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十七冶集團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中國十七冶)黨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全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毫不動搖堅持 “做世界一流冶金建設國家隊、基本建設主力軍先鋒隊、新興產業領跑者排頭兵,長期堅持走高技術高質量創新發展之路”的戰略引領,推動黨建質量全方位提升、經營業績穩步增長、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品牌影響力顯著提升。從2013年至2021年,公司新簽合同額增長9.6倍,營業收入增長4.3倍,利潤增長3.9倍,勞動生產率增長3.9倍,保持了高質量穩健快速發展態勢。2022年上半年,新簽合同額、營收、利潤三大指標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24%、26%、19%以上。
突出改革創新 奮進一流目標
中國十七冶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有企業改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力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各項舉措落地見效,不斷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充分激發企業活力,全面向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效率優先的世界一流企業闊步奮進。
做好改革重組的 “加減法”,激發內生動力。公司黨委從 “一轉一拆一分”到果斷化解冶金產能,推動煉鋼精煉 “國家隊”品牌再升級,成為創效過億的 “生力軍”。公司形成了安徽、西北、山東、河南、江浙滬、京津冀市場基本盤,六大百億級區域奠定了十七冶千億市場戰略根基。
中國十七冶按照 “1+3+3”市場布局要求,打造 “安徽區域、江浙滬區域、京津冀區域、山東區域、中原華中區域、西北區域”六大百億基本盤,形成最可靠、最穩定的市場訂單來源,為公司持續穩健高質量發展和千億市場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有力支撐。自2020年以來,新簽合同額連續沖刺千億元賽道,營業收入連續跨上300億元、400億元臺階,順利實現目標。
在深耕區域市場和精準研判經濟發展熱點的基礎上,制定 “一體兩翼、東擴南進,國內海外、協調發展”和重點向全國GDP前十強省市進軍的市場開發戰略,市場方向集中在政府、基本建設、國企等 “高大新綜”項目。以“夯實根基、打造精品、穩健經營、長足發展”為目標,推動形成業務實體化、市場本地化、人才屬地化的實體公司,實現滾動發展。在百億 “經濟大盤”中構建 “責任田”、做深做透板塊市場 “基本盤”。
高質高效履約 樹立品牌形象
中國十七冶以奮發建設品牌效應突出的EPC工程總承包業務為核心,“投資建設運營服務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工程服務商”為總體戰略目標,強化穿透管理和 “大后臺”支撐作用,全面運用 “組織管理集約化、工程管理專業化、質量安全標準化、成本管理市場化”為核心的管理方法和創新驅動科技強企的 “硬”標尺,建設樣板工程、優質工程,以高效優質履約一批重特大項目打造一流品牌。目前,公司已經建成了全國最大煉鋼工程、中國陸路沿邊口岸最大國門項目、中國科考站南極泰山站、全國首座人體博物館等一批具有國內外重大影響力的項目,企業品牌美譽度和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強化科技創新,建設 “數字十七冶”。通過涵蓋企業數字化管理、組織機制、管理方式等治理變革,強化全流程智慧管控,推動企業向“數字化”管理轉變。迄今為止,企業獲得了“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等諸多榮譽,取得了“三特三甲”資質,位居2021安徽省高新技術企業百強第三名,是安徽省首家、全國建筑業首批通過 “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評定的企業。
中國十七冶黨委首先從頂層設計上把加強黨的領導與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通過組織“內嵌”作用 “融入”,充分發揮國企黨建和公司治理兩個優勢。先后獲得國務院國資委授予的“先進基層黨組織”“中央企業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殊榮。(姚志強 安文)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