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文化建設凝聚羅格朗人心


    作者:鄭瀚    時間:2015-06-02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走進羅格朗集團有限公司,首先看到的便是大門石碑上的這首《插秧歌》。

      “插秧時的退和進告訴我們,在企業經營發展中,要腳踏實地、謙虛低調,時常回首過去、審視自己,做精做專自己擅長的領域,這樣企業才能根基穩固,走得更遠。”該集團董事長張相永說,羅格朗集團的核心文化追求在于倡導中國傳統文化培育人的高尚情操,同時學習國外現代企業科學的管理制度,發揮“中西合璧”的獨有特色。

      特色的文化,讓企業走得長遠。今年1-4月,集團產值同比增長了15%;5月28日,集團旗下主營國內技術領先的電焊機業務的上海圣焱電源科技有限公司Q版掛牌成功。

      骨干一干就是十幾二十年

      羅格朗集團有個現象,很多中高層干部在這家企業一干就是十幾二十年。

      負責技術研發工作的集團副總裁周建勇就是代表之一。“1995年,我進入公司當技術員,那時只有大專學歷。”周建勇說,隨著企業從小作坊發展為集團公司,他也在企業的資助培養下一路攻讀到MBA,現統籌管理整個集團的技術研發。

      不負所托,羅格朗如今取得的60多項專利大部分與周建勇有關。

      “傳統文化重情、重義。我們愿意投入人力財力培養老員工,給他們更多的發展平臺和晉升機會,他們自然愛企如家,這樣也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盟。”張相永投入巨資邀請外部知名講師授課、送員工外出進修深造等方式,給員工持續不斷地、全方位地開展各類不同的培訓。特別是在去年6月6日于企業內部創辦了“商學院”,張相永親任院長,每2個月組織中高層管理者進行一次為期2天的學習。

      羅格朗為員工量身定制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多重職業發展通道,提供富有競爭力的薪酬福利待遇,在員工中產生了良好的激勵作用,而員工也為企業發展付出了回報。

      每年員工流失率不到5%

      “我們都說張董是一個‘寬厚、仁愛、親和、快樂’的老板,給我們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平臺。”進入羅格朗十多年的郭柏紅如今成了公司唯一的女車間主任,管理著最大的一個車間。她先后當過一線工人、車間班組長、品質管理員。

      郭柏紅說,羅格朗不僅給他們發展機會和平臺,也盡量充實他們工作外的學習生活。

      建設籃球場、網球場、園工活動中心(內設網吧、健身房、圖書室、閱覽室、多媒體室、乒乓球室、臺球室等),建設能容納200多人的多功能廳,在生產用地如此緊張的情況下,羅格朗專門規劃用地,給員工配備了各類生活設施,同時,每年開展豐富多彩的娛樂、文體、拓展、旅游、關愛、公益、黨工團等活動。

      羅格朗多年前還成立了“3+2”工會基金,聚集微小的力量,每季度為公司困難員工提供幫扶資金,給員工提供一份安心與保障。去年,一名保安的兒子身患白血病,張相永率先捐獻,帶動全體員工踴躍捐款10多萬元。

      張相永帶頭造就的企業文化,深深地融進了員工的價值觀中,許多員工愿意長留企業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在當前企業普遍招工難、用人難的經濟背景下,羅格朗每年員工的流失率不到5%,穩定的人員結構有效保障了它的可持續發展。

      市經信局局長王守根:羅格朗掌門人張相永非常注重學習,對中國傳統文化很執著,著有這方面的書,所以在他的企業里有這股濃濃的文化味。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他們將傳統文化滲入企業生產、管理和運營的各個方面,形成了獨特的羅格朗文化:企業是人,企業靠人,企業為人。他們深知企業沒有文化不可能基業長青,企業能傳承的只有文化!

    來源:樂清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