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型”創建卓有成效 茅臺文化獨樹一幟


    時間:2014-05-15





    在近期召開的貴州省政研會2014年理事會上,中國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被命名為“第二批貴州省‘五型企業’暨企業文化建設示范單位”。自2011年“五型企業”創建活動開展以來,貴州茅臺集團一直努力開展創建工作,腳踏企業文化的巨大基石,奏響文化奮進的樂章,其企業文化不僅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同,也成為中國大企業文化建設的排頭兵。茅臺文化更是成為茅臺發展的持久驅動力與生命力。

    眾所周知,企業文化是企業的價值觀、總體目標、道德規范、禮儀典范和物質實體的綜合體現。企業文化與企業同步產生和壯大,不同的企業文化能產生迥異的企業品牌,造就不同企業的命運。而所謂“五型企業”,即具備了以學習型、責任型、文化型、和諧型、幸福型為主要特征的企業。2011年,為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的國有企業宣傳思想政治工作,貴州省國資委在全國率先提出了開展“五型企業”的創建活動。

    談及“五型企業”的創建工作,茅臺近三年來在已有的企業文化基石上不懈努力、不斷創新和進步。在學習型企業文化的指導下,公司堅持以“立足茅臺、奉獻社會,成就自我、完美人生”的員工價值觀凝聚員工、感召員工,并致力于知識庫的建設,通過“多元化采集、制度化管理、渠道化分享”,讓所有員工都能獲得教育,分享知識和信息,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徑地培養人才。除了內部學習,茅臺參與博鰲亞洲論壇等活動,通過不斷創新,不斷吸收全球最新資訊,不斷轉變觀念來保持自己的學習能力,促進品質和市場營銷的提升。

    在責任型、文化型、和諧型、和幸福型企業文化的指導下,茅臺集團通過不斷開展公益事業、不斷弘揚國酒文化、不斷探索員工的真實需求來發展公益茅臺、人文茅臺等。國酒茅臺作為一個大品牌,毫不猶豫地擔當起更多的社會責任。自2009年,茅臺集團發布了她歷史上第一份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總結對國家、社會、員工、環境等各個利益相關方的責任和回饋,一直延續至今。2011年,國酒茅臺與貴州青基會合作,出資1900萬元,為山區孩子建100所“希望食堂”。2012年和2013年兩年,茅臺共捐資2億元,幫助4萬名寒門學子圓了大學夢。近5年來,茅臺還投入7億多元用于環境保護;并以遠高于市場平均價格的優惠條件收購本地有機原料,使近12萬戶農戶成為直接受益者,戶均收入6400元。

    自1999年,率先在全國白酒行業提出“文化酒”理論以來,茅臺集團以傳播企業文化為核心及品牌文化價值的經營戰略得到長足發展,企業文化的力量深深溶鑄在國酒茅臺的生命力、創造力、凝聚力之中。如今,茅臺將國酒文化細分提煉為更加精準、更加豐富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質量文化、健康文化、誠信文化、融合文化、營銷文化、生態文化、創新文化、責任文化等;更建設了極其豐富多樣的文化載體,成立了眾多文化平臺,如《茅臺酒報》、《世界之醉》、國酒電視臺、公司網站、微博等傳播媒體;出版了《醉美茅臺》、《紅色茅臺》等書籍;成立了香港茅臺之友協會和北京國酒茅臺文化研究會等文化平臺;通過與國家漢辦、孔子學院進行戰略合作,把“國酒文化”推廣至全世界。今年,《茅臺酒百年圖志1915-2015》的編撰啟動,它將成為茅臺宣揚企業文化的又一陣地。

    正如茅臺集團董事長袁仁國曾說,隨著全球化、現代化進程的深入,人類對文化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認識越來越深入。企業文化在企業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實踐證明,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企業員工的精神支柱,是企業生死存亡和發展的基本條件。

    面對行業調整和市場變化的壓力,茅臺不斷實踐“五型企業”建設,通過一系列措施來強化企業文化建設,最終化風險為機遇,實現了跨越式增長。茅臺在“五型企業”建設上的成功,發揮了強有力的示范帶動和典型引領作用。與此同時,茅臺也在推動著自身的發展和進步,形成了特色鮮明的企業文化,領先同儕。

    來源:TOM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