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諧之花相映紅——吉林化工企業文化建設掃描


    作者:趙淑玲    時間:2012-08-03





    和諧文化以崇尚和諧、追求和諧為價值取向,是我國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日,記者在吉林化企走訪時了解到:承擔社會責任,建設和諧文化,已經成為吉林化企科學發展的共識,目前正逐漸形成企業與員工、企業與社會、企業與自然和諧共融的局面,和諧之花正在吉林這片黑土地上綻放。


    吉林石化:企業與員工和諧相處


    “作為共和國化工長子,吉林石化把一切為了員工,一切依靠員工,讓發展成果惠及員工的理念,作為企業和諧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極大豐富了公司企業文化內涵,并取得階段性成果。”吉林石化企業文化處處長馮立波說。


    對于這一點,家住吉林市泡子沿的吉林石化68歲退休員工張祥林老人深有感觸。


    “在這兒住平房50來年了,沒想到這輩子也住上了兩室一廳的樓房。拿鑰匙那天,我們老兩口那個高興勁兒啊,就甭提了,一宿沒合眼啊。還是公司的政策好啊,我一定要多活幾年,好好享受生活……” 在張祥林老人樸實的語言中,激動的心情表露無遺。


    跟張祥林老人一樣幸運的員工,在吉林石化還有很多。據了解,近年來,吉林石化與市政府協調配合,對吉化新居等5個棚戶區進行翻建,對泡子沿棚戶區進行異地動遷安置,徹底改善了近7000戶居民的居住條件。


    “金秋助學”是吉林石化針對部分困難員工子女上學難出臺的舉措。季軍華是吉林石化乙二醇廠員工,今年她的孩子王樂昕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浙江大學,全家高興之余,卻為孩子的學費一籌莫愁。得知情況后,廠黨委立即向上級部門為她申請“金秋助學”和辦理相關手續。憑借孩子的錄取通知書,她拿到了4000元救助金。消息傳來,全家人喜上眉梢。據了解,這項政策已惠及2000多名吉林石化學子。


    解決員工和家屬看病難、買藥貴的問題也是吉林石化近年來的工作重點之一。為此,吉林石化擴建了醫療服務站點25個,建立了10個平價醫藥超市,投入了數億元對職工醫院進行軟件和硬件升級;為所有員工辦理了重大疾病保險,對200多名身患重病的困難職工進行上門送醫送藥服務。


    讓員工住上房、讓子女上起學、讓家屬看起病,成為吉林石化履行國有大型企業社會和政治責任、建設和諧文化的重要內容。這些內容傳遞出來的和諧文化滲透到企業每一個角落,也許是一片廉價藥、一個溫暖的房屋、一頓免費工作餐……貼心的暖流在每個員工心頭涌動。


    康乃爾集團:企業與社會和諧相處


    作為一家民營企業,吉林康乃爾集團在建設和諧文化上,把回報社會作為核心宗旨,提升了企業形象,也實現了企業和社會和諧發展。


    “建設和諧文化,就要承擔社會責任,這其中最重要的是回報社會。”康乃爾集團董事長宋治平說。這話說得沒錯,康乃爾集團用實際行動踐行企業的社會責任,成為當地最具社會責任感的民營企業之一。


    當吉林市遭遇百年不遇特大洪水,政府需要全社會的力量共同救災時,康乃爾集團迅速作出反應,第一時間捐出600萬元賑災款;當災區人民需要物資時,他們深入災區,把災民所需要的東西記下來,然后派人采購,在5天時間里,集團出動車輛29臺次、員工100多人,向災區送去52種急需藥品、礦泉水、發電機等物品,捐贈物資總價值達22萬元,樹立起負責任的企業形象。


    此外,康乃爾集團在吉林市設立了康乃爾基金會,旨在對低保家庭、家庭困難的大學生、見義勇為者進行資助獎勵,還積極創造就業機會,為當地經濟發展作貢獻。


    康乃爾集團用自己的行動讓和諧文化落地生根。


    吉林燃料乙醇公司:企業與自然和諧相處


    走進吉林燃料乙醇公司,“奉獻能源,創造和諧”的牌匾,格外引人注目。


    企業文化部部長劉瑩指著牌子說,這是我們企業的發展宗旨。作為全國最大生物質能源基地,公司自誕生之日起,就擔負起發展清潔能源的歷史使命。10年來,公司把保護資源和環境,作為和諧文化建設的重點內容,為保護藍天碧水持之以恒、不懈努力。


    據了解,該企業生產的燃料乙醇不但可以等量替代石油,每年減少石油消耗50萬噸;還可以取代傳統的汽油添加劑MTBE,有效提高辛烷值,使汽油燃燒更加充分,有害尾氣排放量降低33%以上。在能源和環境壓力日益緊張的今天,發展燃料乙醇作為清潔能源備受推崇。


    企業不僅用產品來體現對大自然的呵護,在生產過程中,該企業也始終堅守“用上游水,想下游人”的理念,守護著松花江母親河的純凈。


    據介紹,企業投資了1.04億元建設的污水處理裝置,技術先進,效果顯著,日處理能力達到10000立方米,污水處理率為100%。排水中的COD、氨氮濃度遠低于國家一級排放標準。同時公司堅持預防為主、防患未然,建立起水體污染三級防控體系,構筑了保護母親河的堅固防線,確保了在事故狀態下,也不讓一滴污水流入松花江。


    “如今,公司正在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和實現生物燃料乙醇非糧化的道路上積極探索,加緊進行纖維素制乙醇技術的研發,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未來,我們不僅要做到綠色生產,還要用綠色產品來回饋自然。”劉瑩對未來充滿希望。(本報記者 趙淑玲)

    來源: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