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設文化陣地 實施文化探源--新疆油田“文化引領”賡續精神血脈紀實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12-22





      近日,在新疆油田公司舉行的集團公司“工業遺產”和“石油精神教育基地”授牌儀式上,新疆油田采油二廠101窯洞遺址入選“中國石油工業遺產”,風城油田作業區風城采油二站國防班組榮獲“石油精神教育基地”稱號。


      從打贏新中國第一場石油大會戰并開發建設新中國第一個大油田,到建成新世紀中國西部第一個千萬噸級大油田,再到成為新時代原油增儲上產主戰場,近70年來,新疆油田在“我為祖國獻石油”的征程中形成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持續激發出一代代新疆石油人矢志不渝、忠黨報國的澎湃動力!


      以文立心 傳承紅色基因


      新疆油田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被發現的大油田,因1955年黑油山一號井出油而誕生,至今保存了多處工業遺產--克一號井、中蘇石油股份公司辦公舊址、101窯洞房……它們訴說著過往的崢嶸歲月,見證了新中國石油工業篳路藍縷、艱苦奮斗的歷程。


      采油二廠101窯洞遺址始建于1964年,是新疆油田保存完整的早期油田勘探開發生產生活場所,更是老一輩新疆石油人“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扎根堿灘、為國分憂”的歷史見證。該遺址存有一批油田建設初期的機器設備、生產工具、辦公用具、生活用具以及歷史文獻、手稿等。自2016年底修繕加固并對外開放以來,已累計接待6萬余人次參觀學習,成為新疆油田對內開展教育、對外展示央企忠誠擔當形象的窗口。


      憶崢嶸歲月,追時光印記。長期以來,新疆油田以建設文化陣地為抓手,深入推進文化引領,打造了新疆石油地質陳列館、新中國油氣儲運第一站等一系列文化陣地閃亮名片。新疆油田不斷加強教育陣地創建、管理與有效利用,發揮其教育熏陶作用,積極組織干部員工、團員青年參觀學習,講好陣地背后的文化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石油精神和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展示油田發展成就,引導廣大干部員工厚植愛黨愛國愛油愛企情懷,為高質量建設世界一流兩千萬噸綜合性能源公司不懈奮斗。


      目前,新疆油田共有74個文化陣地,其中國家級陣地2個、省部級教育基地和“工業遺產”14個。它們留存著幾代新疆石油人艱苦奮斗的印記,也將見證新疆油田續寫更多精彩篇章。


      以文鑄魂 凝聚精神力量


      新中國成立以來,新疆石油人聽黨話、跟黨走,一路披荊斬棘、櫛風沐雨。1219青年鉆井隊喊出“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的鏗鏘誓言,帶領各民族勇士史詩般開創了共和國第一個大油田;著名愛國將領遺孤楊拯陸,不畏邊庭苦,魂斷三塘湖;新中國首支三八女子鉆井隊用執著與勇毅證明了“面對挑戰,沒有性別,只有勇敢或懦弱”。在新中國石油工業大發展的歷史舞臺上,處處涌現著新疆石油人的身影。


      對歷史最好的致敬,是書寫新的歷史。邁入新時代,新疆油田立足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統籌開展文化探源工程。通過挖掘新疆油田老一輩石油人拓荒地、建油田的奮斗故事,進一步探源新疆石油文化,煥發出與時偕行的時代光芒和催人奮進的精神力量。


      新疆油田文化探源工程重點圍繞典型人物、重要事件、石油文物“三要素”研究,探尋新疆石油人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為什么出發、靠什么前行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密碼。先后挖掘出一批模范典型人物故事,梳理各歷史階段、各條戰線的模范典型人物620人,故事作品在人民網、新華網等媒體瀏覽量突破百萬次;梳理出油田歷史故事,收集公司相關歷史線索9338條,制作《故事里的新疆油田》視頻作品15期,用講故事的方式將新疆油田精神娓娓道來;征集了一批石油老設備老物件,收集公司各個歷史時期重要的歷史文化書籍200余冊;廣泛組織征集反映石油風貌、見證時代變遷的石油老設備、老物件1806件,讓石油印記成為“活教材”;編印了一套歷史宣傳畫冊。收集《人民日報》刊發克拉瑪依相關報道338篇,優選76篇印刷成《人民日報上的克拉瑪依油田》宣傳畫冊,全景式展現新疆石油人艱苦卓絕爭油上產的拼搏堅守和砥礪發展之魂。


      以文育人 豐富時代內涵


      “紅柳文化”“退伍不褪色,退役不褪志”“輸油輸氣,加油爭氣”……各類特色文化在新疆油田發展的每個階段展現著自己獨特的魅力,如年輪般見證著新疆油田的成長,更發揮著自己潤物細無聲的作用,慢慢鐫刻進了新疆油田的歷史軌跡。


      奮進新征程,新疆油田不斷賦予企業文化新的時代內涵,挖掘新的實踐價值。各基層單位在近70年的發展歷程中形成的特色文化理念被深度挖掘,成為引領各崗位員工不斷奮勇向前、開拓創新的一面面旗幟。


      面對近年來油田開發管理越來越復雜、成本管控難度越來越大、綠色低碳轉型迫在眉睫等難題,新疆油田持續推動文化理念有機融入制度建設和生產管理,讓文化“軟實力”成為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今年以來,新疆油田重油開發公司采油作業五區黨支部持續以“紅柳文化”增強全員精益管理意識,實現作業區設備完好率、運行時率保持在98%以上,促進了生產質效“雙提升”。新疆油田陸梁油田作業區運行維護中心黨支部把“陸9精神”作為支部的文化底蘊,激勵黨員干部在新井投產過程中,帶頭攻堅“急、難、險、重”問題,跑出了新井搶投加速度。


      文化引領聚合力,再譜發展新篇章。新疆油田將持續打造特色企業文化,弘揚石油精神,賡續紅色血脈,為加快推進世界一流兩千萬噸綜合性能源公司建設提供堅強思想保證、有利文化條件、強大精神力量。


      新疆油田文化探源工程


      挖掘一批模范典型人物故事,還原老一輩石油人拓荒地、建油田的奮斗史。


      梳理一批油田歷史故事,探尋新疆油田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密碼。


      征集一批石油老設備老物件,讓紅色資源、石油印記成為“活教材”。


      編印一套宣傳歷史畫冊,全景式展現新疆石油人爭油上產的拼搏與堅守。


      開展新疆油田精神新時代內涵研究,豐富石油精神的時代內涵和實踐價值。


      員工談


      新疆油田油氣儲運公司經理助理、企業文化科科長程妍:65年來,儲運人一代接著一代干,形成了“輸油輸氣,加油爭氣”的儲運文化,并打造了新疆油田企業文化展示窗口--新中國油氣儲運第一站。作為展示窗口建設的參與者,在講故事與尋精神的文化溯源過程中,石油前輩們的感人事跡深深鼓舞著我,激勵我繼續弘揚光榮傳統和干好本職工作,為新疆油田建設綜合性能源公司貢獻力量。


      新疆油田重油公司采油作業五區助理工程師馬曉琳:在油田一線工作了15個年頭,肉孜麥麥提·巴克班“像紅柳一樣抱團成長”的團隊文化精神始終激勵著我,讓我一次次突破,收獲成長的喜悅。今年,我從肉孜麥麥提·巴克班的一名操作員工成長為采油作業五區的技術干部。面對新挑戰,我會以紅柳“扎根戈壁不畏難、抱團成長不放棄、奉獻自我不言悔”的干勁,堅決當好能源保供“排頭兵”,讓石油精神在新時代閃光。(記者 宋鵬  特約記者 楊楚怡  通訊員 邢長城)


      轉自:中國石油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