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中國石油潤滑油公司“推動新質生產力的潤滑力量”中國石油開放日活動在蘭州舉行。來自中國石油內外部企業、政府、高校的50多名參觀人員及媒體記者走進中國潤滑科技的“創新心臟”--中國石油蘭州潤滑油研究開發中心,領略昆侖潤滑的最新科技成果、引領綠色轉型的堅定步伐與根植血脈的石油文化傳承。
一滴冷卻液如何給服務器降溫?關節潤滑劑怎樣讓機器人更靈活?新能源汽車背后有哪些隱形守護者?活動邀請多位來自科研一線的研究人員來到現場,通過主旨報告分享,生動講述了潤滑技術如何為新質生產力注入動能,與參觀者們共同開啟一場關于新質生產力的深度對話。
新質生產力是今年開放日的關鍵詞。從傳統的商用車電驅動橋潤滑油、低氣味車輛齒輪油等車用油品,到機器人減速器潤滑脂、盾構機主軸承潤滑脂等新型設備用油,活動現場兩側的展板吸引了許多企業代表的目光。“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優質賽道。我們將與中國石油在長期合作中共同打造新質生產力,把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做得更好。”東風汽車公司研發總院乘用車動力中心動力總成技術總工程師張社民說。
“蘭州研究開發中心擁有一支4年3次獲得國家級獎項的科研團隊,在齒輪油、內燃機油、環烷基油領域始終保持國內領先科技水平。”步入中國石油首批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之一--昆侖潤滑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活動講解員王玉玲將新中國第一滴潤滑油誕生、第一種添加劑研制成功、第一種潤滑脂問世等多個“第一”的高光時刻,與伏喜勝、馬書杰、湯仲平等不同時代、不同領域科研人員的奮斗歷程與主要貢獻緊密串聯起來,讓公眾深入了解中國潤滑工業的發展脈絡與科學家群體的奮斗歷程。活動中,潤滑油公司還發布了《企業文化手冊》,將科學家精神與自立、自主、自信的“三自”精神寫入企業文化、融入科研實踐中。
今年4月18日,昆侖潤滑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線上展館正式向公眾開放,全網觀看量突破12.8萬人次,互動點贊量達13萬次,集中展現了中國石油科研項目攻關、綠色低碳轉型、助力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成果,加深了客戶、合作伙伴及社會公眾對品牌的認識。(記者 尉趙陽 特約記者 瞿燕)
轉自:中國石油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