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紫金礦業第六次科技大會在福建省上杭縣召開,旨在“以科技創新為動力,推動公司全球跨越式發展”。中國礦業聯合會黨委書記、會長彭齊鳴出席會議,龍巖市代市長張國旺、福建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周世舉、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景河出席會議并致辭。會議開幕式由紫金礦業執行董事、總裁鄒來昌主持。
來自政府機關、行業協會、高等院校、科研單位以及礦業企業的200多位代表,共同就我國礦業產業技術創新、礦產開發與生態建設、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等進行了一次全方位探討。深度剖析了科技創新對于礦產開發的強大生命力,一同展望我國礦業體系科技升級所帶來的強大推動力。
陳景河在致辭中表示,科技創造紫金,是紫金礦業20多年發展歷程的生動寫照。三年前,紫金礦業成功舉辦第五次科技大會,為實現新一輪發展總目標,公司制定了到2030年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明確了“科技再造紫金”的方略。三年來,紫金礦業堅持“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科技引領、國際一流”的科技工作指導方針,堅持創新尤其是科技創新作為核心競爭力,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密集發力,為紫金礦業經濟指標快速增長注入了強大動能。
陳景河指出,紫金礦業堅持以科技創新為第一動力,發揮“紫金智慧”,構建“紫金方案”,現成為全球為數不多的具有系統自主技術與工程管理能力的跨國礦業企業,在各方面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形成了較完整的科研體系和實踐平臺,建成了國內黃金行業唯一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一批高層次研發平臺和工程設計及實施實體。
陳景河強調,在紫金礦業20多年的跨越發展進程中,科技創新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紫金礦業在地質找礦、濕法冶金、低品位難處理資源綜合回收利用及大規模工程化開發等方面,擁有核心技術,保持行業領先。獨創的“礦石流五環歸一”礦業工程管理模式,對地勘、采礦、選礦、冶煉和環保五大環節,統籌研究和全流程控制,實現經濟社會效益最大化。堅持資源優先戰略,擁有超過2300噸黃金、6200萬噸銅和近1000萬噸鋅(鉛)資源,其中50%以上為自主勘查成果,是中國控制金、銅資源最多的企業。其中,銅資源量超過中國總量的一半。
此外,紫金礦業還在資源評價、工藝技術研究及選擇、建設方案及實施,礦山建設及生產過程管理,不斷取得新優勢。目前,已建成國家級綠色礦山9家、國家級綠色工廠2家。三年來,公司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20項,集團母公司和12家權屬企業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陳景河提到,依靠技術進步和創新,全面解決政府和社會關切的環境和生態保護及安全問題,是未來礦業行業的重要任務。紫金礦業旨在打造高技術效益型特大國際礦業集團,將以建成全球金屬礦業界“華為”為目標,增強發展的戰略自信、能力自信和文化自信,全面構建以技術為先導的全球化競爭力。
陳景河表示,紫金礦業已積蓄與國際先進礦業企業同臺競技的基本條件,以國際化為特征的新一輪發展呈現出良好的態勢,力爭到2030年接近或達到全球超一流的礦業公司水平。
開幕式上,紫金礦業總工程師蔣開喜作公司科技工作報告。報告回顧了三年來公司科技發展的成果,指出了當前科技創新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問題和薄弱環節,并對下一階段公司的科研工作提出了具體的工作規范和工作要求。一是要建立大規模低成本的采礦工程體系;二是要加強信息系統建設;三是要加強綠色選冶技術與生態建設。
會議期間,紫金礦業表彰了公司的科技功臣、科技標兵、優秀科技工作者和優秀科技協作者、優秀科技項目等。多位院士專家、科研院所、礦業企業領導圍繞礦業行業科技熱點、難點議題進行深入探討交流。(張雪卉)
轉自:中國有色金屬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