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用技術機床研究院建立以“四抓”為核心的科技創新管理體系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7-30





      通用技術集團機床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通用技術機床研究院”)是通用技術集團發展高端數控機床關鍵核心技術的骨干企業,圍繞“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目標,以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為契機,將科技創新管理“轉型升級”作為管理提升的重點發力領域,圍繞“干什么、靠啥干、怎么干、誰來干”等核心問題,大刀闊斧深化改革,與世界一流企業進行系統對標,通過抓戰略、抓改革、抓管理、抓人才最大程度推動資源要素集約化、創新力量規模化,為推動我國機床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重要支撐。


      抓戰略,牢牢把握科技創新的戰略方向和重點


      通用技術機床研究院堅持以服務國家戰略為導向,大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產品策劃能力,從關鍵核心技術布局、重大專項攻關、科研平臺建設等方面發力,進一步凸顯通用技術機床研究院創新主體作用,打造機床領域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明確機床板塊重點產品的布局方向。根據國家戰略和市場需求,組織通用技術集團機床板塊各企業對重點產品規劃進行多輪論證修訂后,形成通用技術集團機床板塊2035重點產品規劃。完善了通用技術集團機床板塊產品型譜報告,摸清了板塊整體產品基礎能力,為產品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思路方向,有力支撐了機床板塊產品規劃和主營產品升級。持續完善機床產品研發流程體系,提高產品研發的效率及質量。結合統一研發體系建設的任務目標,組織板塊企業首次從標準角度對機床板塊產品進行梳理,正式發布了通用技術集團機床板塊機床產品命名規則。建設高能級科技創新平臺。通用技術機床研究院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創新聚力,與多所國內重點高校建立緊密合作關系。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了全方位、深層次合作,增強雙方科研攻關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和互利共贏。通用技術機床研究院與西安交通大學探索建立了新型研發機構——西安聯合研究院。充分發揮企業科技創新主體作用,帶著技術需求、資金和利于產出的組織管理體系,與西交大科研團隊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聯合體,用大學的科研力量匹配通用技術機床研究院的需求。布局國家級創新平臺,聯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共同爭創高檔數控機床制造業創新中心。科技創新取得豐碩成果。近三年,通用技術機床研究院著力攻關重大科技項目并取得突破,在研項目46項,“高性能數控系統功能測評方法及標準與應用”等十余項科研成果獲得中國機械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省部級獎勵。推進關鍵零部件、精密臥式加工中心等重點產品取得一定的核心技術重大突破,應用于重點用戶領域。在標準專利成果方面,通用技術機床研究院被國標委列為首批20家重點國際標準跟蹤單位之一,參與了機床安全等37項國際標準投票,積極貢獻中國智慧。通用技術機床研究院牽頭研制的兩項國際標準是中國首次主導的機床數控系統領域國際標準,實現了我國在該標準領域“零”的突破,提升了我國在該領域的話語權和國際影響力。


      抓改革,以系統觀念全力構建統一研發體系


      構建三級研發體系組織架構。通用技術機床研究院實施創新體系建設行動,打破原有組織架構,整合機床板塊內部研發機構和創新資源,從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出發,搭建“研究總院-地方研究院-生產企業技術中心”三級研發體系。第一級以研究總院為主體,著眼于5-10年共性技術與前沿基礎研究,與行業優勢院校、國家研究機構協同開展成熟度1-3級研發任務,統籌管理成熟度4-6級基礎共性研發、前沿技術研發任務,統籌梳理確定產品戰略方向和制定研發方向;第二級以各地設立的地方研究分院為主體,為總院和本地及相關企業提供研發支撐,開展總院統籌下的4-6級關鍵基礎共性研發任務和承擔成熟度7-9級的產品研發任務等工作;第三級是板塊企業內部設立的技術中心為主體,應用研究院的研發成果及按技術要求完成現場技術服務,解決工藝實施和現場施工等制造技術問題,形成了層次分明、科學合理的研發體系。完善各級研發機構協同運行機制。通過研究整合板塊企業研發資源,構建分層統一的創新研發體系,形成“總師辦、總體所抓總,專業所學科化分工,地方研究院協同研發”的總體研發布局,健全創新機制,激發創新活力。在總院打造總體所、專業所、總師辦等機構,根據重大科研任務、重點領域需求,組織規劃板塊企業整理現有產品整合,開展正向設計試點工作,為十四五產品規劃、2035重點產品規劃、主營產品升級、產品策劃立項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撐。針對不同種類機床所需關鍵技術,從學科的角度進行劃分,設立12類專業所,形成貫穿高端數控機床全生命周期的“專業所”布局。統籌推動地方研究院建設,在沈陽、大連、上海、昆明、天津、西安等地建立6個研究院,承接總院創新技術和成果轉化,做好“科研成果工程化應用,指導板塊企業產業化發展”。各地方研究院為板塊內企業提供技術開發和產品研發支撐,助力核心技術攻關項目,開展新產品研發和典型產品升級換代,持續推進科技項目成果轉化,多款產品得到新能源汽車等重要領域用戶充分認可。理順體制機制,保障工作有序銜接。為保障創新研發體系平穩順暢運行,在保障通用技術機床研究院有效運行的基礎上,充分考慮通用技術集團機床板塊各制造實體的成果應用體驗,不斷完善各項管理機制,以運營機制頂層設計為抓手,著力解決研發、生產“兩張皮”的問題,系統性地理順了研發與生產的關系、平衡了“扛旗”和“吃飯”的資源配置,來實現從“各自為戰”到“協同作戰”的平穩過渡,實際運行取得積極成效。探索建立與“重點產品研發+核心技術攻關”矩陣運營模式相適應的考核機制,賦予項目負責人和部門負責人考核權與分配權,采取項目薪酬與崗位績效相結合的激勵方式。制修訂《科技創新項目管理辦法(試行)》《科研經費管理辦法》等制度,建立重大科研項目決策專項風險評估機制,強化立項決策前的風險評估,實現研發風險可控與決策合規的目標。


      抓管理,完善治理體系推動企業管理提升


      通用技術機床研究院始終堅持“兩個一以貫之”,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公司治理統一起來,推動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領導作用組織化、制度化、具體化。公司治理體系不斷完善。聚焦提高治理效能,推動黨建考核與經營業績考核有效聯動,促進企業改革發展與黨的建設同頻共振。修訂完善《“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實施辦法》《權責清單》《權責手冊》,規范各類事項審批流程和決策程序,防范決策風險。合理制定所屬各單位的績效考核(KPI),對全年工作績效進行全面評估,嚴格遵循市場經濟和企業發展規律,緊緊圍繞激發活力、提高效率,加快構建反應靈敏、運行高效、充滿活力的市場化經營機制,初步實現干部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持續推進對標一流管理提升行動。系統總結梳理標桿管理工作經驗,并在《企業觀察報》《通用時代》刊登,通過對標工作全面分析企業改革發展現狀,找準短板弱項,明晰目前所處位置,制定改善方案,提升精細化運營管控能力。“提高電火花機床電控柜的生產效率”和“提高M/800H工作母機加工精度”兩個項目團隊獲得通用技術集團“年度標桿管理最佳實踐”榮譽稱號,營造了對標一流、團結奮進、大干實干的良好氛圍。強化管理防范風險。結合研究院組織架構調整和現代企業管理要求,建立并完善采購、銷售、資金池管理、資產處置等制度。進一步優化管理流程,不斷健全完善規章制度管理體系。設立首席合規官,進一步健全風險防控與合規管理組織機制和制度體系,切實提高管理效能。


      抓人才,鍛造一支能擔當敢打拼的科技創新生力軍


      通用技術機床研究院聚焦發展需求傾力引才,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通過大力整合板塊企業科研人才,招聘引進外部高端人才,積極打造一支知識結構合理、技術門類齊全、覆蓋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研究的國家級科研人才隊伍。做好人才“引進文章”。圍繞重點科技創新平臺建設需求、國家及集團重大項目、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編制了2023-2025年高層次人才引進規劃,制定《機床研究院柔性引進人才管理辦法(試行)》,聘任3名院士為首席科學家;通過校園招聘、市場化招聘引進各類人才200余名。做實人才“培養文章”。建設高端數控機床博士后工作站,目前入站博士后3人,已參與5項科研任務申報及技術攻關。用好校企聯合培養,完成首批次18名2022級工程碩士入企實踐。2023、2024兩年共29名在職員工被錄取攻讀在職博士。著力推進“通才計劃”(機床方向)管培生培養,建立科技人才培養“通航體系”——領航、遠航、護航、啟航四類科技人才推薦申報工作。發揮職稱評審的指揮棒作用,做好人才培養、選拔、評價體系,以評促學、以評促用,為機床板塊和集團選拔出更多的優秀人才。做深人才“使用文章”。基于板塊產品規劃和機床全生命周期,形成了12個科研方向和19個產品方向的學科人才庫。經過素質指標提煉、CPI測評驗證,建立了科技人才素質模型。完善正向激勵機制,擬定《某項目科技人才特區實施方案》,對在特區中的科技人才的引進、培養、晉升、考核、激勵、待遇和福利等方面給予特殊政策支持,激勵超額貢獻。梳理重點領域、重點項目人才需求清單,形成“人才緊跟項目走、項目依靠人才興”的互融互促局面。


      轉自:國資委網站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