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全國企業文化示范基地現場會召開


    時間:2014-07-10





     弘揚“四種精神” 筑牢發展根基--吉林石化榮獲“全國企業文化示范基地”稱號

      7月5日,中國企業聯合會在吉林市召開“2014全國企業文化示范基地吉林石化現場會”,授予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以下簡稱“吉化”“全國企業文化示范基地”稱號。國務院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原主席倪小庭,中國企業聯合會駐會副會長尹援平、常務副理事長于吉、國務院國資委行業協會聯系辦公室副主任張濤、北京大學原副校長張國有、吉林省企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姜國鈞、吉林省省委宣傳部巡視員楊靜波、吉林市企業聯合會會長鄭文斌、吉化總經理、黨委書記孫樹禎等領導出席會議,并共同為吉化全國企業文化示范基地揭牌。來自全國企業界、學術界、媒體界和部分省市企業聯合會、行業協會的代表約300人參加了會議。

      吉化是國家“一五”期間興建的以“三大化”為標志的第一個大型化學工業基地,被譽為新中國化學工業的搖籃和化工戰線上的一面旗幟。從1954年開工建設到現在,吉化已走過60年風雨歷程,新中國第一桶染料、第一袋化肥、第一爐電石就誕生在這里。目前,吉化已成為擁有原油加工能力1000萬噸、乙烯生產能力85萬噸、燃料乙醇生產能力60萬噸,主體裝置67套,生產主要煉化產品115種,總資產317億元,核心業務突出、主導產品集約、發展能力充足的煉化一體化石油化工生產基地。

      風雨滄桑一甲子,產業報國六十載。60年間,一代代吉化人自強不息、艱苦奮斗、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在發展中找準定位,在管理中不斷創新,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為我國化學工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長期以來,吉化始終把企業文化建設作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在長期的企業管理實踐中,塑造了吉化“四種精神”“麻袋毛精神”、“矛盾樂精神”、“背山精神”、“登天精神”,形成了“嚴細實快”的吉化作風,創造了享譽業內的“吉化經驗”,構建了以中國石油文化為根,以吉化優良傳統和作風為干,以基層文化建設為枝,以全員素質提高為葉的企業文化體系,使優秀的企業文化在引導企業成功推進戰略轉型、增強內部凝聚力、營造和諧的發展環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尹援平在開幕致辭中充分肯定了吉化的發展成就和企業文化建設成果。她指出,吉化之所以歷經風雨砥礪而不斷發展壯大,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吉化長期堅持用文化建設帶動企業打基礎、練內功、提素質,塑造了吉化獨特的精神氣質和文化魅力,并使之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她認為,吉化的企業文化建設具有三個顯著的特點,一是注重繼承創新,打造了以四種精神、嚴細實快為核心的價值體系,充分發揮了核心價值觀的導向作用;二是立足基層建設,創造了人人參與、人人實踐的企業文化建設生動局面,推動先進的企業文化真正來自基層、扎根基層、應用基層;三是加強組織指導,建立了閉環推進、長效滾動的企業文化建設保障機制,增強了企業文化建設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確保企業文化建設取得實效。

      尹援平強調,石化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提升空間,但面臨的形勢也很嚴峻,還存在產能過剩、競爭加劇、市場化體系不健全、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我國石化企業要堅定信心,振奮精神,及時調整發展戰略和策略,加快結構調整和挖潛改造步伐,促進企業提質增效升級。尤其要注重通過文化建設引領企業解放思想,轉變發展觀念,強化基礎管理,提高員工道德素養和文化素質,有效激發廣大員工投身改革發展的創新氛圍,為企業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發揮強勁的支撐和推動作用。她希望廣大企業向吉化學習,緊緊抓住和用好我國經濟轉型發展的新一輪歷史性機遇,本著開放包容、融合創新的態度,建立符合時代要求和自身發展規律的先進文化,使其真正為企業順利推進各項改革保駕護航,實現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倪小庭在致辭中指出,吉化60年來的持續發展得益于黨委政府的關懷支持,得益于全體吉化人的開拓拼搏,也得益于文化的滋養。正是文化的力量為吉化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使吉化人越是在面臨困難和挑戰、發展任務艱巨的關鍵時刻,越能迎難而上、勇于擔當、團結奮斗、求實創新,從而使企業在各個發展階段都始終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他強調指出,今年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國經濟加快結構調整、實現健康平穩發展的關鍵時期。企業要積極順應變革調整的大趨勢,向深化改革要活力,向技術創新要動力,向提升管理要潛力,努力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水平和競爭能力,更好地應對未來更高水平、更加激烈的國內和國際競爭。他認為,新形勢下企業要比以往更加重視發揮先進企業文化的強大力量,通過不斷深化企業文化建設,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科學的發展思維、先進的價值觀念,為企業實現更高水平、更可持續的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張濤在致辭中說,吉化人以從我做起、人人有責對待事業需要的深刻態度和思想認知,形成了從本職出發,為共和國石化事業體現作為、貢獻價值、奉獻人生“最值得、最有用、最光榮”的核心價值觀。吉化“四種精神”鑄就了吉化傳統企業文化精髓和底蘊,彰顯了鐵人精神、大慶精神、延安精神、航天精神一脈相承的時代風采,為吉化從艱苦創業時期到發展成為行業龍頭骨干,再到新形勢下的轉型升級和克服環境危機,保增長、跨難關實現新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精神支撐、思想引領和力量保障。他認為,雖然吉化發展的外部環境和歷史任務幾經轉變,但吉化人追求事業的核心價值觀沒有變,優良傳統和作風沒有變,求實創新、團結凝聚、艱苦奮斗、追求卓越的傳統文化基因始終得到保持并注入到不同歷史時期的企業發展當中。吉化的企業文化“有根”、“有枝”活力相承,時代精神與傳統底蘊有機融合、枝繁葉茂,其誠信文化、質量文化、創新文化、管理文化、效益文化、環境文化、安全文化等,已成為彰顯企業核心價值觀的系列品牌,將在新時期的企業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張國有教授從歷史的角度回顧了吉化企業文化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剖析了“吉化精神”和“吉化作風”的成因、內涵和作用。他指出,“為國分憂”的責任,孕育造就了吉化的“四種精神”和“四種作風”,形成了吉化人做事的指導思想,成為吉化公司投入產出流程管理的基本理念。吉化對這種核心價值理念和行為規范60年的堅持,就是真實的具體的吉化企業文化建設過程,是企業文化的效用和延續的過程。60年來,吉化經歷了大大小小無數次的風雨,技術的變革、人員的更迭、經濟的變化無不使企業面臨發展的挑戰,而能夠讓吉化始終持續平穩發展的正是“幾十年來,一直如此”的對企業精神與作風的堅守。文化,看似有點虛,實則有大用。多年來,吉化就是在用文化維系一支隊伍,養育一支隊伍,經風雨,渡難關,引領企業不斷取得新的成就。他希望“吉化文化”要面向21世紀的年青人,堅持下去,生生不息,代代相傳,不斷發揚光大。

      楊靜波在致辭中說,作為吉林省三大產業支柱之一——石化行業的領軍者,吉化不僅為全省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也為全省各行業的管理進步提供了寶貴經驗。吉化積累了豐富的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經驗,為全省企業文化建設起到了很好的借鑒和促進作用,作為吉林省內第一個獲得“全國企業文化示范基地”殊榮的企業,這是吉化的驕傲,也是吉林省的驕傲。

      中國石油思想政治工作部企業文化處處長沈中在致辭中肯定了吉化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取得的成績,他說,60年的發展歷程中,吉化干部員工始終牢記責任與使命,堅守奉獻,為國家出產品、出技術、出人才、出經驗,大力發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創造傳承了聞名全國的吉化經驗和吉化作風。在新的歷史時期,吉化更加重視豐富發展企業文化,下大力氣弘揚優良傳統,把文化優勢不斷轉化為發展優勢、競爭優勢,不僅為吉化的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也為中國石油企業文化建設作出了貢獻,走在了中國石油企業文化建設的前列。

      孫樹禎從從三個方面介紹了吉化企業文化建設的主要情況,一是堅持繼承創新,著力培育特色企業文化體系;二是堅持融入管理,不斷發揮企業文化的引領作用;三是堅持文化強企,持續提升企業文化建設水平。他說,企業文化建設有效提升了吉化核心競爭力,促進了企業管理水平提升,確保了企業和諧發展,為吉化改革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柱和思想保障。來自吉化四個基層單位的代表分別以“麻袋毛精神”代代傳”、“矛盾樂精神”育鐵軍、“背山精神”譜新篇、“登天精神”結碩果為題發言,詮釋了吉化“四種精神”的文化內涵和在引領企業發展中的作用。

      北京交通大學企業文化研究所所長黎群教授對吉化企業文化建設進行了點評。他指出,吉化在長期發展中逐步重視并著手實施企業價值觀管理,其實踐探索具有很好的啟示意義。吉化的“四種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旨相吻合,通過多層次員工的共同參與,開展“四種精神”新時期代表人物的評選和宣傳工作,使核心價值觀人格化,極大地激發了廣大吉化人立足本職、獻身吉化的工作熱情。他認為,吉化有效地實施了母子文化管理,成功運用基層文化建設評價推進文化建設,形成了百花齊放的基層文化建設格局。在“嚴細實快”作風的引領和影響下,吉化形成了富有特色又普遍適用的吉化基礎管理經驗,即堅持不懈筑牢車間班組根基,堅持不懈磨礪現場管理功夫,堅持不懈提升員工行為素養。吉化的基礎管理與基層文化建設相互作用與強化,從而逐步積淀形成了富有吉化特色的精細管理文化。

      近年來,中國企業聯合會在不斷拓展服務領域、加大服務力度的過程中,積極致力于推進我國企業文化建設。其中,創建全國企業文化示范基地就是一項重要的服務工作。自2005年至今,中國企業聯合會共創建全國企業文化示范基地35家,通過樹立企業文化建設典范,發揮示范效應,搭建交流平臺,引導廣大企業學習借鑒先進企業的成功經驗,有力地推動了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工作。

    來源:新浪財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