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中國中煤第五屆"國企開放日"活動在中煤陜西公司舉辦。多家主流媒體代表,榆林學院、榆林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師生代表,中國中煤黨建工作部、宣傳中心主要負責人及有關人員,所屬平朔集團、上海能源、建設集團等單位代表參加活動,走訪參觀中煤陜西公司煤化工項目、大海則煤礦和應急救援中心等地點。
作為我國煤化工行業首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中煤陜西公司以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為總抓手,全面推動以設備互聯互通、業務全面在線、數據全景感知為主要特征的智能工廠建設。
通過生產運行優化指揮中心大廳的屏幕,可以看到中煤陜西公司實現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一體化管控的情景。工作人員根據實際需要隨時調取企業煤礦板塊、化工板塊生產運行情況的實時畫面和關鍵數據,實現運銷數據、煤質管理、倉儲信息等信息集成與分析匯總,積極構建應急指揮決策中樞,為決策提供專業技術支持。
中煤陜西公司煤化工一期項目總投資217億元,2014年7月建成投產,年產205萬噸甲醇、60萬噸煤制烯烴,獲評工信部"工業互聯網+危化安全生產"首批試點示范企業,并成功入選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在煤化工廠區。該項目集成自動化控制系統,構建統一的DCS、SIS系統,自控投用率、數采率均達到95%以上。搭建智能巡檢系統,實現24小時在線檢測和全面感知預警,同時配備數字信息采集系統,可遠程監測與診斷全廠設備運行狀態。
在建的煤化工二期項目預計年產220萬噸甲醇、90萬噸烯烴、25萬噸乙烯。該項目還將利用廢鍋水煤漿氣化技術副產高壓蒸汽,以替代燃煤鍋爐,提升能源利用率,降低單位產品碳排放量。同時承擔"3000噸級氣化半廢鍋流程"和"40MW超大功率電機"兩項國家應用示范任務。
融合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多種前沿技術為大海則煤礦的智能化生產建設帶來新模式,在該礦智能選煤廠、主副井工業場地、生產控制指揮中心,工作人員可實現智能化礦井的遠程控制,井上井下雙向交互和全面監管、動態調控生產運行。
大海則煤礦作為世界最大立井煤礦,年產能達2000萬噸,同時也是國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礦,通過全礦井一套體系、一張網絡、一個中心建設,實現全流程智能化管控。該礦率先應用"規劃割煤+自動跟機+遠程控制"的智能綜采技術;開創"工作面自動掘進+地面遠程可視干預"的智能掘進模式;建成行業最大的智能定量裝載皮帶,裝備國內載重能力最大的寬窄罐籠;多場景應用智能機器人,多崗位實現無人遠程集控。建成亞洲最大10萬噸原煤球倉,國內最長3公里成套式模塊裝配棧橋。選煤廠行業內首次實現數字孿生全覆蓋,煤炭洗選加工、采制化、裝車全流程"無人化"。
2024年3月,大海則煤礦通過"國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礦"驗收,先后獲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煤礦智能創新大賽厚煤層特等獎、全球移動通信系統"5G能源挑戰獎",為煤炭行業智能化礦井建設樹立新標桿。(實習記者楊沐巖)
轉自:中國能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