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行業在快速發展了十多年之后,規模增長微弱甚至停滯不前,人員流動速度加快。對此,博時基金副總裁王德英表示,基金業作為人力資本高度密集型行業,本質上需要將最聰明的頭腦智慧集中引向企業使命的達成,因此對員工的個人素質、專業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要求極高。如何通過更先進的理念、更完善的制度來最大化發揮從業者的能力,是突破行業瓶頸的關鍵所在。博時始終堅信人才驅動業績、業績提升規模的理念,堅持任何時候都將企業文化和人才團隊的建設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責任擔當理念深入人心
王德英表示,重視企業文化建設是博時一貫的傳統。早在十四年前博時公司創立之初,就曾經由十多位中高管理層集體研討公司的企業價值觀。在走過了第一個十年,資產規模超過兩千億之時,公司三十多位中高層再次在新的起點討論公司的價值觀和企業文化建設。而在跨越了十個春秋的兩個不同版本的企業價值觀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中的兩條:責任擔當和績效導向。
第一天新入博時的新員工都會讀到《博時員工手冊》,其中對責任擔當進行了明確的定義:第一層含義是指為公司利益積極承擔工作職責,第二層含義是要對工作的結果誠信負責,不可謊報、欺騙,強調職業誠信要求。王德英介紹說,為建立員工責任擔當意識,博時還在每年一度的優秀員工評選中專門設立了一個重要獎項——責任擔當獎。
績效至上則是博時企業文化中另一重要價值觀。將實際績效作為衡量員工價值的標準,不唯學歷、經歷。實際上,早在十年前公司發行成立第一個開放式基金時,博時就最早在業內建立了開放式基金績效考核辦法,其中績效考核的理念和原則目前已成為業內對公募基金考核的“金標準”。也正是在這一文化基因的引領下,一批又一批博時人不斷為資產管理行業奉獻著全部的智慧和價值。
“讓每一張嘴都能說話”
“讓每一張嘴都能說話”。王德英表示,在博時日常運營中,員工有多種渠道表達自己的意見。除了員工滿意度調查、內部知識管理系統的“員工建議箱”、郵件系統和在定期工作總結中提出對部門及公司的建議外,博時還經常邀請第三方的顧問公司對公司管理進行診斷,組織外部專家和不同級別員工的座談,認真傾聽員工意見,切實按建議改進。
“我們的專業判斷力得到尊重,上司會不帶偏見地傾聽我的想法。當我們探討一個問題時,我們受到了平等對待,公司只注重見解本身,而不在乎見解提出者的職位。”博時精選股票基金經理馬樂說。他從畢業后就在博時工作,目前已掌管百億公募資金。
在博時內部,“個人英雄主義”并不被提倡,整個團隊的均衡發展才是公司的最終目標。以投研團隊為例,對基金經理們的考核,除了業績以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對團隊的貢獻程度。博時的投研團隊按照投資風格分成幾個小組,組內每一位成員都需要在小組內部貢獻自己的研究成果,通過各自觀點的碰撞,以擦出思維的火花。
博時大部分基金經理是從研究員做起,在公司內部經過了多年的學習和磨礪,熟悉公司的流程,認同公司的文化。博時內部有一個“導師制度”,每一位新進入公司的員工都會有一位資深員工作為職業和專業技能上的領路人。“我感覺自己這一個月所領會到的、所接受的理念和知識超過了我大學四年的”,一位剛從北大畢業入職博時的員工如此評價新員工入職培訓。
員工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博時基金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在基金證券行業內也一直以人性化、規范化為人稱道。2005年以來,博時公司多年蟬聯獲得“行業十佳雇主企業”、“卓越雇主——中國最適宜工作的公司”等社會榮譽。博時公司歷年員工離職率一直略低于同行業,公司近五年的離職率為10.2%,基金行業平均為11.7%。而投資研究等關鍵崗位員工的離職率相對而言則更低。這顯示出博時員工對公司的忠誠度和凝聚力。(作者:江沂)
來源:中國證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