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只有終端客戶才是顧客,在真功夫企業里,每一名員工都像顧客一樣被服務著,這樣,他才能發自內心地熱愛企業,在面對終端客戶時,也能流露出發自內心的微笑。”真功夫人力資源負責人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如是說。”一切為了顧客”,2012年真功夫重塑企業文化,在以人為本的文化建設中,真功夫正在向著“成為全球中式快餐第一品牌”的終極目標大步前進。
企業文化在真功夫眼中的5大益處
該負責人認為,企業文化往往是一家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企業的靈魂,這在許多百年老店身上已經得到了印證。企業文化聽起來虛,但卻不是虛無縹緲的,它存在于員工的一言一行,存在于企業的每一個角落。
對于企業來說,文化首先起到一個導向的功能,對于各個成員價值取向、思想行為;對于企業經營模式、戰略管理方式,都起著導向作用。第二是約束功能,優秀的企業文化對于員工思想行為等有一種約束,這不是條條框框的硬規范,而是一種軟約束,會形成一種群體的意識、習俗、風尚等等。第三是凝聚力,真功夫今年推出重塑企業文化,通過整個企業使命、戰略、經營方式等,從高層到基層一步步落地達成落實,讓員工對企業愿景、使命、價值觀等形成共識,將員工凝聚起來。第四是具有激勵的功能,好的企業文化,肯定讓員工內心擁有高昂的情緒、奮發進取的精神。該負責人表示,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很多人在每天清晨起床上班的時候,會有不情愿感,但是在一個擁有良好企業文化氛圍的公司,員工不會覺得上班有負擔,會很快樂去投入工作,并在工作中找到滿足感和成就感。而前四種益處都是面向企業內部的,企業要做大做強,不僅僅是內環境,還要承擔社會責任,不斷打造自己品牌,擁有優秀的企業文化,能夠幫助企業向社會輻射,這就是第五點,企業文化的傳播能夠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提高知名度和美譽度。“一個公司品牌的打造,過去是產品和服務,現在我們認為產品和服務是硬件,企業文化是軟件。”該負責人表示。
核心價值觀“一切為了顧客”
據介紹,真功夫的核心價值觀是“一切為了顧客”,如果要總結真功夫的企業文化,仍然是這一句話。對于這句話,該負責人解釋道,表面上來理解,可能會讓人認為這句話定義的“顧客”是指真功夫的終端客戶,但實際上這個顧客包括了真功夫的外部顧客,和企業的內部顧客。
據了解,真功夫過去的企業文化核心價值觀是:一切為了營運,一切為了餐廳。過去的理解,因為營運系統是直接服務終端消費者的,其他部門都要支持營運和餐廳,更好為終端客戶服務。從今年開始,真功夫將這個理念提到了更高的高度,最終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顧客滿意,是為了所有員工,外部和內部顧客都滿意,“只有先服務好內部顧客,他們滿意了,他們才會更加敬業,有歸屬感、成就感,才能更好為終端客戶服務。”
對于內部顧客的服務,該人力資源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說,從職能部門劃分,業務部門、生產部門是人力資源、財務等部門的顧客,非管理人員、普通員工是管理人員的顧客,照顧好他們的職業規劃,發展,成長,讓他們每一天都是快樂中進步,是上游的職責。“舉例來說,作為人力資源部門,營運、餐廳、生產、物流配送等部門是顧客,人力資源部門每天所做的就是要支持他們,我作為負責人,我下面所有員工都是我的顧客,我要確保我每天的工作幫助他們成長,我們制定很多餐廳營運獎勵的方案、薪酬制度等,同時確保這些制度確實能夠滿足到流程下游。我們把內部顧客和外部顧客界定得非常清晰,誰是我的內部顧客,我就要服務他,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為其他人服務,我也同時被其他人服務著,久而久之形成習慣后,每個人的骨子都會有強烈的服務意識。”
從細節上體現以人為本
如何讓文化落地,如何體現以人為本,更多時候是從細節來體現的。據了解,從真功夫為員工改善工作環境,增加新鮮的綠色植物;餐廳為了減少勞動強度研發效率廚房;將老店翻新,空調系統、休息室等做得更好等等,這些都體現了真功夫企業文化中的以人為本。“細節決定成敗。同時企業領導一定要親力親為,為員工做出表率。”人力資源負責人告訴記者,真功夫現在有一個很受員工歡迎的高管米飯日,就是副總監級以上的領導定期下餐廳,與員工面對面訪談,實地考察餐廳工作環境,幫助員工發現公司有待提高的問題和方面,并且將問題當作戰略項目跟進和解決。這個廣受歡迎的活動,已經進入了領導們的績效考核制度,每半年要解決一個普遍性系統性問題。例如今年的一次考察中,北方市場反饋當地住宿成本較高,造成招聘困難,員工流失率高,聽到反饋后,主管領導就馬上做評估,研究能為員工提供相應補貼的措施。“領導帶頭做才能深入人心,最后形成一種習慣和氛圍。”同時,真功夫也注重普通員工的獎勵,定期舉辦評選活動,塑造一些標桿和企業內部英雄,宣傳先進事跡,例如每年一度的精英員工,即使是個洗碗工,只要表現突出,公司也會獎勵。
來源:信息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