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um企業服務首席分析師DavidMolony表示,系統集成商、IT和軟件供應商和電信運營商都應將自身定位成數字服務提供商,從而才能夠面對相同的共享企業客戶,或是避開被企業自助服務提供商邊緣化的風險。技術供應鏈已經被嚴重縮短,云和數字化技術轉型正在挑戰供應商和企業采購者之間舊的合作關系,因為后者決定了他們商業成果所需的服務。
數字業務轉型遠不止企業文化的改變
三年前,設備廠商和服務提供商通常提到的ICT市場上的主要技術推動力是云、大數據和移動性。根據Ovum的調查,如今最常被提到的驅動力則是云、虛擬化和數字化。所有這些都是標簽,它們彼此之間當然也并非互相排斥的:虛擬化有助于云服務的交付,移動性是數字信道管理的一部分,而數字信道則產生了更多需要被進行分析和利用的數據。
它們是重要的,因為它們指明了決定投資決策的新重點。不過,雖然移動性和虛擬化是不可抗拒的,但是數字化業務轉型則在推動起來卻有點棘手。服務提供商和企業正一起經歷數字化變革,但卻是一種相互都不確定的方式在供需鏈上來進行自我溝通。
在近日倫敦的一場相關研討會上,與會代表表示,服務提供商和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路線圖并不清晰,這是一項復雜的工作。碎片化的、龐大的傳統系統造成了一個很大的障礙。但是,許多與會者認為,改變企業“文化”要比重新設計的任務來得更加繁重。
數字服務必須提供更多垂直領域相關的服務
現在衡量數字業務轉型的“成功”有了更多的指標。不少公司預期,相較過去ICT對商業目的的支持會更加明確。過去,IT經理們往往會耗費他們70%的時間用于運維,30%的時間用于向企業交付服務,現在他們通過增加使用云資源、對陰影IT更好的管理以及個性化的移動性,已經扭轉了這樣的時間分配比例。
但是在上述研討會上談到的大部分轉型故事,仍舊是關于在線業務(數字營銷)和數字媒體產業,以及運營商(NTTCom)、系統集成商(PwC)和技術廠商(MosaicIsland和賽門鐵克),而且用戶案例也主要集中于媒體行業垂直領域(索尼、微軟和Pearson)。
缺乏端到端的服務是服務提供商尚未能夠大展拳腳的原因之一。有跡象表明,原先分離的IT和電信服務提供商正摩拳擦掌,準備迎接一個更加統一的數字化業務流程。例如,來自Oracle這樣的IT廠商和Expereo這樣的網絡運營商的配置、價格和引證技術,可以在一個企業數字化平臺上簡化企業采購和運營成本管理。
不過,Ovum表示,只有在服務提供商打造出更多的垂直解決方案和媒體領域以外的數字化投資回報率業務案例后,才會有大型的數字化轉型發生。一些提供商很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并且已經取得了很好的進展,其他供應商則有些落后,大部分供應商在數字轉型服務方面都確立了統一戰略。一些供應商已經在汽車(互聯車輛)和醫療(電子醫療)方面打造出了單點解決方案,并且在研討會上很多企業還談到了保險和零售項目方面的解決方案。這些數字業務模型至少已經出現了。服務提供商們在行業標準和B2B服務管理方面還需要進行更多的合作,這將會是比較困難的一方面。
英國電信BT與Gallerie Commerciali Italia一起合作,提供了基于Wi-Fi的ICT基礎設施,可以支持針對購物中心業主的零售數據分析;澳洲電訊Telstra通過收購網絡設計和咨詢服務企業CBOTelecommunications新成立了具備專業知識的挖掘服務部門,這些都是需要更多地出現的垂直服務應用。同時,包括戴姆勒Moovel、通用電氣Predix和三星Tizen在內的一些跨國公司,都在針對自己基于供應鏈業務轉型的目的來計劃或打造他們自己的數字化平臺。服務提供商對此也需要參與進來,與其達成兼容和互操作。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