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營企業的發展可以說是道路曲折,成就巨大。“十·五”期間,我國民營經濟更是取得了長足發展。與此同時,其本身所具有的缺陷也更加充分地表現出來:大量的民營企業只是曇花一現,能夠生存下去并且成為卓越公司的民營企業少之又少,目前,我國民營企業平均壽命只有2.9年。甚至曾有人預測中國民營企業有60%在五年內破產,有85%將在10年內消失。導致民營企業迅速消亡的原因有很多,我認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民營企業內部沒有形成與設備現代化、管理現代化相適應的企業文化理念和企業文化氛圍,缺乏強有力的文化支撐。我國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種種困境也正是由于我國民營企業文化建設發展緩慢和落后造成的。
我國民營企業文化建設在經歷過一段看似轟轟烈烈的發展之后,又趨于沉寂。從總體來說,我國民營企業文化建設還處于初級階段,這主要表現在:一是我國民營企業文化尚處于無意識狀態并且缺乏提煉與升華的能力。由于民營企業家的整體素質較低,企業文化往往帶有濃厚的經驗色彩,零碎而不穩定。雖然多數企業也提出了經營的理念、使命、價值觀等,但都帶有具有較強的模仿性,缺乏個性和特色。二是民營企業對企業文化的戰略地位和企業文化建設重要意義尚缺乏足夠的認識。管理者對企業文化的強大功能、對企業文化創造巨大的價值、對企業文化就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等缺乏清醒的認識,因而沒有真正把企業文化建設提到足夠重要的地位上來,沒有把其作為企業發展中極其重要的工作之一來抓緊落實到實處。三是民營企業家族式文化嚴重。我國民營企業文化帶有強烈的家族色彩,不能正確分辨與吸收我國傳統文化,企業文化多是消極、保守、封閉的文化形式。四是民營企業在文化運用上存在許多誤區。像企業的文體宣傳文化化、企業文化全能化、企業文化外在化等,嚴重影響了我國民營企業文化的健康發展。
二、企業文化建設在新的時期呈現出新的時代特征,要求我們不斷創新企業文化
1.企業文化對企業發展、存亡所起的作用將越來越顯著、越來越大。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一步發展,企業所要面對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在下一個十年內,企業文化很可能成為決定企業興衰的關鍵因素。企業興衰、企業發展固然是由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但企業文化已然成為企業興衰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一個好的企業文化,會產生巨大的企業文化力,并在未來企業的發展中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強烈地表現出來,顯現出它的威力。
2.企業文化教育的發展得到進一步加強,并且同企業的經營活動和管理創新活動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目前,我們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存在兩種不良傾向:一個是企業文化的神秘化和貴族化。一個是掛羊頭賣狗肉的文化。他們不知什么是真正的企業文化,更不知怎么搞,只是看到別的企業在搞就爭先恐后地跟著搞,別人怎么做他就怎么做,所謂的企業文化在他那里只是一張皮。只有抓住了企業文化建設的實質和根本內涵,企業文化才能沿著這個方向進行深化和拓展,企業的經營活動和創新活動才能得到更好地開展。
3.企業精神更加富有個性特色和獨具文化底蘊。我們過去的企業精神千篇一律,缺乏個性。隨著民營企業的發展和企業文化建設的深入,企業精神將會越來越體現出共性與個性的統一,突出個性,不求其全,但求其特,求其有獨具的文化魅力。
4.企業文化建設將更加注重企業精神、企業價值觀的人格化和“人企合一”的境界。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核心,而“英雄人物”則是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的人格化。優秀的企業文化就是培養越來越多的與企業同呼吸、同成長、同發展、共命運的“共生英雄”。
三、積極推動民營企業文化創新戰略,建立現代企業文化
1.進一步促進理念更新。要培育先進的民營企業文化,首先要實現企業經營理念的更新。民營企業要做大,就要與現代企業制度接軌,與國際慣例接軌,要對傳統的家族血緣文化進行理性的變革,在不斷弱化家族意識的基礎上促成企業理念的變革,更新企業的經營理念,使民營企業完成從習慣的人治向現代的、科學的、法治的轉變,實現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完善企業的組織結構和規章制度;要徹底改變自然經濟條件下的特權等級觀念以及相互的人身束縛,創造和諧平等的企業內部運行機制;要重視企業內部的非正式組織和各種亞文化群體的特殊性,積極整合各種利益群體的意識形態,使之服從于企業發展的總體思想;要用“以人為本”的現代管理理念,取代“以工具為本”的陳舊理念。確立員工的主體地位,發揮員工的創造性,這是民營企業的首要工作。“以人為本”,并不是簡單地以某個或某一群體為本,而是把以員工為本、顧客為本和社會公眾為本三者結合起來,充分考慮企業在三者之間的位置;不是單純地以物質鼓勵為本;也不是單純地以精神激勵為本,而是把握不同層次人的需求,從不同層次滿足人的不同需求;不是簡單地以關懷照顧為本,而是以塑造人為本,既為人提供發展自己的機會,又為企業培育有用之才;不是以短期重視入的口號為本,而是以長期實施尊重人為本。企業要把“以人為本”的思想,深入到企業各種制度和行為規范中去,深入到企業的長期戰略中去,深入到企業的靈魂中去。要用注重企業靈魂塑造的理念,取代注重形式主義的有害理念。民營企業體質弱在靈魂不統一,信仰追求不一致,員工與企業的精神凝聚力不強;精神資本弱于金錢資本和物質資本。為此,民營企業在建構企業文化中,一定要抓住經營靈魂塑造這個要害,以企業經營靈魂塑造為中樞,培育適應市場經濟的集體價值觀,培育反映企業集體個性的集體行為。以統一的經營理念塑造企業的集體意志,以強有力的經營管理塑造企業的集體形象。企業有了統一的靈魂作指揮中樞,人力資本、金錢資本、物質資本會得到極大強化。
2.進一步促進企業文化管理制度的重構。企業文化是一種隱形的管理制度,它和傳統的具有剛性的管理制度有很大區別。它一方面貫穿于剛性管理制度之中,對剛性的管理制度起統率作用、統合作用;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種深層次的管理制度,有自己的特殊結構。民營企業在建構自己的企業文化管理制度時,要努力做好下面幾項工作:
一是努力建構民營企業的文化意義符號管理制度。企業統一的經營理念及傳達這些經營理念的物質、行為符號,是一種文化語言,文化指令、文化暗示,是一種界限、標準,是員工把自己歸屬于企業的內心信念。形成企業文化意義符號系統,并對它們進行有效管理,是健全企業文化管理制度的首要要求。在這個問題上,民營企業要克服文化意義符號散亂、自發、無系統,要素不齊全,層次不高,對市場適應性不強,缺乏提升完善,缺乏文本和傳達系統等問題。企業經營者要深刻認識文化意義符號系統的精神規范作用和指令作用,在實踐中下大功夫完善它們的同時,形成對它們的闡釋、傳達、宣傳、學習、培訓、實踐;維持、傳遞、變更等方面的制度,使民營企業文化制度真正達到管理作用。
二是建構文化溝通網絡管理制度。文化溝通系統是企業文化管理的重要構成部分,它在企業中起著傳達、控制的作用。文化溝通系統分為四個組成部分:首先是文化溝通的意義符號,它是把企業文化靈魂系統的意義符號,通過具體的編碼和闡釋,使之成為便于溝通、講解、領會的具體意義符號。再就是文化溝通的動力系統,就是由企業領導核心機構,適時地將文化溝通的意義符號,傳遞到企業最基層,或者由工作現場的員工,把文化意義符號傳達到領導中心的傳導動力機制。朝會、例會、培訓、表彰大會、老板給員工寫信、交流、建議、報告、反映意見等多種形式,都可以成為這一機制的力臂。在民營企業中,這一溝通動力機制最大的阻力來源于人。上級無溝通意愿,下級無溝通動力,企業無溝通氛圍,企業內部不溝通,文化管理的積極作用便喪失,無序的現象會不斷增長,企業失去文化控制,組織必然渙散,員工動力衰退,可怕的后果便會在企業產生。
三是建構職場氛圍管理制度。職場氛圍系統是企業靈魂系統的對象化,是職場的氣氛、職場的風格、職場感染人的情景。它由員工的集體行為所創造,反過來又對每一個人起強烈的暗示和支配作用、規范和塑造作用。民營企業存在最主要的問題是,許多民營企業不注重職場氛圍的管理,甚至沒有意識到職場氛圍管理的重要,職場氛圍文化指向表現出模糊性、自相矛盾性。民營企業要注重職場氛圍的營造,要形成優良職場氛圍的一貫性,強化,職場氛圍力度,發揮強力塑造作用,就一定要建立職場氛圍管理制度。
來源:中國鋁業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