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通過仁18南、洪77兩口井位后,3月11日,華北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二連地質研究所所長王連君,又帶領科研人員在二連前線開展吉爾嘎朗圖、巴音都蘭、阿南凹陷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和方案論證工作。
從去年起,王連君又有了一個新“頭銜”:二連研究中心勘探開發一體化研究組組長。他的“頭銜”來自華北油田的統一部署。這個油田大力推動科研力量下沉,在巴彥、二連等重點區域打造“一線研究中心”,充分發揮勘探開發相關領域高級別專家在專業引領、崗位建設、技術把關等方面的作用。同時實行掛帥包片制,形成骨干一線駐扎、團隊后方支撐、科研單位與建設單位精準對接的良好局面。
華北油田從勘探開發研究院等單位部門選派科研人員到公司重點區域培養鍛煉。“從事沉積儲層及井位研究工作以來,我一直在辦公室搞研究,最缺乏基層鍛煉,希望能夠發揮專業特長,為公司規模儲量的發現貢獻智慧。”勘探部新礦權區勘探開發管理科王浩宇說。
從科研單位選派優秀人才到勘探開發一線,既發揮派出單位的人才、科研優勢,充實一線勘探開發力量,又為派出人員搭建了學習成長的平臺。
在選派人員上,科研單位充分考慮每個人的專業特長,根據科研骨干研究的專業、區塊特點等,按需匹配選派單位,滿足不同生產現場的專業需求。在工作中,科研人員突破專業壁壘,勘探評價開發工程多部門深度融合,同時一人多專,實現了重點區域研究工作高效進行。
據了解,勘探開發研究院融合成立5個一體化地質研究所,主要由二級技術專家擔任所長,負責預探、評價、產建一體化融合研究,確保勘探開發各環節“無縫對接”。工程技術研究院成立由主要領導、技術骨干等人參加的巴彥河套盆地高效建產等4個支撐組,采取一崗雙人輪換,長期駐扎,在人力、技術、管理機制上全力支持建設單位。
位于內蒙古境內的巴彥油田、二連油田是油田公司“重上千萬”的重要區域。勘探系統組織力量奔赴前線開展勘探工作。目前,臨河三維項目已形成光明構造帶疊前偏移數據體,二連前線開展新一輪井位研究以及鉆井、試油工作。 (特約記者劉天一 通訊員李云龍 南極)
轉自:中國石油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