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電網 人才和機制“雙峰并立”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6-03





      “科改企業”的定位是國有科技型企業中的樣板和尖兵。在最新一次充實擴圍及動態調整后,目前“科改企業”共672戶,國資委對其是按照好上更好、優中更優的高標準來嚴要求。


      在國資委2022年度專項考核中,南方電網所屬6戶“科改企業”獲評“5標桿、1優秀”,探索出了一系列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


      “我們將以‘科改行動’為重要抓手,加快建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全力以赴實施好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南方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孟振平表示。


      讓科研人才奮斗有得


      改革創新奔著問題去。如何激發科研創新活力動力,是科技型企業改革的重要考題。對此,南方電網的“答卷”是堅持人才和機制“雙峰并立”。


      科學家進董事會、差異化業務賽道、分類化崗位體系、寬幅化薪酬設置……這是南網數字集團圍繞激發人才創新動能、打造良好創新生態所實施的一系列機制改革。


      干事創業、奮斗有得。南網數字集團強化“工資是干出來的”市場分配機制,打破“大鍋飯”,實現管理層收入差距倍數超2.5倍,技術崗同崗收入差距倍數2.1倍;探索面向50名核心技術骨干的職務科技成果轉化分紅,首次實施知識產權作價76萬元入股,在科技項目公司對原始攻關團隊實施額度300萬元跟投,讓善干有為的員工率先獲得改革紅利。


      能者上、庸者退。南網數字集團探索崗位職級分離,破除年限資歷限制,出臺支持年青員工發展的18項舉措。實行管理層末位10%、員工末位5%不勝任退出,激發團隊創新活力。


      “科改行動”三年以來,南網數字集團實現多個零的突破,打造“伏羲”芯片、“極目”傳感等系列自主創新產品,打破國外高端市場壟斷,主導編制國際、國家標準超30項,全面強化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實現營收、利潤三年翻四番的跨越式發展。


      讓科研人才輕裝上陣


      科研創新是高度專業化的領域,常常出現“外行管理內行”的尷尬。而南方電網公司在體制機制上對科研團隊給予了充分授權,讓科研人才“輕裝上陣”。


      例如,南網科研院發揮學術帶頭人在科技創新中的主責主體作用,推行了“首席研究員負責制”:以預產出核定投入,向首席研究員充分賦能授權,實現團隊“自組織”發展,極大壓縮了管理層級,真正給人才“松綁”,將精力重心轉移到科研攻關與技術孵化應用上來。


      “我喜歡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作為一名科研老兵,要敢于做‘吃螃蟹’的人。”南網科研院新型研發團隊首席研究員陳剛說。2021年8月,面對直流工程建設運行時遇到的技術難題,他迅速召集團隊開展相關原因分析,提取分析電廠和換流站的大量數據,研究確定原因,找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優化解決方案。“這項技術成果也換來了‘真金白銀’,相關業務的合同額達到了445萬元。”


      科研探索的本質是挑戰未知,失敗乃成功之母。對探索性強的創新項目,在合規盡責前提下,即使得出“此路不通”的結論也是一種重要成果,也積累了無形資產,營造了創新文化,提升了企業的內在和長期價值,彌足珍貴。


      “沒有人去試錯,國產化永遠發展不起來。”南網數字集團總經理、電力專用主控芯片“伏羲”團隊首席帶頭人李鵬表示。


      南方電網公司在科研創新領域還實施了一系列容錯糾錯機制,為改革者撐腰鼓勁。


      具體來說,對單位和個人在參與公司創新活動中,未能實現預期目標或出現偏差失誤,但不違反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勤勉盡責、未謀取私利的,不作負面評價,及時糾錯改正,免除相關責任或從輕減輕處理。同時,鼓勵各分子公司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承接制度,更好地保障科技人才輕裝上陣。以南網科技公司為例,該公司對于研發、市場開拓等工作,只要程序合規合法、無私心私利,即使未完成目標也不予問責,只在績效考核中體現;對于項目跟投,公司與個人按跟投比例風險均攤,形成“崇尚創新、包容失敗”的制度文化。


      自主創新成果迸發涌現


      在崇尚創新、包容失敗的企業文化加持下,南方電網公司創新活力持續迸發,科研成果接連涌現。


      例如,南網數字集團自主研發并量產首款全國產化電力專用主控芯片“伏羲”,助力數字電網技術裝備現代產業鏈建設;南網科研院支撐昆柳龍直流工程創下19項世界第一,實現關鍵設備器件國產化,持續鞏固我國特高壓直流輸電世界領先地位;南網儲能公司實現發展模式由單一生產運營型向創新驅動型的重大轉變,補齊抽蓄電站核心機電設備自主化的最后一塊短板。


      這些科技創新成果直接賦能生產一線,大力推動行業提質增效。


      輕點后臺“一鍵啟動”按鈕,位于廣州最南端的500千伏獅洋變電站內,嗡嗡的螺旋槳聲隨之響起,一架無人機直上云霄,按照既定線路開展智能化、數字化巡檢,極大提高了運維人員的工作效率。據介紹,南網科技公司自主研發的“慧眼”無人化巡檢及作業產品,不僅能自主規劃無人機巡視線路,還能夠輕松進行樹障清理、拆接引線等無人化智能作業,助力廣東電網率先實現省級電網輸變配無人機自主巡檢全覆蓋。如今,“慧眼”還應用在新能源、交通業領域,近3年營收增加了4倍。


      南方電網的改革創新還大大提升了群眾用電“獲得感”。云南電力試驗研究院專項研發的第二代掃碼用電終端“智富寶”,讓田間地頭有了共享“充電樁”。“只要手機掃碼就能取電,農田灌溉再也不用愁。”云南省楚雄州元謀縣元馬鎮班花村村民文麗紅說。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