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中,人才是企業的核心驅動力。位于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的西北油田采油三廠,多年來始終堅持“為企業增效盡力,為員工成長盡責”理念,持續推進人才素養提升,探索人才培養融合路徑,蓄滿人才“活水”。近5年來,他們在國家級競賽中斬獲兩枚金牌、1枚銀牌、4枚銅牌,在集團公司各項比武中獲得1枚銀牌和兩枚銅牌,向兄弟單位、上級部門輸送各類人才68人,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導師引領,激發青年人才成長動能
今年4月,何逸菲、李天明、崔景凱等入職半年多的3名新員工,在采油三廠一季度采油工技能競賽中,從參賽的22人中脫穎而出,斬獲前三名,實現了從優秀學生到合格石油工人的轉變。
近3年,共有79名大學畢業生走出校園,來到戈壁大漠,將采油三廠作為職業生涯的第一站。為了幫助新員工盡快完成角色轉變,采油三廠為新入職員工配備思想導師和技能導師,利用“雙導師”模式,提升業務能力、提高政治素養,助力新員工成長。
2023年參加工作的劉清雅入職后,同集團公司特級技師、勞動模范劉勇簽訂了師帶徒協議。在劉勇的指導下,劉清雅參與完成了“提高三號聯合站外輸原油含水合格率”QC項目研究,并獲得了油田QC項目小組一等獎。
采油三廠大力支持青年員工參加業務講堂、比武競賽。青年員工在競賽中摘金奪銀、彰顯風采的同時,快速成長成才,成為崗位能手、業務骨干,成為該廠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2024年,共有12人在西北油田各類競賽中獲得獎牌,其中5人獲得個人第一名。參加工作只有兩年多的肖先恒、魏永恒,先后獲得全國采油工、采氣工競賽銅牌。
競聘輪崗,讓基層人才“動力滿滿”
去年10月,該廠在西北油田率先開展競爭性選聘,涵蓋各單位部門的7個崗位,共有36人報名參加,為改善干部隊伍結構拓寬了路徑。筆試、面試后,當場公布排名,競聘結果在全廠范圍進行公示,確保公平公正公開。
為了充分挖掘員工潛力,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該廠通過青年員工內部輪崗、業務骨干外派掛職、基層干部調整交流,激發干部員工干事創業的激情與活力。2024年度實現內部輪崗13人次,到兄弟單位及地方政府掛職交流5人次。“按照計劃,將在二季度啟動今年的崗位輪換工作,讓基層與機關實現交叉互動、雙向奔赴。”該廠人力資源室經理付虎子說。
這一系列舉措不僅豐富了青年員工的崗位經驗,也為基層干部梯隊培養奠定了堅實基礎。全年47人職稱得到晉升,46人職位得到晉升,6人提拔為基層干部,一批又一批經過多崗位鍛煉的基層人才,逐漸成長為企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目前該廠共有基層干部67人,其中80后46人,90后15人,通過能上能下、有為者有位的良性競爭機制,該廠逐步構建起梯隊型人才隊伍。
激勵創新,讓技術人才“競相綻放”
隨著油氣開發的推進,面對制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瓶頸,采油三廠不斷完善內部分配機制,持續推進揭榜掛帥制度,鼓勵技術人才主動請纓、攻關難題,激發創新熱情與主動性。
魏林杉是該廠開發研究所的技術骨干。在主斷裂深部調水治水項目攻關中,他帶領團隊改進建模方法,探索出解決底水抬升的新思路。截至目前,已累計實施深源堵水5次,階段增油0.6萬噸。工作以來,他累計參與揭榜掛帥項目5個,完成技術創新7項,實現增油8.6萬噸。去年10月份,他晉升為開發所副所長。
為厚植科研土壤,激勵技術人才迎難而上、勇攀高峰,該廠根據崗位人員在油藏開發、降本增效中取得的成效,每月下發差異化科研津貼,實現“干多干少不一樣,干好干壞不一樣”,2024年共激勵1308人次,實施科研津貼差異化分配59.63萬元,差異化獎勵月度績效33萬元。(連鑫龍 趙瑞學 唐睿)
轉自:中國石化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