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華帝迎來二十歲生日,在生日之際華帝回望二十,追溯那個為夢想和光榮而戰的年代,在今天解讀二十年來華帝人“突破與成長”的發展歷程;1999年,華帝在中國率先開創企業“職業經理人”的先河,確立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建立規范管理制度,成為了中國企業改革的標桿。究竟華帝職業經理人是如何實現從優秀向卓越的蛻變?華帝四位副總裁于今天相聚一堂,講述他們作為卓越的職業經理人關于突破與成長的故事。
8月28日,“二十年?在一起”華帝大型企業文化論壇第三期如期在華帝學院舉行。本次論壇探討的主題為“突破和成長”,講述華帝四位副總裁從優秀到卓越的職業經理人之路的故事。華帝股份董事副總裁關錫源、副總裁兼營銷總部總經理劉偉、副總裁付韶春、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吳剛,以及員工代表參加了論壇。
在論壇上,華帝四位副總裁暢所欲言,從了解職業經理人的歷史、到實現職業生涯中不同崗位的跨越、到在企業管理模式中成為身兼數職的“職業經理人”,再到對現時職業經理人的現狀思考等,華帝四位副總裁均以自己獨到的經歷、體驗等向臺下的觀眾進行分享。會上,談到華帝早在1999年率先引入職業經理人制度,實現了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管理模式,成為現代企業先進管理的代表時,關總表示,引入職業經理人制度給華帝帶來了“新鮮空氣”,在形成華帝先進的企業文化之余,尤其在激勵機制與管理手段方面讓華帝有了明顯的突破與提高,增強華帝的綜合競爭力。在當時90年代末的商業氛圍中,這種認識是非常先進的。
對于職業經理人定義的理解,行業上曾有這樣的說法:職業經理人是企業中的管理者,也是處于領導崗位的員工。但華帝這四位卓越的職業經理人的經歷,卻對“職業經理人”一詞,給予了多元化的解讀。其中,劉偉是2006年受華帝股份董事長黃文枝之邀加盟華帝的,其一手創辦的重慶一能是華帝最大的代理商,身為企業的最高管理者與決策者,劉偉“出走”重慶,到華帝擔任“職業經理人”,當中緣由不禁讓業內外人士好奇不已。劉偉表示,他與華帝的情分不言而喻。到華帝來“打工”,除了因為是“報恩”之外,更因為他有一種“不服輸”的性格,憑他對經營管理獨到的經驗,推進華帝更快的發展。劉總笑言,他就這樣變成了一個“別人發工資的職業經理人”。
談到如何成為卓越的職業經理人時,主持人以一道關于卓越經理人能力的選項排序題,帶出了一個讓所有人熱切關注的問題:“為什么你們可以成為華帝副總裁”。當四位嘉賓分別亮出自己的答案時,他們各不相同的排序馬上使現場氣氛推至高潮。隨后,四位嘉賓分別闡述了各自的觀點與看法。其中,在談到溝通的問題時,主持人更向付韶春拋出“難題”——如何對待與你“叫板”的下屬。付總表示,其實工作中從不存在太多的利益沖突,沒有政治上的利益,也沒有經濟上的利益,更多是工作當中的認識和方法產生分歧。可以通過溝通和爭論去解決,但不需要爭斗;懂得君子和而不同,不要記恨。付總最后還總結了三點,與現場觀眾互相共勉: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以直示人;二、曉之以理;三、示之以利,共同探討,互相理解。現場頓時報以熱烈掌聲。
據了解,在其上任生產部經理的第一天,他抱著一大堆的征詢意見函站在生產車間的門口分發,廣泛征求員工的意見。記者從部分制造系統的員工了解得知,付總是從華帝一步一個腳印成長起來的,他的成長故事成為很多華帝人拼搏奮斗的激勵教材。
論壇后來更對職業經理人制度的現狀進行探討。談到職業經理人在企業間的自主流動,由此讓人深思的是如何強化職業經理人的競爭力,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人才時,吳總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沒有哪些事與哪些人是不可取代的。但作為職業經理人需要強化自己的能力是正確的。職業經理人應充分了解、認識與認同企業的發展戰略,并且結合企業戰略實行個人的職業規劃;通過培養自己的團隊,形成團隊作戰的能力,以更短更快的更經濟的手段完成事情;并提高自身的專業處理方面的技巧和能力。
現場討論氣氛熱烈,觀眾踴躍參與。令現場觀眾為之驚喜的是,他們還了解到了“副總裁之外的副總裁”——他們的生活愛好,四位副總裁暢談甚歡,現場觀眾頻頻拍手稱快。
論壇最后,嘉賓和員工進行了現場互動交流,提問的員工還獲得主辦方準備的精美禮品。據了解,華帝員工對本次論壇反映十分熱烈,他們認為四位副總裁面對面的“風云對話”,向各職員講述了“副總裁是怎么煉成”的故事,很讓職員鼓舞,并深感受用,期待日后華帝能多展開如此活動。
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