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AI工具賦能,不僅提高了個人工作技能,也顯著提升了生產一線的管理和生產效率。”近日,在傳化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傳化集團”)旗下傳化化學的大江東基地,基地生產二部的副經理張抗在參加“AI大數據與數字化工具的運用”培訓后由衷感慨道。
這樣的培訓,在這家多元化、多品牌、全球化布局,擁有超過1.6萬名員工的實業集團,已經成為了新的常態。長期以來,傳化集團聚焦穩崗位提技能,扎實履行優秀民營企業的社會責任,做出了一篇以職工和企業“雙向奔赴”激活企業發展內生動力的穩崗就業“大文章”,匯聚起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
跳出舒適區,實現“要我變”到“我要變”
“沒有改變就沒有未來!”在如今的傳化集團,走出慣性舒適區,讓職工與企業共面發展難題、共謀改革良策,已經成為全員共識。
如何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讓職工適應當前的改革創新形勢?傳化集團從抓職業技能提升入手,打造出一支現代化的高素質職工隊伍。
傳化集團業務布局涉及傳化化學、傳化新安、傳化物流、傳化科技城、傳化農業等多個領域。近年來,該集團連續派出大批職工到標桿企業學習,觀摩學習現代企業治理模式,連續7年召開戰略研討會,研判形勢謀劃方向,鼓勵職工為企業變革與經營發展建言獻策,開展變革行動,每年召開“五一”大會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讓職工深刻認識到變革是為了更好發展,不再做被動的參與者和執行者,從“要我變”到“我要變”,讓職工與企業在求新求變中同向發力、同題共答。
當前,“黑燈工廠﹢AI助手”已成為制造業領域的標配。這種工作環境的革新性變化,對員工結構和隊伍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傳化集團每年投入超1億元用于職工技能培養,2024年該集團人均學習時長75小時,同比翻了一番。推動產業工人從“藍領”向工程師轉變,搭建“傳化技能學院”體系,每年培養技能人才超過3500人次,建立25個技能大師工作室,每兩年舉辦的技能大比武在2024年已覆蓋31個專業超1.5萬人次。推動職能類崗位人員向領域專家轉變,每年有超過100名中后臺人員到一線鍛煉,每年新招聘的300余名大學生首先到基層培養,讓職工在實戰中成長。
聚焦數智化,讓職工與企業發展同頻共振
長期以來,傳化集團在科技創新、數字化、全球化等戰略主戰場上,努力向世界一流企業攀登,從跟跑、并跑走向領跑。
“我們把職工作為主體,創造條件、提供支持,讓他們成為主力軍,在企業發展新征程上建功立業。”傳化集團相關負責人說,職工有干勁、有盼頭,企業也就有動力、有活力。
在科技創新的主戰場上,傳化集團堅持充分發揮專家、工程師、科學家核心作用,每年增加50%科研投入,與浙江大學共建創新研究院,與20余家頂尖科研院所建立戰略合作。在數字化轉型戰場上,讓職工全面參與到數字化、智能化時代中。
“我們還推動管理者從領導向導師的轉變,把師帶徒的優秀做法推廣至高層管理者,對青年職工和后備梯隊的'1對1帶教',把職工培養納入到管理者績效評價中。”該負責人說。
如今,全員創新和擁抱數智化轉型正在不斷結出碩果:傳化集團歷經7年技術攻關突破稀土橡膠“卡脖子”技術,實現進口替代;歷時10多年研發實現前紡油劑重大突破,打破國外長期壟斷;傳化大江東工廠通過智能化改造,勞動效率成倍提高,員工技術水平全面提升,產品的質量保障、交付及時率等關鍵指標都達到行業領先……
緊盯“關鍵小事”,讓職工沒有后顧之憂
傳化集團推動發展成功和職工共享,通過營銷提成分享、生產計件分享、技術創新分享、管理績效分享等,形成覆蓋所有崗位的分享機制,同時創新合伙人二元機制,讓職工在集團的平臺上自主創業、孵化產品,讓職工成為企業發展的“合伙人”。
投資百億元加快智能化工廠建設和科研基礎設施升級,打造舒適的辦公和生活環境;搭建緊急就醫綠色通道,解決外地職工子女就學問題;建立“傳愛計劃”為職工及家屬提供緊急救助保障;集團工會每年為職工開展免費體檢,為職工子女提供暑期托管服務;落實“一訪三問”全覆蓋,建設運營職工心聲平臺……傳化集團將職工關愛落在了職工急難愁盼的一件件“關鍵小事”上,真正讓大家無后顧之憂,全身心投入創新攻堅任務中。
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表示,傳化集團將堅定落實穩崗位提技能有關部署,堅持依靠員工發展企業,打造新時代的高技能、高素質人才隊伍,做好企業變革創新的大文章,向著新質生產力方向穩步邁進。(記者 張文禮)
轉自:中國質量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