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企業家,他們熱愛祖國、勇于創新、誠信守法、具有國際視野,以實際行動回報社會。在9月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寧高寧、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好、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周育先、卓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閻志圍繞弘揚企業家精神的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企業家精神在新時代閃光
在不同的企業家眼里,企業家精神有著不同的內涵。
在寧高寧看來,企業家精神內涵非常豐富,一是前瞻性,企業家要更敏銳地觀察到社會經濟的變化;二是創新性,任何企業轉型發展都離不開創新創造;三是企業家要有目標、有勇氣、有擔當,有冒險精神,不甘失敗。
“企業家精神內涵因時代不同而略有不同,但是勤奮、拼搏、堅守、創新這些根本要素沒有變。”劉永好認為,企業家要帶領團隊創造價值,生產受市場歡迎的產品;要肩負使命創新創業;要在履行社會責任和擔當方面走在前列,特別在國家出現困難的時候,企業家群體要敢于迎難而上,“要把埋頭拉車、抬頭看路和仰頭看天結合起來”。
市場活力需要企業家去激活,企業家精神是寶貴的社會財富。“在當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弘揚企業家精神顯得尤為重要。”作為建材領域央企的帶頭人,周育先認為,企業家素質有兩點非常重要:一是創新,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核心要素,也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二是責任,中國建材作為央企,既要承擔經濟責任,也要承擔社會責任、國家責任。
卓爾控股是一家來自湖北武漢的企業。在閻志心中,企業家精神的內涵首先要愛國、愛家鄉,要有向善的基因,不斷在企業發展中履行社會責任;同時也要保持一種向上、積極的狀態,尊重規范、遵紀守法。
創新精神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
企業家在交流中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創新在踐行企業家精神中的重要性,表示要用創新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
面對國內外經濟形勢、市場需求的變化,中化集團提出“科學至上”的發展理念:沒有新技術不投資,沒有新產品不投資,不再去做無謂的并購和擴大規模,而是完全以技術創新為主要發展標準。“我們發現,具有發展潛力的產業都是進行技術創新的結果。”在寧高寧看來,創新是很難的事情,做創新基本上就是改變這個企業,而不是簡單設一個部門或研究院等,“要從創新的主體、路徑、文化‘創新三角’入手,企業的評價體系、組織結構、用人模式都要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調整改變。創新不怕晚,目前中化、中化工的原創和高技術含量產品帶來的銷售不到30%,未來將沿著科學至上的路徑,努力在創新上達到世界水平”。
近年來,中國建材突破了高性能碳纖維、高強度玻璃纖維、全國最薄的0.03毫米柔性玻璃等一系列“卡脖子”技術,其背后的支撐力量就是創新精神。“創新不只是技術創新、科技創新,還有管理創新、制度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周育先表示,十多年來中國建材重組整合了將近1000家民營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比例達到80%以上。
“養豬也需要高科技投入,否則抵抗不了非洲豬瘟病毒的侵襲,必須站在新技術格局下養豬。”劉永好告訴記者,新希望成立了數字化養豬研究院,專門進行數字化養豬,用萬臺高清晰攝像頭、傳感器和物聯網體系在云上進行管控,比傳統養殖方式減少90%的人力、用地、用水、污染程度和病死率。
做好應對國際競爭的準備
今年以來,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給企業發展提出了嚴峻挑戰,也考驗著企業家們的擔當與堅守。
目前,新希望集團的海外員工超過1萬人,海外收入達到200億元。“作為企業家,我們希望全球化的步伐不要停,各國應繼續保持互相分工協作、提高效率的做法。”劉永好表示。
閻志也提到,全球化趨勢不可逆,卓爾與新加坡交易所合資成立了世界商品智能交易中心,為十幾個國家提供線上智能化貿易服務,由此構建出新的貿易方式。“全球化仍然是大勢所趨,中國有龐大的市場,營商環境也在進一步優化,這樣的市場不容忽視。我們企業還是要立足自身、做好自己的事情,讓國內大循環更加暢通,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相互融合。”閻志表示。
“雖然國際形勢變化很大,但企業家還是要有國際視野,做好國際化經營的準備。”寧高寧表示,目前中國企業在新技術應用上的研發、投資、創新等較以往有大幅度增加,相信未來三五年到十來年的時間,中國將在原創性技術上實現較大進步,在全球產業鏈中發揮重要作用。(記者 溫源)
轉自:光明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