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第二屆企業文化促進大會日前在吉林落下帷幕,一批長期堅持企業文化建設的典范企業受到表彰。在效益至上風氣越來越重的大背景下,這些受到表彰的化工企業的文化建設依然如火如荼,著實令人欣慰。
筆者由于工作的機緣,曾有機會對化工行業不少企業的文化建設作過調研,有較多的觀感。總體印象是,雖然行業中涌現了包括吉化、新和成、化六建等不同類型的企業文化典型,但就大面而言,還有不少化工企業的文化建設不盡如人意,表現在“三多”和“三缺”上。
“三多”即喊口號多、講理念多、搞形式多,“三缺”就是缺失核心理念、缺乏企業個性、缺少持之以恒。這些問題國企比民企嚴重、大企業比中小企業嚴重。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一樣的樹葉,更沒有完全一樣的企業文化。雖然每一家企業都有文化理念,不少企業的文化理念卻缺少個性。比如筆者就見過不少企業把團結、拼搏、求實、創新等類似的話作為企業理念,顯得雷同而缺少企業特質。一些企業在提煉文化理念時,從企業愿景、使命、價值觀、哲學、精神,一直到人才理念、安全理念、營銷理念、競爭理念等等,洋洋灑灑不下數十條,弄成厚厚一本文化手冊。往往讓員工一頭霧水,不知道企業文化的核心到底是什么,連記都記不住,不可能形成企業共同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更談不上培養企業員工的文化養成。
還有不少企業表現在對企業文化熱一陣、冷一陣,今天一個提法、明天一個想法。不少國有企業由于領導頻繁變更,往往換個領導就對本企業的文化理念“翻一次燒餅”,難以做到持之以恒;個別企業甚至文化建設不一致,即理念與制度、行為不相統一,通俗一點,就是說一套、做一套。美國的天然氣巨頭安然公司陳述的價值觀之一便是誠信,但恰恰由于不誠信,企業一夜之間轟然倒塌。這就是言行不一的必然結果。
當今世界,企業競爭的最高層級是文化的競爭。一個企業要想真正形成自己獨到的企業文化,絕非一日之功,更不是喊喊口號、弄弄理念、搞搞形式就奏效的,需要企業家持之以恒的信念堅守、需要企業堅持不懈地文化宣貫、需要員工日積月累的習慣養成。一句話,企業文化只有落地,才能真正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作者:陳丹江)
來源:中國化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