告訴記者,“東風的國際化離不開自主品牌的貢獻。因為合資自主品牌不能成為主流,搞自主還得依靠我們自己。”


      “當然,合資公司搞自主品牌總體說來還是比不做好,但合資公司搞自主不能成為主流,因為外資品牌不可能從戰略上去推動合資自主的發展。”朱福壽稱,東風希望在合資公司做自主,將來應該有一種新的模式,在合資公司內部,要做東風“雙飛燕”的自主品牌。這種模式應該是值得提倡的,也是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對于合資企業寄予的更高期望。所以我們要做東風的自主品牌,也就是未來要掛雙飛燕的LOGO。


      加入WTO的10年間,我國汽車整車出口從2萬輛到68萬輛,增長了近40倍,但與1800萬輛的國內銷量相比,外銷僅算正餐之外的“夜宵”。同時,中國汽車出口企業多達853家,但553家出口金額在50萬美元以下,占64.83%。朱福壽認為,2012年,中國車企要實現新的發展,必須調整戰略改變既有的出口格局。(本報記者郭志明)

    來源:中國企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