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家上海本土銀行發展成為實力雄厚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始終秉承“篤守誠信、創造卓越”的核心價值觀,致力打造一流企業塑造一流文化,走出了一條規模快速擴大、效益穩步增長、結構不斷優化、質量持續提升的科學發展之路。
日前,浦發銀行企業文化部總經理陳連華、公共關系部總經理高峽向記者介紹了浦發銀行企業文化建設的歷程和思路。
企業文化是銀行發展的根本《上海金融報》:從1993年成立,浦發銀行一直注重企業文化發展,今年還制定了《2011-2015年企業文化建設與管理規劃》。能否簡單介紹一下浦發文化理念的形成之路?
浦發銀行:浦發銀行企業文化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993-1999年,提出了“建設具有全國影響的、一流的現代商業銀行”的總體目標,形成了“有志向、學知識、樹恒心、講誠信”、“凡事按規矩辦、按原則辦、臺面上辦”等理念。
第二階段2000-2006年,先后提出“成為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領頭羊”、“建設國際上較好商業銀行”的發展目標,制定了《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企業文化建設規劃》,明確了“篤守誠信,創造卓越”的核心理念,提出了8條“浦發價值觀”。
第三階段2007-2010年,我們提出了“建設具有核心競爭優勢的現代金融服務企業”戰略目標,2009年在新修訂的發展戰略規劃中明確:要堅持“篤守誠信,創造卓越”的核心理念,培育“求真務實,守信合規,盡職盡責,求知創新,以人為本,合作共贏,卓越品牌,科學發展”的特色鮮明的浦發文化。
第四階段以2011年制定《上海浦東發展銀行2011-2015年發展戰略規劃》為起點,我們提出了要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以創新為驅動”、“以卓越運營為支撐”、“以風險內控為基礎”、“以隊伍文化為保障”,走轉型發展道路。今年,我們制定了《2011—2015年企業文化建設與管理規劃》,進一步明確了“篤守誠信、創造卓越”的核心價值觀,提煉出“同心跨越”的企業精神、“陽光、簡單、包容、上進”的組織氛圍、“敬業、專業、樂業”的工作作風和“正氣、大氣、銳氣”的管理者作風,形成了完整統一的浦發銀行文化理念體系。
《上海金融報》:浦發銀行董事長吉曉輝指出,浦發新五年發展戰略目標能否實現,根本在于能否建立起與新戰略相適應的新文化。請問這句話如何理解?
浦發銀行:首先,企業文化是實現“一個銀行”的根本。長期以來,浦發采取的是高度授權的經營模式,分行有較大的人財物及授信權利。這樣的模式在中國特有的政治文化環境下,特別是在市場分割和競爭層次較低的時候,有利于發揮各級經營主體的積極性。隨著市場一體化和差異化競爭的到來,市場競爭將更多體現在品牌、產品、系統、集約經營方面的競爭,而且隨著浦發從中型銀行向大型銀行邁進,要把分布在全國的36家分行、700多個網點、3萬多名員工組織起來,就必須要走大型企業的共同道路,即把以價值觀為核心的企業文化作為全行的凝合劑,作為全體員工的行動指南,作為全行經營管理活動的指導思想。
其次,企業文化是創新轉型成敗的根本。浦發的轉型發展必須實施“以客戶為中心、以創新為驅動、以卓越營運為支撐”的戰略。如果沒有來自“靈魂深處的變革”,如果不能轉變傳統思維方式,如果不能建立起新戰略所需要的客戶文化、創新文化、卓越文化和人本文化,并用這些文化進行有效管理,轉型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再次,企業文化是振奮隊伍精神的根本。事業興衰,關鍵在人,關鍵在人的精神狀態。浦發成立之初,全行員工赤手空拳,靠著追求理想的精神力量和創業的熱情,凝聚了人心,贏得了客戶,取得了發展。今天,面對浦發已經發展成為國內前十、世界前百銀行的巨大成就,個別單位和個人拼搏的動力不足,轉型發展的意愿不強,本位主義比較嚴重,等等。這些思想和精神上的不良傾向,對浦發的戰略轉型是一種嚴重制約。如果不能用一種團結進取的文化振奮全行的精神、激發全行的士氣,那浦發就只能是一個“虛弱的巨人”。
以人為本打造企業文化《上海金融報》:企業核心價值觀是企業長期堅定遵循的最核心的價值觀念,是企業文化的靈魂。浦發文化的核心理念“篤守誠信,創造卓越”有著怎樣更深刻的內涵?
浦發銀行:隨著時代、環境的變化和浦發發展進入新的階段,我們在堅持傳承我行核心價值觀的同時,更加突出其蘊涵的“以客戶為中心、以創新為動力、以卓越為目標、以員工為根本”理念。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