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投入減少是主因,載體理念須跟進
“當前,化工行業企業文化的確有降溫的傾向,這既有大氣候的影響,也與行業面臨的困難不無關系。”中國化工企業文化建設協會駐會副會長溫洪日前接受中國化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企業文化由“熱”及“冷”,從長遠看是好事,這有利于文化積累,有利于企業文化的持續健康發展。
記者通過采訪和觀察發現,時下,我國企業文化建設的確有所降溫,化工行業也不例外。那么,企業文化建設緣何由熱變冷?今后應該如何建設?近日,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降溫”現象普遍
“我們公司現在沒有專門的機構和人員來管企業文化,只有黨委工作部一名干事兼職抓一抓。”湖北一家化工企業黨群部部長潘明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現在企業文化建設的熱度已不同于以往,和前些年相比明顯降溫。
潘明說,前些年,該公司設有專門的企業文化部,共有8名人員專職抓企業文化建設,領導大會小會上講的都是如何建設企業文化。但這些年來,隨著企業文化建設熱潮的退去,領導講得少了,專職人員逐步減少,機構后來也撤了。
“現在社會上這方面的活動也少了。”潘明告訴記者,前些年包括行業協會、社會組織、地方政府等開展的各種有關企業文化建設的會議、培訓、講座很多,隔三差五都能接到這類通知,但現在已經很少有這類活動了。
記者采訪多家化企發現,雖然一部分企業在文化建設方面仍然有機構、有人員、有經費,但多數企業所處的境況和湖北那家化企類似,還有個別企業甚至連兼職分管企業文化的人員也沒有。
“原來請我們做文化建設方案的化企很多,但這幾年一年比一年少。”北京順達文化創意發展有限公司經理趙曉宇說,現在他們的“文化生意”很冷清,公司已基本不做有關企業文化建設的創意了。他說,2005~2012年間,順達文化為不少化企做過企業文化方案,包括文化理念的提煉、文化方案的制定、文化活動的策劃等。但2012年以后,找上門的企業就越來越少了,去年以來連一家化企都沒有。
北京某大學一位專門從事企業文化研究的教授告訴記者,他原來每年受邀到石化企業舉辦企業文化講座多達100多場,現在這類講座一年不到10次。
溫洪介紹說,現在企業文化降溫是普遍現象,不僅化工行業是這樣,其他行業也是一樣。
原因多種多樣
“過去我們公司搞的企業文化建設形式大于內容,口號多、理念多、活動多,但效果不盡如人意。”潘明說,現在企業文化降溫了,企業也該冷靜思考一下,企業文化到底應該怎么搞。
北京石油干部管理學院教授李慧波認為,企業文化的“熱”是違反客觀規律的,要把一種需要長時間積累、被普遍認同的意識形態在短期內做出來,是急功近利,也是做不好的。
李慧波表示,很多企業強行泊來或生造一個所謂的文化,很難深入人心,無法獲得企業員工的普遍認同,也不會真正達到用文化凝聚人心、用文化打造團隊、用團隊經營企業的目的,這種文化的投資也是無回報的。
在一家化工企業論壇上,一名網友認為,企業文化不能只體現少數人的價值觀,員工認同更重要。
一位行業企業文化專家告訴記者,一些企業搞企業文化確實存在“兩張皮”現象,企業搞的文化理念員工不買賬,難以形成一種普遍認同的價值觀,最終只能淪為文化口號。
這位專家還表示,一些企業的管理政策與企業文化不一致,使組織中的成員對企業文化產生懷疑和不信任,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這里的管理政策包括管理制度、管理措施和各種戰略發展規劃等等。有些企業一方面忽視企業文化與管理政策相結合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缺乏把管理政策和企業文化相結合的意識。
溫洪認為,化企文化建設出現“降溫”現象,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近年來國內經濟增速趨緩,受行業產能過剩影響,企業領導把主要精力轉移到抓結構調整上了;二是近年來化企普遍進行了多輪機構調整和改革,對一些職能管理部門進行了精簡合并,管理人員減少了,專職從事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力量弱了;三是受建設經濟效益下滑影響,企業在文化方面的投入有所減少。
需要與時俱進
“面對快速變化的經濟環境和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求變成為眾多化企尋求持續發展的永恒主題。企業文化建設也是如此,不可能一成不變,但企業文化的一些最本質、靈魂性的東西是不能隨便更改的。”溫洪認為,企業文化與時俱進,變的應是企業文化的載體、文化理念、文化制度以及文化執行方式等。
“企業文化建設必須首先以員工的普遍認同為標準,不能過于強調企業文化是老板文化。”潘明說,企業文化必須圍繞提高員工的凝聚力,增強企業的團隊精神,不能再搞形式主義的東西。
李慧波認為,一種文化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過長期摸索和積累而成的。企業文化的作用,說到底是塑造團隊合作精神,這既需要卓越的團隊領導,也需要理順團隊中的各種關系,同時還需要解決團隊中存在的問題,其目的就是要建立有利于團隊合作發展的組織環境和文化氛圍。
溫洪說,在文化創新過程中一定要科學分析,區別對待。比如,郭仕納擔任IBM公司董事長期間,對IBM文化進行創新時,繼承了IBM創始人湯姆?沃森形成的核心價值觀――尊重客戶,但是卻廢除了員工上班穿深色西裝、白襯衣、素色領帶的要求,因為在創始人湯姆?沃森那個年代,穿深色西裝、白襯衣、素色領帶是對客戶尊重的有效表現形式,但是在郭仕納擔任IBM公司董事長的20世紀90年代,這種形式已經過時了,不符合外部環境了。這樣的例子在化企也不少見。
“資源是會枯竭的,唯有文化才會生生不息。”溫洪借用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對企業文化的一句精辟闡述,希望化企能把好的文化永遠傳承下去,為化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增添不竭的動力源泉。
來源: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