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是企業精神的表達,是企業核心價值的集中體現,更是企業發展的內在源泉。在金融危機影響不斷深化的背景下,中國企業的發展與競爭力的提升,不但需要先進的生產技術、科學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法律保障,更需要企業文化不斷提升。我們的有色企業更是如此。企業擁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使企業具有生命的活力,具有真正意義上人格的象征,才能獲得生存、發展和壯大。讓我們來看看有色企業是怎樣在這種“軟實力”的支撐下,在風雨中披荊斬棘一路走來,用行動和業績訴說“有色”的輝煌——
企業文化,就是在文化歷史的傳承與市場經濟發展實踐的基礎上逐步產生的一種以精神層面和現代科學管理為基礎的新型管理理論和管理思想;也是企業全體員工在創造和發展過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標、價值標準、基本信念和行為規范的總和。企業文化的本質就是告訴員工意義所在,就是構建員工的價值觀和價值體系;企業文化的意義就是凝聚員工、指明方向,并為目標的實現提供精神層面與信仰層面的支撐與動力。在我國的有色企業中,企業文化的構建已經從新興的模式步入到具有中國特色的日臻成熟的軌道,并發揮出強大的動力,為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許許多多企業成功的案例告訴我們,盡管企業文化從屬精神層面,既看不見也摸不著,然而這種軟實力并不“軟”,在文化感召力的影響下,我國的有色企業得以在國際形勢并不理想的汪洋中繼續乘風破浪。豫西集團江河公司舉行的“感動江河”2012年度人物評選活動。
構建企業文化 提升管理水平
企業文化的功能如同一個人的“人格”。一個人如果沒有靈魂,那只能稱為尸體;如果沒有人格,就只能是行尸走肉。當一個人有了健全的“人格”,他才能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同樣,如果一個企業有了健全的“人格”,它才能煥發出獨特的“人格魅力”。因此,成功的企業往往有優秀的企業文化,失敗的企業首先表現為企業文化的失敗。
首先,企業文化具有強大的凝聚力。企業文化為員工構建了一個“家”的概念,使員工有“根”可尋,有“家”可依。當企業構建出一個“家”的概念,使不同“身份”的員工都依附于同一個“家庭成員”的“身份”中,這就意味著員工群體具有了共同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使之成為一個和諧的整體,使員工面對的不再是冰冷的機器和孤立的流水線,而是“家庭”的文化。當員工有了歸屬感之后,其凝聚力自然而然就萌出新芽。這時,就需要一系列具體的體制(管理模式、生產模式、經營模式等)具體、規范出來,使之成為完整的體系。這其中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企業通過自身特點(環境、定位、傳統等)所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特征,另一方面則是通過員工守則、管理方法等制定出來的規章制度。在這兩方面的構建和影響下,當所有員工都處于一個完整、和諧的體制中時,企業的凝聚力將會大大增強。同時,企業文化有著促進企業制度的有效實施和不斷創新的作用。在企業文化形成之前,制度的執行只能靠外在的監督進行約束,一旦監督不力員工就極有可能不按要求去做,企業管理成本很高;企業文化一旦形成,員工的行動就會變成一種自愿的行為,甚至無須加強監管。在我國的企業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當國際金融危機的巨浪襲來,中鋁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的團隊像一道銅墻鐵壁,矗立在有色金屬市場的最前沿,以大無畏的氣概和必勝的信心,率先發起了營銷結構調整攻堅戰,取得了挾長風破萬里浪的驕人業績,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信心比黃金重要的市場最高準則。
其次,企業文化具有強大的導向功能。所謂導向功能就是通過它對企業的領導者和職工起引導作用。企業文化的指導功能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企業目標的指引。企業目標代表著企業發展的方向,沒有正確的目標就等于迷失了方向。企業目標指明了企業的發展方向,并把員工引導到確切的企業目標上來。只有明確了企業的發展方向和思路,全體員工有了戰斗的目標,他們才會向這個目標努力。另一方面,經營理念和價值觀念的指導。經營理念的確立決定了企業經營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這些方式和準則指導經營者進行正確的決策,指導員工采用科學的方法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企業共同的價值觀念規定了企業的價值取向,使員工對事物的評判形成共識,有著共同的價值目標,企業的領導和員工為著他們所認定的價值目標去行動。中國五礦集團,在“要讓中國有色產業走向世界,讓世界贊嘆中國”信條的指引下,以獨有的魅力時刻團結并影響著十萬五礦有色員工,在國際舞臺上折射出中國有色企業國際化的成長以及開放進取的卓越身姿。
第三,企業文化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價值觀的構建。共同的價值觀念使每個員工都感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自我價值的實現是員工在企業中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種滿足,這種滿足必將形成強大的激勵。在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氛圍中,領導與員工、員工與員工之間互相關心,互相支持。另外,企業精神和企業形象對企業員工有著極大的鼓舞作用,特別是企業取得成功并在社會上產生影響時,企業員工會產生強烈的榮譽感和自豪感,他們會加倍努力,用實際行動去維護企業的榮譽和形象。江銅集團永平銅礦工會舉辦的“巾幗助安全”演講比賽。
健全企業文化 提升核心競爭力
改革是促進企業發展的法寶,創新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靈魂。當前能源危機、環境壓力使傳統工藝難以為繼,世界前沿國家把新興產業作為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發展的重點,搶占未來經濟和科技發展的制高點。我們的有色企業也在著力建設創新文化,以科技創新驅動結構調整、節能減排、轉型升級,以科技創新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重要支撐。
首先,健全的企業文化是企業推行改革的“沃土”。當企業員工緊密團結在一起,有了鮮明的方向,并且企業的經營模式、管理制度等都趨向于完美狀態發展時,企業就會自然而然地打破一切束縛,深化改革,使企業步入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上來。試問,中國黃金國際資源有限公司憑什么實現資源量的爆炸式增長,短時間內完成資源整合、項目建設和綠色開采?這都是與這些企業積極推動公司進行資產重組和資本運作是分不開的,那么,又是什么促成了他們的這些舉措?就是因為打破了原有限制企業的發展模式,然而這一切,都是萌發在健全的企業文化的“沃土”之上,依靠企業文化這一強有力的理念支撐。
其次,健全的企業文化是企業實現創新的“工具”。建設創新文化就是觀念的創新。只有形成解放思想、敢為人先、不墨守陳規的創新文化,視創新為企業生命之源,才能用創新文化激發創新精神,營造創新氛圍,提升創新能力,推動創新實踐。金川公司認為持續創新是建設“百年金川”的唯一方法,而提升創新文化則是金川科技創新發展的堅實基礎。中鋁公司,注重打造創新文化,以創新文化推動技術革新、技術改造。近年來,在大型電解槽研發、氧化鋁選礦拜耳法、高精尖鋁加工技術方面都有很多創新,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為有色行業培養了大批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金川公司的“責任、人本、創新、共贏”,以及中鋁的“責任、誠信、卓越”,“簡單、陽光、坦誠”等核心價值觀和企業文化觀念成為他們特色的理念和文化。他們認為,先進的企業文化應該有企業特色,時代特征和國際元素,為員工所認同,所遵守,所發揚,所傳承,形成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和文化感召力。
第三,健全的企業文化是企業“走出去”(開放)的“橋梁”。反過來說,如果沒有構建完善的企業文化,沒有充分認識到外部的文化并把它整合到自己的文化中來就會產生問題。比如利比亞劇變就使我國企業在利投資資產蒙受巨大損失。據統計,我國企業在利比亞承包工程項目188億美元,但后來獲得保險賠付不足4億元人民幣。然而如果通過企業文化建設,就可以大大減少境外資產的安全性隱患與風險。值得肯定的是,我國的不少有色企業已經進行了成功的探索。2011年12月,五礦有色聯合波蘭銅業公司發起“中國—波蘭經濟論壇”,還舉辦了肖邦鋼琴音樂節,得到了中波兩國領導人的贊賞,這就是企業文化的融合與體現。中國鋁業公司維護好與所在國、項目所在地的關系,保護好當地居民的切實利益,這不僅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也樹立了中國的形象,從而在海外站穩腳跟。中國有色集團充分尊重境外企業所在國文化和民俗,高度重視建設和諧的勞資關系,十多年來,成功應對了一年一度的勞資談判,多次化解了矛盾與沖突,積累了可貴的經驗。深圳中金嶺南公司實現海外收購后,充分重視企業文化的中西融合,實施了雙向輸出的文化整合,把“做不到,沒有理由”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傳播到澳洲。實踐證明,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只有通過不斷強化優秀的企業形象,在海外的發展才能站得住、走得遠。中鋁山東分公司舉辦的元宵節群眾文化活動。
深化企業文化 提升安全理念
安全文化是企業員工共同具有的價值觀,是一切行動的“總開關”。抓好安全文化,職工就不是被動地遵章守紀,而是把安全發展作為內心的主動追求。企業之所以會出現違章操作、違章指揮,就是他們并沒有把安全生產的規章制度視為法律,視為生命攸關。他們并不是主動遵守,而是消極接受,甚至產生了逆反心理,領導一不在場就疏忽、麻痹大意。雖然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沒有條件像發達國家那樣通過巨大的投入和昂貴的裝備來保障安全,但是這絕不是我們忽視安全的理由,也不能硬套發達國家的做法,認為我們當前的發展水平,還沒有到大力抓安全發展的時候。因此,在當前國內外經濟走勢還不十分明朗的情況下,充分發揮企業文化對企業生產安全、運營安全、資產安全的重要作用,是很有意義的。
首先,企業文化有助于構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的安全文化。隨著有色金屬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新建項目陸續投產,工藝技術不斷創新,給行業的安全生產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金川集團提出“用先進的安全文化引領公司安全發展”,著眼于每一人、每一天,每一事,每一處,使每一員工都能夠做到“上標準崗、干標準活、做安全人”。金川公司的許多車間的宣傳專欄上貼著職工的妻子、兒女、父母的照片,以及他們親手抄寫的安全標語,任何一個職工看到這些一定不會無動于衷,一定會把安全生產這根弦繃得更緊。這種文化的形成需要漫長而艱巨的努力。從小事做起,全程覆蓋,久而久之廣大職工對安全理念便入腦入心,真正內化到心靈深處,升華為自覺行動。
其次,企業文化有助于聯系群眾,使之廣泛參與到安全文化的建設中。現代社會,員工訴求日益豐富,企業應當因勢利導,為職工的發展提供更大空間,讓企業成為一個大熔爐、大學校,讓他們看到發展的希望,感到家庭的溫暖,這樣他們就會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時時處處把企業的安全放在心上。應當發揮工會、共青團等群眾組織的作用,組織職工參與和監督企業安全生產工作和各種風險防范,廣泛開展群眾性安全生產活動。
第三,企業文化有助于通過文化建設增強社會對有色金屬行業的認同感,為安全發展營造良好環境。一個企業、一個單位,乃至一個國家發展得怎么樣取決于人心向背。近兩年發生了幾起有影響的有色金屬污染事件給行業造成了不良影響。一提有色就被認為是“兩高一資”,高耗能、高污染,談虎色變。當前有色金屬行業發展暫時遇到一些困難,社會上對有色金屬也有不同的看法,行業內部對發展方向也容易動搖、彷徨,這種精神狀態,對保障安全發展是很不利的。因此,通過企業文化建設培養人們對有色金屬行業的認同感是很有必要的舉措。要讓大眾了解,有色金屬工業幾百萬職工通過艱苦的勞動,為改善人民生活、推動科技進步、推動節能減排做出貢獻,國民經濟90%以上的行業離不開有色金屬,惠及13億人民,是值得自豪的;我們的企業走向世界,為祖國贏得利益和榮譽,是值得贊譽的。2012年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大力推動了“綠色鋁”宣傳活動,加強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的對接,將有色金屬工業清潔生產、循環經濟、協同創新等理念融入到行業職業教育教學全過程,將“志在四方,服務大局,艱苦奮斗,淡泊名利,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行業精神融入校園,都是企業文化發揮作用的真實寫照。金川集團公司“礦井下的安全文化”宣傳欄。
軟實力不軟,21世紀是文化管理時代,是文化致富時代。企業文化將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是企業管理最重要的內容。企業擁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使企業具有生命的活力,具有真正意義上人格的象征,才能具有獲得生存、發展和壯大,為全社會服務的基礎。因此,一個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想要具有良好的、持續的經濟效益,就要不斷增加對本企業忠誠的客戶群體,提高他們對本企業的信賴度,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我們的有色企業同樣如此,也正做到了這一點——良好的經濟效益來源于良好的企業形象,良好的企業形象依賴于優秀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企業經營活動的“統帥”,是企業行動的“指南”,在企業經營活動中具有無法替代的核心作用。風雨中,我們的有色企業披荊斬棘一路走來,用行動和業績訴說著輝煌。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新的一年里,中國有色事業前進的步伐永不止息,中國有色企業的精神永不磨滅,中國有色文化將更加輝煌。
來源:中國有色金屬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