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文化鑄就魯花發展“內核”軟實力成硬支撐


    來源:華西都市報   時間:2015-09-09





    當拿到《明道多德——球體核心論》這本4萬字的小冊子時,筆者驚嘆于一家在縣級市萊陽土生土長的企業竟會有如此完整的企業文化體系。在參觀過魯花工廠后才明白,企業文化在這里不是一句口號,更不是表面文章,而是深入每一位員工骨髓的“基因”,成為整個集團蒸蒸日上的“內核”驅動力。正因為有它,魯花才能從35年前當地的一個小物資站成長為今天的中國花生油領先品牌,才能始終保持科技創新的活力,憑借“5S壓榨”工藝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

    兩大支柱:花生油獨創5S壓榨 醬油聽音樂發酵

    參觀魯花的現代化流水線,感觸最深的還是其獨創的“5S壓榨”工藝。據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市場上大部分食用油是用浸出法生產,也就是化學精煉法,這種油的香味不濃還可能殘留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所以,魯花堅持壓榨法生產。但傳統的壓榨法存在很多的弊端,特別是磷脂與黃曲霉素的去除問題,是擺在魯花人面前的一個個世界級難題。

    經過長達6年的科技攻關,1992年,魯花獨創的5S純物理壓榨工藝研制成功。這是一次技術性革命,實現了花生油從傳統的土榨法向規模化、現代化生產工藝的創新與變革。2003年食用油國家標準審定會專家,參照魯花花生油加工工藝,對花生油國家標準進行了重新修訂。

    2003年6月,山東省科技廳組織全國油脂行業的權威專家,對魯花獨創的5S壓榨工藝進行國家科技成果鑒定,結論為該工藝有明顯的五大創新:一、純物理壓榨技術代替化學浸出,避免了高溫精煉和化學溶劑對油品的污染;二、“生香、留香”技術,完全激發和保留了花生中的香味物質;三、“無水化脫磷”技術,去除有害物質,完全保留油品中的活性營養;四、恒溫儲存、天然VE保鮮技術,確保食用油中的天然營養成分不變質;五、徹底去除油品中黃曲霉素技術。這是魯花的核心技術,在做到徹底去除黃曲霉素的同時,完整保留了植物油的營養、風味等品質特征。這一核心技術先后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和“中國糧油學會科學技術獎”。專家組評審認為,魯花獨創的“5S純物理壓榨工藝”科技含量高,是世界領先的食用油制造工藝,填補了國內外空白,引領了我國食用油工藝發展的方向。2013年,魯花憑借這一工藝技術,榮獲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在中國食用油生產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2年,魯花又將這一技術應用到了醬油的生產上,開啟了魯花的二次創業。早在2002年,魯花董事長孫孟全到日本參觀,就發現日本人非常鐘愛醬油,而且醬油質量要遠高于國內。回國后,他就組織相關技術人員,在原國營植物油廠的廠址上,組織籌建了醬油研發中心。

    做醬油最關鍵的是菌種,菌種的優劣直接決定醬油的口味與品質。對于這組菌種的研發與培育,魯花人一干就是10年。10年來,對于每一款菌種釀制的醬油,孫孟全都親自品嘗,提出改進意見。歷經上千次的篩選、培育,終于在2012年,魯花的自然鮮醬香菌種研發成功。在整個釀造過程中,針對國內醬油水淋法釀造技術及加工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魯花又將純物理壓榨技術成功植入醬油生產,首創了醬油的音樂發酵技術,純物理壓榨取油技術及凈釀技術。2012年11月,魯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成投產,自然鮮醬香醬油問世。這款天然凈釀的自然鮮醬香醬油,氨基酸態氮含量高達1.2以上、營養價值高,口味自然鮮美。產品一經上市,就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和追捧。業內專家經過盲評后認為:魯花自然鮮醬香醬油的口味和滋味等指標均超過了世界醬油的領先水平。

    文化支撐:提出球體核心論 明道多德 利人為公

    “魯花非常重視道德二字,這是我們的信仰,一個沒有道德的企業是不能長久的,有道德指引方向,魯花才能長盛不衰。”在魯花集團董事長孫孟全看來,魯花有今天的成就,科技是支撐力之一,文化更是企業長久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

    關于魯花的企業文化,孫孟全將其概括為“球體核心論”。他說,《球體核心論》開篇的三幅圖有多種解釋。可以說,第一幅圖代表知識,第二幅圖代表智慧,第三幅圖代表知道。“我們要從知識轉化成智慧,從智慧轉化成知道。”孫孟全說,知道天的道理,知道地的道理,按照天地的道理知道人的道理,就能更多更好地依道的規律而行,這也就是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中“明道多德”的具體詮釋。

    這三幅圖還有另外一層意義。第一幅圖表示人要胸懷大志,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崇高的奮斗目標。當你有了遠大的志向,就會拋棄自我,就會為這個遠大的目標努力。第二幅圖正三角代表自己,倒三角代表他人,也就是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他人。不管做人還是做事,都要用一分為二,二合為一的辯證思考問題。第三個圖就是社會資源的整合。

    這三幅圖對魯花的團隊打造也有指導意義。孫孟全認為,第一幅圖代表“我”,這個“我”是小孩的思維。如果員工一輩子就做個“我”,那他這一輩子就是個小孩。第二幅圖代表“我們”。兩個以上才能稱為“我們”,就像現在魯花的辦事處,五六個人就是“我們”。當變成一個大的團隊的時候,幾十個人,幾百個人,上千個人,就要稱為大家。魯花追求的是大家、是一個大團隊;追求的是從一個低級趣味的人,變成一個利人為公、相互協作、品德高尚的人。

    由董事長孫孟全的“球體核心論”,魯花演化出來一套完整的企業文化體系。以“明道多德 利人為公 先愛天下 以德取得”為核心價值觀;以“產業報國 惠利民生”為企業宗旨;以“愛心是魯花的向心凝聚力 創新是魯花的發展提升力”為行動綱領;以“艱苦奮斗 永創一流”為企業精神;以“貪腐行為零容忍安全事故零容忍 質量投訴零容忍不正之風零容忍”為行為準則。讓人驚奇的是,在魯花,這些都是每名員工爛熟于心、溶于血液東西,并指導著他們的工作實踐。

    基因起源:“為人民服務”樸素思想成就誠信魯花

    說起“球體核心論”的思想來源,孫孟全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他剛開始干物資站站長那年,當地農民的地瓜干大豐收,家家戶戶都有幾千斤,多的甚至上萬斤,但就是沒有銷路。農民找到孫孟全說,只要能幫他們把地瓜干賣出去,就是辦了件大好事。孫孟全把老鄉的話放在了心上,他和幾名同事用了3個月時間,收地瓜干、跑市場,終于把農民的地瓜干都賣出去了,還給物資站賺了3萬塊錢。

    這件事讓孫孟全得到了一個啟示:只有時時處處想著農民、想著別人才能成功。于是在花生油廠剛起步時,他就讓人把“為人民服務”幾個大字貼在墻上,并提出“絕不讓消費者食用一滴不利于健康的油”的承諾。從那時起,魯花就與全國絕大多數食用油小作坊區分開來,向著一家負責任的大企業邁進。

    無論做花生油,還是做醬油,魯花都本著對消費者負責的態度。為了讓消費者吃的放心,魯花建立了產品質量溯源體系。在每個批次油品的包裝箱和瓶體上,都印有產品信息代碼,并且,每個批次的產品都要留樣,保存兩年。如果消費者買到的油出現問題,通過溯源信息,就可以知道,買到的是否是假冒產品,或者和樣品進行比對,對產品的質量進行進一步確定。

    飲水思源,發展起來的魯花并沒有忘本。2004年秋天,花生獲得了大豐收,農民每天排著綿延十幾里的長隊,到魯花銷售花生米。面對這么好形勢,魯花集團沒有“在商言商”,沒有壓低價格。孫孟全說,農民依靠魯花致富,魯花依靠農民發展壯大,“愛農民就是愛我們自己”。

    2009年6月27日,有關部委領導來山東考察,并召開相關企業家座談會。在這次會議上,孫孟全大膽地提出了“一增一減”的建議。一增是指在不增加耕地面積的前提下,通過培育推廣高產量、高出油率、高油酸的花生良種,讓老百姓每畝花生再增產一百公斤,增產后促進農民再增收;一減是指依靠科技創新利用魯花獨創的5S壓榨工藝、生香留香技術,全面保留花生的天然濃香,減少食用油的食用量,倡導居民“少吃油、吃香的油”,以此減少我國居民食用油的總消費量。同時,孫孟全還鄭重地提出,請國家對種植花生的農民給予適當補貼,希望國家能夠重視花生良種的培育等建議。

    2010年“實施花生良種補貼試點”“大力發展油料生產,加快優質花生生產基地縣建設”等強農惠農政策公布。

    發揚光大:每天早上半小時 萬名員工學傳統文化

    魯花的文化學習滲透在員工的日常生活中。自2002年以來,魯花就形成了晨讀制度,每天早晨上班前半個小時,分布在全國各地的萬名員工都在不同的地點進行集中學習。學習內容除了公司自編的《明道多德》等文化讀本外,還采用各種形式學習《易經的奧秘》《道德經》《論語》《弟子規》《了凡四訓》等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經典。魯花還經常邀請一些專家學者前來講授道德文化、營銷管理、為人處事等方面的課程,前不久,魯花就邀請曾仕強教授到企業講座,并聘請曾仕強為魯花集團道統文化總顧問。

    員工的整體素質提高了,魯花就擁有了凝聚力、向心力超強的團隊。在魯花的企業文化中,特別強調“魯花是大家的魯花,是參與者的魯花”,每個員工在魯花都能體現自己的價值,感到自己是企業的主人。魯花設了合理化建議獎,這個獎項實行車間、廠部和公司“三級提報”,每個層次的合理化建議都會得到從50元到1200元不等的獎勵。目前每年魯花能收到合理化建議六七百件,為公司帶來直接經濟效益700多萬元。

    “多換思想少換人,不換思想再換人。”在用人方面,孫孟全和魯花的高層領導有其獨特的方法。他們不主張企業干部員工頻繁撤換,如果干部員工犯了錯,首先要看他是為公還是為私。如果為公,只要沒有犯原則性錯誤,以批評教育為主,不輕易辭退或是降職處理。如果為私,也先批評教育,如果屢教不改,才考慮換人。

    “反者道之動”是老子《道德經》里的經典思想,也是大自然的規律,其精華已被魯花的管理層深刻理解并運用自如。孫孟全經常告誡自己的員工,“想要利己,就必須利人;想要為私,就必須為公。如果只想到利己,沒想到利人;只想到為私,沒想到為公;只想到利,沒想到義,那你的目的就達不到。只有堅持利緣義取、財自道生,利人為公、以德取得,幫助別人實現了目標,自己的目標才會實現。所以,我們凡事只有站在國家、消費者、農民、合作伙伴的利益點上去考慮問題,做人做事,我們的事業才能成功。”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