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流城市煥新者!浦東建設發布全新企業文化體系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3-21





      浦東建設以路橋建設起家,并以瀝青攤鋪奠定發展基礎。經過20多年的高質量發展,浦東建設現已成功向多板塊融合、立體化經營、專業一體化發展的科技型全產業鏈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運營商轉型,形成了以項目投資、設計咨詢、施工建造、園區開發運營等全業務鏈為核心主業、以“科技+金融”為核心主業賦能的“一體兩翼”經營架構。


      浦東建設董事長楊明表示,浦東建設早年的口號是“筑世紀路,架百年橋”,這與浦東建設當時的歷史發展階段相吻合。一路走來,隨著不同性質、不同文化、不同細分行業的企業不斷融入浦東建設,公司的員工數量、規模體量持續發展壯大。如今的浦東建設考慮更多的是如何把企業的資源,把不同文化背景的企業員工聚合在一起,大家同心協力向前沖。


      在迎來上市20周年之際,公司發布了新的企業文化體系。其中,企業使命/品牌口號為聚力共創美好城市;企業核心價值觀為初心引領、合融共贏;企業精神為惟實、惟新、至誠、至堅;企業愿景為一流城市煥新者。


      搶抓機遇促發展


      浦東建設的前身為上海浦東路橋建設總公司,成立于1993年6月,當時是隸屬于上海市浦東新區公路建設管理署的國有獨資公司。1997年,上海市浦東新區公路建設管理署對路橋總公司進行重組。重組完成后,由上海市浦東新區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上海市浦東新區公路建設管理署、上海張橋經濟發展總公司、上海東纜技術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同濟企業發展總公司、上海浦東路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職工持股會發起設立上海浦東路橋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3月16日,浦東建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登陸資本市場之后,浦東建設突出“創新為魂,管理為體,技術、融資兩翼推動”的發展思路,內抓公司治理結構建設,外塑資本市場形象,多管齊下全力推進盈利模式創新、金融資本創新、技術應用創新和經營管理創新等多項配套改革措施,進一步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公司發展邁入了“做強、做優、做精”的快車道。


      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2007年12月和2009年5月發生的兩件大事,對浦東建設的命運產生了重大影響:一是爭得世博大攤鋪的一大半工程;二是拿到大體量的世博配套工程。機會來之不易,憑借自身的技術實力,抓住了上海千載難逢的大好機遇,浦東建設酣暢淋漓地發揮了一回,把自己最得意的幾筆,書寫在了黃浦江東岸。


      2008年6月23日,注定是浦東建設發展歷程中的重要里程碑。這一天,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完成公開增發1.2億A股股票,實際募得資金12.76億元。該次公開增發A股成功,對浦東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深遠的歷史意義和事關全局的戰略意義。


      2010年之后,借助浦東改革開放發展的東風,特別是世博會、迪士尼這兩個對上海具有標志性意義的重大項目建設,加之重組收購浦建集團、成立浦興路橋工程公司、以反向混改方式收購浦東建筑設計研究院等,浦東建設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與此同時,公司在投融資模式方面積極創新,成功打通了銀證保等多種金融工具來服務主營業務,將政府的BT項目通過金融投資的方式帶動施工,使得公司在營收、凈利潤等一系列重要財務指標上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隨著城市建設逐漸進入存量時代,浦東建設應勢而動,主動求變。一方面,公司通過拓展長三角等地區的業務,不斷扎實鞏固已臻成熟的各項業務;另一方面,公司也在積極謀劃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尋找將公司過去多年積累的各類資源轉化為可以為企業帶來持續收益的優質資產的機會。


      “一體兩翼”開新局


      2020年,浦東建設開啟從單一施工向全產業鏈延伸的戰略變革,提出“科技型全產業鏈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運營商”戰略目標和“一體兩翼”經營架構。“一體”為投資、設計施工、園區開發與運營全產業鏈;“兩翼”為科技賦能、金融驅動。


      楊明介紹說,“一體”是浦東建設發展的根本,公司屬于大建設板塊,必須堅持在主業上下游產業鏈的延伸上不斷地豐富,從而支撐公司主業更好地發展。另外,雖然建筑行業屬于傳統行業,但毋庸置疑科技與建筑時常碰擦“火花”,中國的建筑業正越來越多地融入技術創新,即科技賦能建筑產業轉型升級,特別是在追求高質量發展的當下,這樣的趨勢愈加明顯。


      浦東建設高度重視科技創新能力的塑造和培育,保持了較高的科技發展投入力度,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公司總營收比例逐年提升。近三年,公司獲各類專利授權200余項,國家級獎項29項,聯合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理工大學等搭建了多個產學研平臺與人才共育平臺,科技創新的發展格局初具規模。以建筑材料、智慧建造、智慧運維等為代表的一系列創新產出,正承載著公司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在建筑新材料方面,浦東建設借助進博會的“舞臺”,與國際知名企業展開業務交流與合作,圍繞新型聚氨酯復合材料,共同開發復合保溫結構一體化系統,可在保溫效果不變的同時,減薄建筑保溫層厚度,減輕整體重量,降低荷載,有利于解決傳統保溫材料易脫落的痛點,提高房屋安全性。目前該合作項目正在部分開發建設項目中進行內部探索性運用。


      在智慧建造方面,在小戶型場景中,公司引入智能抹灰機器人,提取三維空間作業環境,采用AI算法規劃最優施工路徑,實現流水化抹灰作業。與傳統的人工抹灰相比,智能抹灰機器人可節省勞動力投入,降低安全生產風險,提高施工質量與效率。


      在智慧運維方面,公司編制數字化轉型規劃,并在2023年完成數字化基礎設施一期建設暨超融合部署和網絡安全架構升級,將系統環境交付時間從原先的2周至3周縮短到15分鐘,顯著提升了公司數字化基礎設施的安全和交付能力。


      金融之于企業的重要性就如血液之于人體。自浦東建設上市以來,公司通過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多種金融工具助力公司主業的發展。用楊明的話來說,那就是“浦東建設要做大融資及資金池對于關鍵領域的資金需求,以金融創新為產業鏈各環節成長打開空間”。


      2022年8月,浦東建設成功發行2022年綠色公司債券(專項用于碳中和)(第一期)。此次債券發行規模不超過10億元,債券發行期限3+2年,票面利率2.50%,創全國同級別同期限全品種歷史最低利率,并作為“2022金融市場經典案例”入編《外灘金融創新試驗區法律研究》(2023版)。公司積極響應“雙碳”行動號召,將募集的資金用于項目開發建設,踐行綠色理念的同時降低項目綜合成本,彰顯浦東建設“金融”一翼驅動力,助力公司主業在園區開發運營賽道上跑出加速度。


      開拓園區謀轉型


      早在2019年時,浦東建設果斷作出“延伸主業產業鏈、延伸投資價值鏈”的戰略調整,明確把聚焦園區業務作為拓展方向,并著力打造“主業+投融資能力+園區招商運營能力”的高維競爭模式。公司先后參與了浦東科創母基金、張江燧鋒科創基金、海望引領基金的投資,通過競拍獲得周家渡社區三個地塊,正式進軍園區業務。


      浦東建設在深入研究新經濟發展需求與周家渡區域資源稟賦之后,將項目定位為特色精品新經濟產業園區,并定名“TOP芯聯”。TOP芯聯項目總建筑面積14.3萬平方米,由3棟甲級塔樓與4棟墅質辦公組成。錨定世博地區人工智能、集成電路設計產業集聚需求,建筑隱入綠色,辦公與生活融合。TOP芯聯不僅是新經濟企業聚集地,更是喧囂街道中的一片“綠洲”。2023年12月,TOP芯聯正式開園運營。


      據了解,在園區開發及運營方面,當前浦東建設德勤園、TOP芯聯累計已有20萬平方米的總運營規模,未來將謀劃更高量級的規模化運營。


      楊明表示,浦東建設充分利用金融運作方面的比較優勢,擺脫傳統園區拼政策、拼資源、拼價格等傳統招商模式,構建高效運作的產業招商體系,形成現代化園區投資服務新路徑。公司緊隨國家和地方的產業導向和科技創新戰略,聚焦服務“專精特新”型企業和高成長性企業,高起點開拓園區開發業務新路徑,以科創投資為引領,強化金融資本在產業招商、園區運營和商業模式創新中的作用,致力于成為有特色的精品園區品牌運營商、“專精特新”領域的產業生態組織商。


      據介紹,浦東建設以建成“高速泛在的通信網絡、整合開放的園區管理、集成共享的平臺應用、豐富便捷的生活服務”為目標,整體規劃、分期建設數字化園區系統:以產業生態運營為核心,構建高聯動、智能化的生態運營服務信息系統和共享數據中心,實現園區管理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升級,從空間提供商向數字化運營商轉型。通過“可控化、可視化、實時化和自動化”,使平臺全面掌控從設計到竣工的信息,保證園區企業需求實時感知、智慧管理,匹配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鏈條、全方位服務,以提升平臺運營服務效能與質量。


      “未來,浦東建設將繼續加強產業研究以探索園區特色產業發展方向,推動德勤園、TOP芯聯圍繞浦東六大硬核產業的細分領域,形成具有一定規模和能級的產業集群,成為產業特色突出、發展潛力巨大的特色園區。”楊明說。


      人才興企向未來


      浦東建設實施“蓄水池”計劃,通過投資并購和內培外招,儲備、發掘優秀管理和技術人員。截至2022年底,公司專業技術人員占職工總數比例達到58.07%,本科以上學歷占比近90%,其中碩士博士占比近20%,技術人員數量占比和學歷結構方面在行業內處于較好的水平。在人才成長方面,全面落實“師帶徒”輔導機制、職業生涯規劃機制、定期考核機制和學習分享機制,為公司人才梯隊建設提供新活力。此外,公司還通過成立頭部項目部、創新工作室、委派科技骨干、核心人才到頭部企業掛職鍛煉等方式促進技術能力與管理能力創新。


      浦東建設深諳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公司在規劃中提出,在科技賦能戰略實施過程中需要提前做好人力資源規劃,及時提供與科技賦能階段性任務相匹配的人才資源。要制定適應行業和企業發展需要的科技人才培養計劃,設立企業科技創新團隊與創新人才支持專項,在重點科技方向打造一批結構優化、布局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團隊。依托科技創新平臺、重大科技項目和重大工程項目,培養一批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


      “2023年,浦東建設對公司的司標進行換新:司標主體這根軸是綠色的,代表公司的主業堅持綠色發展,卷起來的2個是兩翼,1個是科技翼,1個是金融翼,蘊含著公司圍繞主業聚合在一起,全體員工不停地努力向前奮斗。”楊明表示,如果說原來浦東建設的企業文化是從單純的業務角度來融合企業的凝聚力,那么未來公司會通過聚合人才和聚合行業這兩個“聚合”來爭取更大的突破。


      楊明表示,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浦東建設處在轉變發展方式、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作為浦東新區國有上市公司,浦東建設將積極籌劃擴大高能級發展伙伴朋友圈,補齊產業鏈條短板弱項,形成上下游相協調、橫向互補發展的產業體系。


      同時,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是當今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發展領域之一。浦東建設自上市以來,堅持持續、穩健的發展方向,致力于將“綠色、創新、融合”理念貫穿企業發展全過程。“此前與建筑領域的專業企業及專業機構的合作與交流為浦東建設與眾多供應商打通了溝通交流的渠道,也為公司引入低碳、節能、環保技術賦能設計施工主業板塊,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打開了更寬廣的視野。今后,浦東建設將持續秉持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理念,探索綠色低碳轉型,積極發展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楊明說。(作者:張良)


      轉自:上海證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