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中外企業文化2011北京峰會”上,鞍鋼榮獲了“企業文化30年實踐十大典范案例”獎,并作為特邀企業在會上發布企業文化成果。
新中國成立以來,鞍鋼累計產生以重大典型為代表的各級勞模5640人,其中有145人獲得“全國勞動模范”稱號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這在全國工礦企業中并不多見。如鞍鋼恢復建設時期的老英雄孟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走在時間前面的人”王崇倫、從鞍鋼走進軍營的雷鋒。改革開放新時期,又涌現了“工人革新家”李晏家、“基層管理者的榜樣”邢貴彬,特別突出的是“新時期學習實踐雷鋒精神的優秀代表”郭明義。英模輩出的鞍鋼,令人敬仰的同時,更讓人想一探究竟。
鞍鋼精神 源遠流長
現代大工業生產為鞍鋼錘煉出了高素質的職工隊伍,而典型的成長與整個企業員工隊伍素質是分不開的。長期以來,在鞍鋼人身上體現出了勇于承擔、不怕吃苦、不計較個人得失的職業特質以及勇于創新、不斷進取、樂于奉獻、追求卓越的品格特征。這一切經過不斷沉淀、積累、整合和升華,形成了具有鞍鋼特色的企業文化。以“創新、求實、拼爭、奉獻”為內涵和特征的鞍鋼精神,是對鞍鋼職工團隊精神和風貌的提煉和概括,是鞍鋼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成果。
六十多年來,經過不斷宣傳和培育,鞍鋼文化及鞍鋼精神得以有效弘揚和傳承,伴隨著一個個鮮活的英模人物,潛移默化地植根于廣大職工心中。這些英模人物成為廣大職工做人做事的學習榜樣,努力追趕的方向目標,激勵著更多英模的成長和涌現。而在長期發展進程中,鞍鋼也傳承積累了豐厚的具有鞍鋼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資源,包括歷史資源、人文資源、品牌資源、管理資源、技術資源、資信資源和公眾形象資源等,初步形成了以鞍鋼精神為主導的鞍鋼特色企業文化。正是這種厚重的歷史和優秀的文化,成就了鞍鋼的過去與現在,并將引領鞍鋼的未來。
特色文化 與時俱進
在重大典型的培育樹立上,鞍鋼特別注意賦予典型以時代性、群體性和傳承性,使重大典型的示范帶頭作用在企業兩個文明建設中始終保持先進性并得到充分發揮。
鞍鋼在重大典型的培育樹立上,在注重時代特點體現先進性的同時,還注重層次多樣體現群體性,并注重精神提煉體現傳承性。
其實,鞍鋼在成立和恢復建設時期,就把評選先進和優秀職工作為調動廣大職工積極性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把部隊評選戰斗英雄的方法運用到鞍鋼的恢復建設中,并不斷完善,形成制度。每年都按職工一定比例層層評選先進生產者,每兩年評選一次鞍鋼勞動模范,在鞍鋼勞動模范中推薦市、省及全國勞動模范。共青團系統已開展了十屆“鞍鋼十大杰出青年”的評選,為青年成長成才提供了榜樣。連續多年開展評選“鞍鋼科技標兵活動”,并給予重獎。這些工作不僅調動了廣大職工積極性,推動了企業生產建設和發展,也造就了大量英模人物。僅以2005年以來鞍鋼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典型群體為例,累計評選命名鞍鋼文明作業區、文明崗位、文明機臺、文明“窗口”等文明集體和文明集體標兵193個,涌現出以郭明義、邢貴彬等為代表的全國、省市道德模范、省市學雷鋒先進典型以及各級各類精神文明建設標兵3813人。
為了展現60多年鞍鋼人創新精神的代代傳承,在2010年紀念“鞍鋼憲法”發表50周年之際,開展了“感動鞍鋼—創新功勛人物”評選活動,評選出60年來為鞍鋼技術進步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職工代表,大力弘揚了鞍鋼工人階級大搞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的優良傳統。
彰顯典型 影響深遠
在重大典型的宣傳推廣上,鞍鋼注重傳統方式與現代手段的結合,充分發揮典型的影響力。一是以陣地建設為手段注重持久性,二是以開展主題活動為手段突出參與性,三是以復合式載體為手段體現多樣性。
鞍鋼近年來注重加強陣地建設,加大投入力度,修繕了孟泰紀念館、雷鋒紀念館,在廠區建造了孟泰、王崇倫、雷鋒塑像,接待了鞍鋼內外大批參觀者,很好地發揮了宣傳教育基地的作用。近期又在齊大山礦創建了以展示郭明義等一批道德模范事跡為重點的鞍鋼職工道德培育基地。
鞍鋼各級黨委組織廣大職工開展各種學習實踐活動,引導廣大職工在活動中找差距,明目標,定措施,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為進一步發揮郭明義的示范作用,鞍鋼黨委2011年在全體職工中開展了以“學習郭明義、做高素質鞍鋼人”為主題的員工職業化宣傳教育活動,引導職工樹立正確的職業理念,熱愛企業、忠誠企業,不斷提升職工隊伍職業道德素質,推動員工學習力、思考力、執行力和團隊精神的提升。
鞍鋼注重以多種形式開展典型事跡的總結、宣傳和推廣,各級黨組織編輯制作了大量反映先進典型事跡風貌的讀物和音像制品。特別是在對郭明義的宣傳過程中,出版了事跡集錦《當代雷鋒郭明義》、長篇報告文學《朋友我能給你什么》、《郭明義的故事》以及“郭明義事跡宣傳掛圖”等。當前,網絡等新媒體已經越來越成為各種思想的集散地和社會輿情的放大器,鞍鋼充分運用新媒體提高重大典型的影響力號召力,在新浪網開設了郭明義微博,目前粉絲已達400余萬人,覆蓋全國各地5000多萬網民,進入新浪網微博名人排行榜前85位,影響和帶動全國各地先后成立郭明義愛心聯隊150余個,參加人數五萬余人。
來源:鞍山市政府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