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由中國冶金報社舉辦的首屆創新冶金企業文化研討會勝利閉幕。參加會議的廣大代表,就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創新和繁榮冶金行業企業文化進行了交流,尤其是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兼副會長劉振江同志出席會議并作了重要講話。劉振江強調了鋼鐵行業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強調企業文化要體現民族精神、行業精神,特別要突出本企業的價值觀,突出本企業的特點,又要讓職工有認同感,自覺踐行。可以說,此次會議旨在推動中國鋼鐵行業創新文化,繁榮文化,從而加快行業轉型升級,助力實現鋼鐵強國的目標,會議基本達到了目的。
眾所周知,文化是一種軟實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國家硬實力搞不好,可能一打就垮;如果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不行,可能不打自垮。企業文化是一個國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極具活力,可以增強員工凝聚力;它能為企業發展助力護航,但是也會讓企業陷于虧損消亡的境地。顯然,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健康發展的非常關鍵的因素。我們的鋼鐵行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支柱產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國的經濟實力,并維護著我國的經濟安全和經濟獨立,因此鋼鐵行業的企業文化在我國的文化建設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創新企業文化,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的要求。這次全會提出了建設“文化強國”的目標,那么,作為整個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鋼鐵行業的企業文化建設也責無旁貸。從宏觀層面看,在維護和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過程中,鋼鐵行業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們有幾百萬具有優良傳統的冶金職工隊伍;我們有在幾十年建設發展進程中積累的深厚文化積淀,形成了很多熠熠生輝的精神典范,如酒鋼的“鐵山精神”、鞍鋼的“孟泰精神”以及冶建系統的“馬萬水精神”等,都是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不可或缺的部分。從微觀層面來說,創新企業文化,在增強我們的企業核心競爭力上,在維護企業和諧穩定上,在實現企業的健康和長遠發展上,都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其次,創新冶金企業文化還是貫徹落實鋼鐵行業“十二五”規劃,加快轉型升級,實現鋼鐵強國的要求。不久前公布的《鋼鐵行業“十二五”規劃》將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確定為鋼鐵工業“十二五”期間的主攻方向,并成為貫穿未來5年鋼鐵行業發展的一條主線。 “十二五”期間,鋼鐵工業要實現由注重規模擴張,向注重品種質量效益提高,依靠技術進步、科學管理、人才成長轉變;由注重鋼鐵主業生產經營,向注重生產和服務協調發展轉變;由注重國內發展,向注重國內和國際協調發展轉變。那么,圍繞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的要求,鋼鐵企業在文化建設方面必須加以創新提升,必須增加新的內涵。比如,我們必須更加注重服務文化、質量文化、創新文化、人才文化的建設和養成;必須要更加注重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人為本,統籌兼顧。大家都知道,過去的10年,鋼鐵行業在量的擴張上幅度很大,速度很快,產量從2001年大約1.48億噸,到今年將要突破7億噸。不過,設備升級了,規模擴大了,但是文化建設、文化創新和管理沒有跟上,呈現出一種粗放的特點,求“快”求“大”,結果呢,不少擁有好設備的企業卻生產不出好產品。
創新企業文化,也是我們總結“十二五”開局之年,做好明年工作的要求。今年作為“十二五”開局之年,上半年,大家日子還比較好過,到了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大部分企業訂單嚴重不足,虧損嚴重。因為總體看,鋼鐵還是一個粗放增長狀態,在內涵增長上工夫下得不足,結果需求一下降,競爭力立即就沒有了,沒有成本、質量的優勢,陷于虧損不可避免。目前,業內普遍認為,未來市場需求增長速度的放緩趨勢已經非常明顯,整體形勢不容樂觀。在這種情況下,創新企業文化的意義就更具有一種緊迫性。
總之,創新企業文化,是行業轉型升級的要求,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如何創新企業文化?要注意三個方面:
一是要注意既傳承,又創新。鋼鐵行業本身是一個英雄的行業,幾十年來創造了許許多多燦爛的文化,本身是一座巨大的精神糧倉。愛廠如家的 “孟泰精神”要不要繼承和發揚?艱苦奮斗的“鐵山精神”要不要繼承和發揚?等等。顯然,這些我們鋼鐵行業獨有的精神財富不能丟,而必須要加以發揚光大。當然,這些文化財富的發揚不是拿來直接就用,而是應當以創新的方式在我們手中發揚光大。畢竟現在,跟老一輩相比,我們的工作條件和發展條件要好很多,企業實力也雄厚很多,這就要求我們在繼承這些優秀成果的同時要創新這些傳統精神,需要我們增加一些“以人為本”的內容,需要使用統籌兼顧的方法等。換句話說,就是我們依然強調奮斗的精神,但要給予員工良好的科研和工作條件。
二是要注意借鑒和吸收其他優秀的文化成果。包括吸收借鑒國內外企業的優秀企業文化,吸收借鑒其他領域的優秀文化成果等。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深,文化的交流日益深入,相互借鑒和學習的現象不斷增多,這就為我們學習借鑒其他優秀文化成果創造了條件。我們可以借鑒國際上新日鐵的精益管理的文化,可以借鑒浦項鋼鐵的創意文化;更可以借鑒國內鋼鐵企業寶鋼的“嚴格苛求”、以“誠信、協同”為核心價值觀的文化,萊鋼的學習型企業文化,等等。不過,要注意的是,在學習借鑒的同時要注意保留自己文化的根本,不考慮自身實際情況整體移植別人的文化也未必就是合適的。
三是創新企業文化,還要注意與現代信息技術等新技術相結合,不斷創新文化建設的形式。從形式上來看,優秀的企業文化產品應該與高新技術相結合,這是我們所處的信息化時代的特點所要求的。企業文化建設只有充分利用高新技術,特別是要和現在的信息技術結合,才能適應信息社會的廣泛需要,才能滿足文化對象的文化需求。尤其是互聯網、綜合性信息終端技術的出現,使得企業文化建設必須與時俱進,創新形式。相信大家都有一種感覺:博客時興了沒多久,微博又出現了;圖片過時了,視頻出現了,等等,幾年甚至只有幾個月,新的傳播形式就出現了,應接不暇。對這些新媒體,我們必須創新方法,加以管理和運用,比如網絡論壇的管控和疏導,手機微博、網絡博客、網絡視頻等文化創建手段的有效利用等,這都對我們的企業文化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總之,創新企業文化,實現企業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大勢所趨,是時代要求,是我們企業轉型發展所需,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所需。它將大大提升包括企業員工精神狀態、意志品格、知識能力等在內的企業軟實力。讓我們以十七屆六中全會的精神為指導,認真總結企業文化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成果,認真分析當前企業文化建設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從而進一步解放思想、堅定信心、理清思路、完善措施,努力把企業文化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為我國鋼鐵企業的轉型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來源:中國冶金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