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總裁王俊洲表示:未來最有價值的零售業,一定是線上線下都強的企業。經過2012年的運營實踐,國美也目前對未來的發展方向更加清晰。我們堅信,國美的全新戰略將開創零售業發展新格局,包括國美在內的中國零售業將在積極轉變中迎來更大的可持續發展空間。
12月23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辦的,全國企業文化論壇暨首批星級企業品牌評價發布會上,國美集團被授予首批“中國企業五星級品牌”稱號,同時還榮獲“全國企業文化建設特殊貢獻單位”稱號。作為國內最大的家電零售連鎖企業,26年來,國美一直以“信”作為企業文化的基因,并以此為基礎,立志成為倍受信賴的世界級零售企業。
在中國傳統商業文化中,商人最重要的品德就是“信”。在國美看來,首先,“信”是任何一家成功企業必備的文化品質,是企業的本質,是一個多方利益相關者,交換價值、創造價值、共享價值的公共平臺。企業有“信”,則進可創造更多價值,退可有效降低成本;無“信”,則不僅難以創造新的價值,還將無端損耗成本。得信賴者得天下,失信賴者身不存。“信”之有無,命運兩殊。
其次,國美是一個領袖級的商業平臺,經營的不是技術,也不是產品,恰恰是人的能力、態度和意愿。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信”是國美立身之本,是謂商道惟信。
再者,“信”是國美領航零售未來的堅實基礎。國美以“率先踐信、垂范各方”的責任自覺,站在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最前沿,樹立并擎起“商道惟信”的旗幟,以真誠的信行贏取消費者及其它利益相關方的信賴,領航零售的未來;以內聚員工、外聚伙伴,共同取信消費者的“信”文化彰顯商業文明的發展方向。這既是國美履行使命的必然,也是成就事業理想的必然。
堅守“信”是國美企業文化的核心,在國美的“信”之道中,明確提出了四個信行,分別是倍受消費者信賴、互信互利互助匯為產業合力、做值得信賴的員工和互信導向的管理。
消費者的信賴是國美生存與發展之源。國美堅信,惟有不斷幫助消費者提升生活品質,成就生活之美,企業才有存在的理由,才能持續領航零售的未來,成為倍受信賴的世界級零售企業。自第一家國美電器門店1987年在珠市口門店開業以來,至今已有26年。國美在創業初期就作出了對價格的承諾:“買電器,到國美,花錢不后悔”。正是憑借統一門店名稱、統一商品展示方式、統一門店售后服務、統一宣傳,建立起低成本、可復制的發展模式,形成中國家電零售連鎖模式的雛形,開創了中國家電零售連鎖模式。
而在國美率先走出北京,從區域連鎖向全國連鎖發展后,以國美為首的新型家電連鎖,逐步替代了傳統的百貨商場,成為家電銷售的主渠道,完成了業態替代階段。國美也進入了發展階段,開始將視線轉到消費者服務上,并對服務做出承諾,提出“薄利多銷,服務當先”的口號。
現在,整體經濟環境處于從高速增長到穩健增長的過渡期,同時互聯網的發展促使零售業態產生新變化。面對新的挑戰和機遇,國美再一次提出新的口號:“被信任,是一種快樂。”這既是國美誠信商道的繼承,也是新時代國美提出的獨特的、開創性的品牌理念:在誠信缺失的當下,鼓勵“信任是一種快樂”,將為品牌注入全新的、活力的價值內涵,成為與消費者溝通并引導品牌行為的新準則;再者,這是國美自身信奉的價值觀,也是國美與投資者、合作伙伴、全社會共同倡導的社會價值,是國美承擔企業公民責任,回報社會的正能量。
國美高級副總裁魏秋立指出,對于一家企業而言,文化是“內”,品牌是“外”,只有做到內外一致,企業文化和品牌行為相統一,企業才能實現自我價值和發展。
對國美內言,“信”文化符合家電連鎖行業的屬性。國美也具備講“信”的文化和條件。作為中國最大的零售連鎖企業,具有代表性和資格去將“信”。這也是對國美的一種鞭策和要求,使國美的使命和愿景得以實現——— 成為倍受信賴的世界級零售企業,是指引國美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條件之一。同時,“信”文化還和企業自身的行為有著緊密的關系,作為一家成功的企業,在對外宣傳推廣和承諾時,都得和“信”相一致,即內外一致。
任何一家企業的企業文化的形成,都離不開創始人的品格和信仰。
具有創始人自身的傳統和基因。作為國美的創始人,黃光裕在創業初期就將“信”當作事業精神的靈魂。始終將“信”視為商道之本,并通過自己的率先垂范,帶動了全體國美同仁對“信”的珍守與遵行:在思想層面,堅持“信是人之道,亦是商之本”的信念,系統闡發了“信”的理論,包括誠信與戒欺、信諾與忠誠、信心與勤奮、信任與責任、信仰與堅守等思維與行為方式的內在邏輯。
值得一提的是黃光裕“信”品德的形成,離不開其自身心靈成長的軌跡。家訓及幼時小賣部采買的經歷使黃光裕意識到,誠信之于人及生意的重要性———“做買賣最重要的就是‘誠信’,說到的事一定要做到,取信于人才能有回頭客。”
而在17歲黃光裕北上內蒙古做買賣時,沒能認識到豪情仗義與誠實守信的差別,過度相信了酒席宴上的承諾,以至在蒙受損失后,黃光裕告誡自己,“作為商人首先要堅守的就是‘戒欺’,哪怕是善意的欺騙也是違背‘商道惟信’準則的。”
18歲到北京開始創業的黃光裕,剛到北京,便深深的意識到以信為準則才是做事的根本。“18歲的我來到北京,走出北京站時,一位熱心的人力三輪車師傅告訴我北京很大,但他可以幫我找到五毛錢的地下旅館,不過車費得一元錢。就這樣他將我送到旅館。第二天早晨,當我走出地下旅館時才發現,其實我住的地方就在火車站的旁邊。這樣的人,你還會信任他嗎?”
到了1987年,國美在北京珠市口開了第一家約100平米的電器店。當時,電器還需憑票購買,國美這樣一家小店如何競爭得過國營背景的大百貨,國美在夾縫里憑什么生存、成長?創始人黃光裕認為只有“信”才是國美生存下去的依據,除了“誠信與戒欺”,還有“信諾與忠誠”,“信心與勤奮”,“信任與義氣責任”,“信仰與堅持”,“信譽與信念”……
他當時對誠信與戒欺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好商品和“低價”--薄利多銷,盡管別的商家賣出一件商品的利潤就可以強過國美賣二三件,但另一方面,在對手賣出一件商品所花費的時間里,國美至少能賣二三件商品,對顧客來說,就算因為買一件商品貴了幾十元、幾百元、上千元,也不會因此變窮,只是,你一旦失去顧客回頭光顧的機會,也就等于失去了未來的商機,而且負面影響還會散播開來。國美二十多年來就是始終圍繞著“低價和誠信”,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魏秋立強調指出,對國美來說,商道就是“信” ,“信”可融通天下,“信”是國美之本。這是企業能夠在激烈競爭的市場叢林中脫穎而出,一躍而為當代中國商業標桿企業的制勝法寶。
來源:濟南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