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文化從產生到推廣普及再到深入人心,必備的一個條件是符合受眾的需求。中國的文化如此,外國的文化也如此。沒有需求就沒有市場,不符合需求,受眾就不會自覺參與,文化就會變成空殼子、花架子,中看不中用。
企業文化推廣難是不爭的事實,很多企業都處在空有文化而難以推廣,無法落地生根的尷尬境地。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不符合職工的需求,沒有體現出職工的利益。自然而然,推廣起來也就無法引起職工的共鳴,難以被職工接受,更不會被職工遵循。
毛澤東同志曾說,凡是需要群眾參加的工作,如果沒有群眾的自覺和自愿,就會流于徒有形式而失敗。我們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文化工作者必須有著為人民服務的高度熱忱,必須聯系群眾,而不是脫離群眾。而當前化工企業文化推廣中出現的問題,就是脫離群眾、缺乏群眾自覺和自愿參與。
企業說要為職工謀利,但賺錢的時候工資沒漲,賠錢的時候工資下調,這讓職工如何相信,這樣企業文化如何推廣;說是“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結果安全投資舊“債”未完又添新“債”,職工防護措施及設備不到位、不健全、不合格,這又讓職工如何相信。這樣的“文化”在很多化工企業中存在著。
說到底,以理想代替現實、為建設而建設、為推廣而推廣、空喊口號而不去實踐,這樣的文化就不具備生命力。就算填鴨式的強制灌輸,也是這邊進那邊出,轉瞬即忘。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文化就是一張美麗的“畫皮”。對外可以充門面、長臉面;可對內無疑就是謊言。哄得了職工一時、哄不了職工一世,最終會在職工的思想中壽終就寢,只留下一副皮囊供外來者“瞻仰”。
因此,只有將職工利益和企業文化牢牢地綁到一起,將落實企業文化與維護職工自身利益等同起來,讓企業文化和職工密切聯系到一起,職工才會在自身需求的驅動下自覺、自愿參加,也才會使企業文化落地生根,茁壯成長。(王志勇)
來源: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