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傳志: 有理想不要理想化


    作者:張麗娜    時間:2011-12-18





    2003年4月,聯想集團將“Legend”品牌標識更換為“Leno-vo”,成功邁出進軍國際市場的第一步。2004年12月,聯想集團通過收購IBM個人電腦和筆記本業務,正式開始國際化歷程。擺在聯想集團面前的是兩條路:一個是業務多元化發展,一個是專注向海外發展。2003年,聯想集團在楊元慶的帶領下反復制定戰略,最后還是決定以業務專注的方式發展。


      于是,聯想集團把目光轉向了海外。

      柳傳志回憶稱,“在國際化的道路上,通常有兩種做法,一種做法就是靠自身的發展,一種就是靠并購的方式發展。那個時候有一個很好的機遇,就是IBM希望我們并購他們的PC業務。”


      他指出,聯想集團選擇并購IBMPC業務則是看重了三點:第一個是一個好牌子,IBM的ThinkPad。第二個是想并購IBM的技術隊伍。第三個是聯想希望得到國際化的資源,包括國際化的商業渠道、領導團隊、國際化的領導方式。

      2008年底的那場金融危機給聯想集團帶來了深重的傷痛。連續兩個季度出現巨額虧損,關于聯想并購IBM的決策是否正確的質疑接踵而來……


      柳傳志認為,“我們能夠化解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行業的深刻認識。一般的傳統行業沒有長遠的眼光,就是溫水煮青蛙,而高科技企業如果不能按照3—5年之后的市場進行戰略規劃,就會猝死。”


      “不管在什么行業中生存都必須要對這個行業有著深刻的理解。”多年的市場征戰,讓柳傳志得出了這樣的寶貴經驗。他認為首先是要把自己的企業做好。


      第一點,做企業的要做好帶有長遠性的戰略,就是“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像開汽車一樣,用“拐大彎”的方式應對未來的事兒。


      第二點,雖然競爭很激烈,但是希望在各個行業的朋友不要破壞自己行業的生態環境,不要進行惡性競爭,這樣對誰都沒有益處。

      第三點,有理想不要理想化。這是因為大家都對自己企業的生存環境不盡滿意,我們可以不高興,可以抱怨,但是我們畢竟只是一個局部,是一個微觀。宏觀世界是由很多個微觀部分,不同層面、不同顏色的微觀形成的。決策者不可能做出讓每個微觀都滿意的決定。所以,對我們來說,表達是必要的,建議是必要的,同時有理性的對待也是必要的。聯想能夠存活發展26年,跟自己的一個重要理念是有關系的,這個理念就是“有理想而不理想化”。早年的時候,在大環境很困難的時候,我就試著改變小環境。當小環境也不行的時候,我就不動了。我寧可不動,我也不愿意找死。我可以到別的行業去動,可以到別的地方去動。今天,中國的大環境和小環境已經相對統一了,但是,我剛才說的那個理念,就是“有理想不要理想化”,依然是中國企業生存發展中的一個有用的原則。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