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業必須改變企業文化


    來源:中國經濟信息雜志   作者:理查德·蘭伯特    時間:2016-03-01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ReserveBankofNewYork行長威廉姆·杜德利不久前表示,在提升行業的文化與行為標準方面,金融服務業“遠未達到應有水平”——他說得沒錯。的確,部分銀行試圖完成一次全面徹底的改革。然而,其他銀行卻依然宣稱,問題只和幾匹害群之馬有關,而絕非系統性的問題。這些銀行正依靠與員工偶爾召開的全體會議,以及許多自上而下的指令改變自身的行為方式。這么做將無法實現必要的根本改革。


      還有更多的壞消息將會登上媒體頭條。外匯市場不良行為的方方面面還未全面展現。在批發銀行業務的某些領域,已經可以感覺到人們并未從危機中汲取任何教訓。6年前諸多銀行倒閉時被封殺的投機性市場活動正在卷土重來。


      這其中首要責任在于各個企業的領導層。如果他們不下定決心改變企業文化,形成能在監管缺位時引導企業行為的潛規則,那么什么都不會改變。不過,企業自身能做到的是有限的。正如伍爾夫爵士在一份關于BAE系統公司BAESystems的報告中所寫的:“在某個特定產業內,部分問題可能會達到無處不在或無時不在的地步……以至于只能通過全行業的集體行動來應對名譽掃地的風險。”


      這句話對今天的銀行業絕對適用。在這個行業里,人們不斷地從一家機構跳到另一家機構,同時帶去了他們的行為標準。那些經受不住公眾審查的品行,可能都非常容易被視為“業界標準”。


      正如沃倫·巴菲特WarrenBuffett曾說的:商業上最危險的一句話或許就是“其他人都這么做”。正因如此,美聯儲Fed的杜德利才呼吁美國金融機構“找出協同式解決方案,以提升行業文化,并重建公眾信任”。他有一條建議是,該行業應支持由獨立的第三方每年對各公司的企業文化開展調查,以促進對文化與行為準則的提升進程的檢測和問責。


      英國監管機構也持有類似看法。他們知道,銀行僅僅遵守規章制度是無法再次贏得人們的信任的:各公司必須踐行自己的價值判斷。他們也明白,至于說在市場中鼓勵企業更多強調誠信與道德,監管方面能做的只有這么多。在2005年到2008年之間的幾年里那幾年是眾多不良行為的孕育期,盡管英國舊的金融服務管理局FinancialServicesAuthority提出的指導意見增加了大約27%,但仍然沒能避免金融大地震的發生。


      出于這個原因,最近由“公平有效市場評審”FairandEffectiveMarketsReview機構發表的咨詢文件強調說,確保金融市場的所有參與者普遍致力于提高行為準則十分重要。


      2014年11月3日,科利特·鮑擔任了英國銀行業標準審查委員會BankingStandardsReviewCouncil的主席。該委員會的使命正是實現上述目標,從而為不斷改善英國所有金融機構的企業行為作出貢獻。


      要想在對過去危機的記憶淡去及新問題出現之前完成變革,留給銀行的時間并不多。英國必須發揮帶頭作用,改變倫敦作為營商地點的名聲。這個改革絕不允許失敗。杜德利曾警告說,如果各金融機構不采取措施,“出于對金融穩定性的擔憂,監管機構會要求你們的公司必須大幅縮減規模并精簡機構,從而確保它們能得到有效管理”。


      到那時,對于那樣的場景,你恐怕無法將其稱為“潛在威脅”了。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