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演出、征文比賽、歌詠比賽、論文集……湖北十堰糧油集團著力打造文化學習型糧企,十分注重企業文化建設。
“糧食職工整天和糧食、機械打交道,本身比較累,工作比較單調,糧食企業更需要企業文化建設,不僅陶冶了職工情操,鼓舞了斗志,而且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們集團從企業文化建設中受益匪淺,以后還將繼續堅持下去。”十堰糧油集團總經理趙興元稱。
“文化興企”成典范
在十堰糧油集團的網站,其集團日常的工作動態能得到及時更新,內容豐富、圖文并茂……為推動企業文化建設,集團在網站上公布了爭先評優獎勵辦法,充分調動了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一直以來,集團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圍繞經濟建設打造精品企業文化,培植企業精神,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為企業強基礎、謀發展、管長遠創 造良好的軟環境。”趙興元稱。
在山西省平遙縣,作為飼料生產、養殖企業,國青同盈禽業有限公司企業文化建設始終走在同行業的前列,該公司董事長冀國青十分注重企業文化建設。
早在2007年6月,冀國青確立了“招才納賢,凝聚智慧,文化興企,規范管理”的發展方向,學習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采用多種形式提高員工文化素質,提升企業文化水準。
在山西省,國青同盈禽業的企業文化建設成了眾多企業的典范。國青同盈禽業企業文化模式伴隨著企業的成長,已經深入到職工心中。
走進國青同盈禽業,干凈整潔的辦公環境、訓練有素的員工、清晰明了的業務流程,總是能讓前來辦理業務的客戶滿意而歸。在短短的時間內,國青同盈禽業能從一個小作坊發展成為山西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與其一直專注于企業文化建設密不可分。
以人為本增強競爭力
隨著客觀環境的不斷變化,糧企需要以真正的“企業”身份進行經營、管理,與愈來愈多的競爭對手進行競爭。
競爭是殘酷的,要想在競爭中占得先機,必須集組織成員的智慧于一身,必須要有自己獨特的競爭力,而企業文化建設是取得競爭力的有力策略之一。
“要以企業文化建設為契機,把職 工的冷暖放在心頭,做職工的貼心人。”趙興元認為。
在湖北十堰糧油集團,最大的感受是整個公司就像一個和睦的大家庭,領導隨和,員工兢兢業業,趙興元經常與員工們一起參加各種文體活動,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同時,趙興元十分重視廠務公開和職工代表大會制度,每逢碰到重大問題就交由職代會討論通過,有效維護了職工的合法利益。職工生病住院,領導都會到醫院看望;職工有困難,企業總會盡力幫助解決。
深植于心鼓舞干勁
“管好國家儲備糧是我們的天職。”這是趙興元時常掛在嘴邊的話。
在湖北十堰糧油集團,“愛庫如家、惜糧如金”成為職工的一個共識。不少的基層糧食職工為管好國家儲備糧,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
正是有感于老糧食職工30年如一日的奉獻,湖北十堰糧油集團職工舒天榮選擇了去中心儲備庫工作,雖 然中心儲備庫遠離市區,初建過程中環境差,工作條件艱苦。
“當得知中心儲備庫即將投入使用,我毅然報名參加。作為一名基層的工作者我知道自己責無旁貸。報完名后,才想起自身存在的困難,需要去克服,回到家中耐心給上高中的孩子做思想工作,希望她能夠理解、支持我到中心儲備庫工作。”舒天榮說。
80后的張楊舟放棄在北京的工作機會,來到中心儲備庫工作,“糧油儲備,是一項事關國計民生的工作,能夠參與到這項工作中來,感到既新鮮又神圣。”張楊舟這樣說。
2011年6月23日,張楊舟正式成為一名中心庫的保管員。他所屬的1號庫從7月1日就開式進糧,那時正處于盛夏高溫,每天氣溫都高達近40度,高強度的工作一干就是20多天。
在心理和體能上都接近于崩潰狀態下,他堅持了下來,同時還對這份工作有了新的感受和認識。多彩的企業文化、扎實的工作作風及“以庫為家、勤儉建庫”的奮斗精神,已深深地扎根在他的心中。
來源:糧油市場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