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組巨制文化長廊圖片精美、信息量很大,勾勒出一個老字號企業的近六十載的風雨歷程,圖版文字通俗易懂、格言省人勵志,尤其是那些散發出微黃的圖片,以地域文化和身邊的真實場景為藍本,客觀的反映了幾代干部員工奮勇拼搏,攻堅克難,建設現代化企業的艱辛歷程。也使置身于工作中的干部、員工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時刻受到企業文化的教育和啟迪。
做為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興建的156個大型項目之一的重點工程,1957年11月第一臺機組投產以來,經過先后六期建設,達到一百多萬千瓦的總裝機容量,59年來發電達1千多億千瓦時,供熱近13億吉焦。這組貫穿于廠區的文化墻,不僅是59年企業文化的縮影,更是西固熱電公司在大唐精神的引領下,利用熱電聯產的戰略優勢,蓄勢謀發的一種文化載體。在重新洗牌占位的過程中,透視文化墻背后,是怎樣的一種“軟實力”呢?近四百米的文化長廊,它是西固熱電公司一路走來,肩負著“扭虧為盈”的重擔,肩負著人們對未來生活空間、空氣質量是否可以良性發展的強烈訴求的索引,是熱電聯產企業不同時期的文化彰顯,更是利用“建設性對抗”這個突破口與傳統文化進行的一場“軟實力”的較量。做品牌要舍得投入,這種投入是企業文化的投入和員工思想的投入,因為西電品牌是有故事的,她推廣的不僅是“價值思維、效益導向”,更是現代化熱電聯產發電企業對社會、對人民的一份責任、一份“走出去”、“學回來”、“用得上”的鄭重承諾。
如今,受六十載西電文化熏陶的西固熱電職工人,正努力踐行著“包容天下、崛起金城”的新西電精神。在他們看來,文化長廊既包含西部開發的歷史文化風情,又包攬九曲黃河的萬象,這種開放與容納,傳承與崛起,正是新西電精神的現實投影。
西固熱電公司的職工形象地比喻,如果把文化、旅游、生態分別比作一個企業的“里子”、“面子”和“芯子”,那么,這組巨制文化長廊所包含的文化、景觀、生態還原,則讓西固熱電這個中華老字號企業的“里子”更厚,讓企業內外環境的“面子”更靚,讓和諧共生的的“芯子”更大。(通訊員 孫春 劉亞新)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